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凡学术传承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八、情系中医60载——征程未有穷期

周超凡从医60载,医药皆精,学验俱丰,在中医治则学、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药理相结合、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特效方药的应用及安全用药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在《中国药典》的修订上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回望过去,他更喜欢以学术生涯为计。他说:“除去学习和特殊年代的磨砺,我的学术生涯有40年,前20年是搞中药研究,后20年是搞中医治则学研究。”

在中药研究方面,周超凡以传统的药性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相结合的思想为导向,在指导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分析复方、精简复方、组成新方,发掘新药和原有药物的新用途,探究药物的配伍禁忌和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探索改善剂型和给药途径等方面倾注了很多精力,提出了不少科学性的创见。他的部分研究成果,也融入了第四至九版《中国药典》的修订中,内容涉及饮片炮制加工、药物功能主治、用量用法、品种的增汰、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诸多方面。《中国药典》指导中药的应用越来越科学、安全与规范化,其中都渗透着他的一份辛劳。

在治则研究方面,周超凡完成了对治则源流的考察,修订了治则的定义,明确了治则的内容并扩展了其范畴,提出中医治则的多层次性并对治则进行了层次划分,厘定了中医治疗思想、治则与治法的区别与联系,实现了治则治法体系和学科的构建;同时,又将中医的原创思维,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贯穿其中,彰显了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践价值。

在临床实践上,周超凡把中药药理、治则治法方面的研究心得融合,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临床经验及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在治疗血管性头痛、糖尿病、老年性痴呆、高血压、支气管炎等疾病上,都有独特有效的思路和治疗方法,创制了不少实用的方剂。

周超凡一直致力于把传统的中药、方剂理论与现代药化、药理、制剂结合,真正做到了“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礼记·大学》说君子之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超凡具备了君子之风。他守得住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药理论的根本,又能及时汲取和利用现代的科研成果,是一位既“传统”又与时俱进的“现代”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这样评价周超凡:“当今能说清楚病、药、方的人。”“他不仅是一个中医学家,还是一个中药学家。他讲究药物原理,对很多用药讲得非常透彻,并且与时俱进,就连最新的药理成果都能在他的方子里得以体现。”耄耋之年,他又把让更多人学好中医、了解中医药当作自己的使命,尽显大家风范。

他的学术生涯又何止40年?

有人以“老骥伏枥”形容现在的周超凡,而他则一直用“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来描述自己。回望60多年的学习、科研和临床经历,他说:“我的介绍里有很多头衔,但我的身份只有一个——中医人。我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坚持在中医临床和实验相结合的道路上探索中医药传承精华、发展创新之道。”

周超凡还写下了更为精简的13个字的自我总结——“不忘初心60载,中医人生渐展开”。在周超凡的思想里,成绩已成过往,征程未有穷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对周超凡的真实写照。

“一辈子,一件事”,对中医药的坚守与实干,便是他走过的人生历程。

[注:本文初稿由于智敏、张立平完成于2021年11月3日,为《周超凡:发扬古意,融合新知》(中国报道网,2021-11-06)、《发扬古意,融合新知!看看这位85岁老中医的求学路》(《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2021-11-11)、《中医周超凡:行医六十载 人生渐展开》(《光明日报》,2021-12-06)供稿,定稿有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