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章 墩子的平静生活
军校管理严格。
厨房新来了个临时工墩子,特务处没有忘记安排人对李三进行背景审核。
临时工不是军校学员,审校并不复杂,登记姓名住址再派个人去警局核对一下户籍登记信息,再走访了解一下,流程就算结束。
特务处办公室。
面审李川的是个看起来有点古板的中年人。
开门见山问李川姓名、住址,家里还有哪些人。
李川一一作答。
中年人三十来岁,警校出身。
看到这小伙子长得还行,但说话时畏畏缩缩,心里暗喜,这种人蓉城本地人老实,还听话。
嗯,可以发展成自己的线人...
想到这里,写了张条子递给李川:“李三川啊,你拿这条子去人事科,让他们给备个案在条子上写个意见,你再拿条子去保卫科,保卫科会给你办临时出入证。”
李三川这个名字是假的,他不担心,有三爷在背后运作,就算假的也能成真。
给中年人道谢还递过去一包烟...两毛钱的那种。
中年人笑了笑,没有拒绝。
虽然他并不抽烟,但不想让李三川对自己有畏惧之心。
中年人很老道,他知道无数让线人死心塌地的手段,最简单直接的是我的身份明明比你高,但我却主动放下身份跟你交好朋友...
这家伙是个老江湖,为人处事笼络人心的能力还行。
李川长年跟特务打交道,要潜伏自然需要对每一个角色进行揣摸。
穿什么样的衣服,说话时应使用什么表情,用什么样的语气,走路选择最符合伪装身份的姿势,这些只是资深特工基础能力。
将军阵上亡,瓦罐井边破,资深特工干大事,面临对手同样强大,反而比那些菜鸟特工死得快...
去保卫科办证没有遇到麻烦。
前前花了半个小时。
已完成对特务科、人事科、保卫科及办公楼区域的侦察。
对学校的布局也大致了然于胸。
规划潜入、窃取、撤退路线。
如果进攻,作战单人狙击位,多人伏击、进攻路线、火力配置、炸点布置。
撤退时反追击制掩护的高点最佳射击位...
到军校目的只为挑选合适的人,并没打算干别的。
只是长期行动习惯,早已深入髓。
回到食堂,库房那边传来打麻将的哗啦哗啦声响。
军校规定食堂工人必须到下午七点才能下班。
却又没给食堂工人安排宿舍。
所以赵大厨向后勤申请将库房改成大家伙的休息室。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后勤直接批了。
坐在凳子上打瞌睡的赵大厨听到脚步声,转头看了一眼刚回来的李川:“出入证办好没有?”
“办的临时出入证,进出时需要有...工友担保...”
“别担心,咱们伙房里兄弟姐妹上班下班时间都差不多。”赵大厨说到这里,忽然意识到李川说的临时出入证,自作主张补充了一句:“食堂现在暂时没有编制,但是只要你表现好,以后还是有转正机会的,好好干,我看好你!”
说这些话的时候,赵大厨目光有些闪烁。
梅老坎伤好了,肯定要回来上班,到时候多了一个人,没法安呐。
能进军校食堂,谁又没有点关系?
军校墩子薪水虽然不高,但在一般人眼中却是个美差。
而且学校还包中午晚上两顿饭。
李川扯了条长条凳挨着赵大厨坐下。
顺手拿起刘采买放在凳子上的报纸。
他看报纸速度很快,忽然留意到中缝中夹在众多寻人启事的其中一条...
这条寻人启事有所不同。
申报总部在上海,各分馆在排版印刷时,会将能搛钱的广告,提供给分馆所在地商户。
这张蓉城分馆印刷的报纸,刊登的寻人启示,留下的联系地址却是在重庆!
敏锐地意识到,有可能是重庆的鬼子间谍通过报纸,联系在外失联的行动人员。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在联系已经全军覆没的田中武夫...
如此推算,要联系对象没有电台或者电台损坏,种可能性不小!
另一种可能性:田中武夫属鬼子外务省驻重庆领事馆的特工,发生意外失联后逃到了成都,与潜伏在蓉城的情报小组没有直接联系,重庆上线有急事动用紧急联系方式。
成都重庆都有鬼子特工绝对错不了。
将大大小小的广告全部再仔细看了一遍,暂时没有发现异常。
放下报纸准备打个盹。
当墩子的日子挺不错。
睡到自然醒上班,切菜做点杂活后做饭,吃了饭睡一觉起来又干活儿,然后再吃饭到七点下班回家,搂着婆娘锻炼身体睡到自然醒,开始新的一天...
长年尸山血海中拼杀,李川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放松。
坐在靠墙的凳子上,想着很快睡着!
“川啊,川...起来干活了!”蒙胧中听到个声音,似乎有人在推自己的胳膊。
猛然惊醒,本能地抓住推自己胳膊的手腕。
赵大厨打算叫醒李川干活,见这家伙竟然使出推拿手,下意识猛地翻腕来了个反擒。
顺手将李川整个人从凳子扯到地上,压低声音:“绿豆汤熬好了,你跟何高汤一起送操场上去...”
李川打了个哈欠,正在思考该如何解释,这年头,袍哥兄弟谁不会两手呢?
赵大厨却似乎豪不在意:“赶紧的!今天本来轮到何高汤跟梅老坎,你顶老坎的班...”
学员下午在大太阳底上训练,消暑的茶水不能少。
跟在何高汤身后,推着一板车六大木桶绿豆汤,往训练操场上送。
篮球场上打得不亦乐乎,何高汤嘀咕:“真不知道一个球有啥好打的,一人发一个多好...”
军校除了篮球场,还有一个足球场。
足球场靠近城墙,在城墙边垒起五米高左右的土堆,土堆边缘立了一排胸靶,显然,是用来训练射击用。
黄埔二期学员绝大部分是来自川军的基层军官,几乎都上过战场的主,军校采用短训方式,给学员们练枪时间并不多。
一个满头大汗的学员双手撑着膝盖,偶尔一撇眼,正好看到送茶水汤的李川,顺口问他认识的何高汤:“老何,今天不是轮到梅老坎送么,怎么换了人?”
“哦,梅老坎手摔伤了腿,李兄弟临时过来顶一下班。”赵大厨掏也烟往学员那边递过去一支,顺便解释了一句。
“今天晚上吃啥?”
“加了蛋蒸,酸菜鱼,减了...”
看这两位的熟络程度应该很早前就认识。
李川没有说话,默默推着架子车准备离开。
哐...
篮球撞到篮框弹向边线,正好砸向架子车。
李川稍犹豫了一下抬起手将篮球接住。
这些来自川军军校生,很多人在上军校之前,都没有见识过的篮球。
技术实在是差得批爆。
所以在看到李川能单接稳球,都感觉很是惊奇。
其中一个黑瘦高壮的学员看着李川:“你会打球?”
李川手痒,抡圆单臂将篮球砸向篮框:“会一点...”
哐...
皮球在框圈内弹了一下砸到地面...
“这么远...牛人啊!”
“妈的,等明天晚跟教官打比赛,把他给我叫上!”旁边一个五大三粗的学员大声嚷嚷。
李川早看到打球的其中一个学员是罗鑫,故意露了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