大明不行,我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5章 力弱如螳螂

正月十五,元宵节。

让陈锐意外的是,在如今的境况下,南京城里竟然还热闹的很,处处张灯结彩,商铺人头耸动,简直就是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样。

甚至于,距离午门不远的地方还搭建了鳌山,华彩夺目,引得万众瞩目。

陈锐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时不时转头看向院子里,严世蕃没有做什么手脚,今日已经以流放的名义放出了沈束。

如今徐渭、沈炼正在向其讲述淮东一战以及如今京中的局势。

将近两个月前陈锐北上郓城,鞑靼大举南下之后,沈束就再也不知道外界信息了。

“大哥。”老哈在门口招呼了声,“老楼来了。”

楼楠大步走近,“大哥。”

“如何?”

“都安排好了,就等着大哥去。”楼楠显得很轻松。

陈锐难得的露出笑意,他之所以将楼楠从戚继光手里抢来,无非就是因为楼楠是义乌人。

东南未必就肯定义乌人是最好的兵源,但历史上戚家军的战绩已经证明了义乌人的能力。

陈锐完全没有必要去寻找其他的方案,年前他就让楼楠赶回义乌,准备招募青壮。

楼楠一边说着,一边递过来一个油纸包。

“什么?”

“便宜坊的烤鸭。”

“哎呦,居然回来了!”老哈忍不住凑过去闻了闻。

听老哈解释了几句,陈锐有些好奇,原来这时候就已经有便宜坊了吗?

老哈啧啧道:“从南京到北京,现在又回南京了。”

永乐年间,便宜坊烤鸭就打出了名声,后来朱棣迁都的时候转去了北京,如今又回到了南京。

随便吃了几口,陈锐将油纸包丢给了老哈,后者惊奇的说居然还是老味道。

“咯吱。”

听见推门的声音,陈锐转头看去,沈炼走出了门。

两人对视了眼,一时间都找不到什么话说。

对于陈锐与严世蕃的交易,沈炼也难以指责什么,毕竟是为了沈束。

经历了那么多,目睹了那么多,如今的沈炼已经不再是那个心有不平事就要喷的士子了。

“兵部那边我打点过了,你明日去领公文。”沈炼勉强笑道:“职方郎中谭纶对你多有赞誉,此人晓畅兵机,得翁公所重。”

陈锐简单的谢过,谭纶他还是记得的,历史上的抗倭名将,与戚继光合称“戚谭”,后来还做过戚继光的顶头上司蓟辽总督。

沈炼迟疑了下,低声说:“据说陛下有意出午门,赏鳌山,徐学诗写就奏折,意欲明日上书劝诫。”

看陈锐没什么反应,沈炼苦笑道:“我一力劝阻……”

“随他们吧。”陈锐打断道:“若上书劝诫就有用,何至于今日。”

沈炼没再说什么,只是长长叹息。

送走了沈炼,陈锐缓缓走进院子,看见面无表情的徐渭,以及泪流满面的沈束。

鱼台大捷,像是一块吊在嘴边的的肉,但刚刚闻了闻味道,一切就消散了。

沈束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鱼台大捷之后局势会如此急转直下……实话实说,若不是严世蕃掘开了洪泽湖大堤,搞不好鞑靼真的能威胁到南京。

陈锐没有劝什么,径直道:“如今朝中,尽在争权夺利,老师觉得,还有希望吗?”

沈束眼神略有些呆滞,“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一切的哭泣、失望、痛苦、遗憾、无奈,都源自于无能为力。”陈锐平静的说:“他们不做,我们来做。”

“他们不肯,我肯。”

“他们不行,我行。”

“请老师助我一臂之力。”

沈束虽然如今心乱如麻,但依然能听得出这几句话的言外之意,忍不住侧头看了下徐渭。

“乃有壮志,有聚财之能,但此为补天裂之大事。”徐渭神色肃穆,正色道:“不过副千户,麾下不过数十,何敢言此?”

“此生难道逍遥度日,难道老死床榻?”陈锐上前两步,目光如电,轻声喝道:“即使力弱如螳螂,亦要全力为之!”

“戚继光还在登州,朝中无有粮饷、军械输之!”

“我要聚拢财力,我要招募青壮,我要戚继光保住登州。”

“终有一日,我要重返北地!”

刻意简短的语句,带着铿锵之意,虽然如今的陈锐还很弱小,但话里带着的豪意让两人都心神摇曳。

银钱可以一点点的聚拢,基业可以一点点的打造,但远大的志向、百折不挠的坚韧,却是如今朝中百官最为缺少的东西。

稍微顿了顿,陈锐继续说:“老师,这一朝,你再难入仕,难道每日枯坐家中,涕泪横流,心伤若死,也不愿意助我吗?”

“徐文长,你难道要继续乡试?”

“即使考中解元,考中状元,你还要熬多少年,才能一展所长?”

沈束终于冷静下来,发了会儿呆之后,突然问道:“你早有这个心思了?”

“是。”陈锐迅速回道:“大明非无名帅良将,但终困于方寸之间。”

“我欲跳出方寸,自成体系。”

陈锐的话中始终没有主动提及一个问题,对明廷的态度,或者说他有意的避开了这个话题。

不信任,不关注,不掺和,这是陈锐目前的态度,但以后就不太好说了……这也是他一直没有与徐渭深谈的原因,也是他一直觉得招揽人才没什么把握的原因。

长时间的沉默后,徐渭飞起一脚,将面前的圆凳踢飞,不顾生疼的脚面,恨声道:“力弱如螳螂,亦要全力为之!”

“我徐文长难道不如你吗?!”

没有去看平静的陈锐,也没有去管诧异的沈束,徐渭猛地回身,将桌上刚刚写就的几篇诗文撕了个粉碎。

“无收复北地之日,此生再不言诗文!”

看着喘着粗气,面目狰狞的徐渭,陈锐知道,至少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自己可以信任这位东南才子。

嘉靖三十年正月十六,沈束、徐渭随陈锐启程离开了南京。

陈锐久久站在船头,没有回首眺望渐渐消失的南京城,河风拂面,只觉得心神大畅。

虽然只在南京待了六天而已,但陈锐心中的烦闷一日重过一日,终于能离开了。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