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从街溜子到企业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9章 投资者

农村不忙的时候一天吃两顿饭,周阳下午在村长家简单吃了点,两人聊了很久,许国庆叙说着村里的点点滴滴,最近是如何慢慢变化的,从他的话语间,周阳能感受到他对村里的热爱。

许国庆也向周阳讨教了一下村子今后的发展,周阳能给出的建议就是全面建设,现在虽然开的店铺很多,但是重复性高,比较单一,不过这事不用着急慢慢来,欲速则不达。

天色渐晚,许国庆还想再聊一会,可周阳还有事,只能先告辞了,在村长的惋惜中周阳保证以后有空会经常过来坐坐。

蹬着自行车的周阳去接老婆放学,到了夜校,苏惠正在门口等他,她手里拎着一个网兜,里面装了许多书本。

周阳推着自行车来到她身边,接过网兜挂在车把上。

“今天怎么发了这么多书本。”

苏惠坐上后座。

“都是学校发的,这几个月我不是缺了不少课吗,老师让我拿回去自习。”

“好家伙,要学这么多啊,我看着都头疼。”

周阳蹬着自行车开始往回走,苏惠从后面抱住他,将头靠在他的背上。

“今天去厂里怎么样。”

“都挺好,咱们走后老蒋连同炸鸡店,安排得都很稳妥。”

“那就好啊,这段时间我要在家里复习,不能去厂里了。”

“厂里现在没什么事,不去也行,最近我也不回厂里,有老蒋一个人就够了,我要忙加盟的事。”

苏惠好奇的声音传来。

“什么加盟?”

周阳简单给她叙述了一下加盟店的概念。

“会有人来吗?”

“别的地方不好说,但京城大概率会有人来,肯德基87年的时候就在京城发展,现在应该有好几家门店,有见识的人应该也看到洋快餐的前景了。”

“真没想到我们的品牌还能发展到首都。”

周阳不屑地说道。

“那有什么,等以后咱们的业务还要冲出国门,捞老外的钱呢。”

身后是苏惠银铃般的笑声

“真会吹牛皮。”

“嘿嘿,人必须得有梦想,万一成了呢。”

“好好好,我相信你肯定能成功。”

“必须的,到时候我带你参观法国的巴黎铁塔,到爱琴海看一下梦之蓝,到土耳其坐热气球,再到罗马体验浪漫的气氛,最后再去瑞士雪山滑雪。”

苏惠被他的话吸引,不自觉地畅想着未来。

要实现这样的未来不容易,周阳首先要忙起来,联系几家杂志社,提出自己要刊登广告的请求,最后寄出汇款单。

接下来就是马不停蹄地租一个办公地点,要让投资者放心,门面必须得撑起来,他在五爱街附近选了广乐大厦,租了一层做总部。

这个业务以后会长时间发展,所以周阳又雇了几个人手,都是些年轻人,现在年轻的劳动力真好找,年轻的技术人员倒十分稀缺。

面对这些新兵蛋子,在加盟商来之前,周阳不得不先给他们培训。

杂志社收到广告费后,刊登了他的广告,几个工作人员也在他的培训下脱胎换骨,站在高楼上,望着外面的车水马龙,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请君入瓮了。

过去,老京城人讲究“两泡”,即泡茶馆和泡澡堂子,那时,老北京城里一句歇后语,那就是:“出了茶馆进澡堂子——里外涮”。

去澡堂子泡澡,已经融入了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并已然成为了一种精神享受。

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

珠市口的西大街,华清池里依然每天都是热热闹闹,不大的水池里人们跟下饺子似的,围满一圈聊天侃大山,还有调皮的小孩在池中扎猛子。

郭永华和邹有信兄弟俩坐在水池里,感受着娴静的时光。

“兄弟,这段时间生意怎么样啊。”

邹有信伸出一只手比了个六。

郭永华惊讶地说道。

“行啊,你小子出了这么多货,晚上请客吃饭啊。”

“嘿,没问题,洗完了咱兄弟去小饭馆整两盅。”

“成啊,要说还是这个小买卖挣钱,打工一个月可挣不来六百块。”

“可不。”

邹有信不屑的说道。

“当初家里人还嫌弃我是个个体户,老大老二都看不起我,现在怎么样,都得把我供起来。”

郭永华笑了起来。

“还把你供起来,不就是想让你家里掏点钱吗。”

“兄弟,看破不说破,花点钱打脸以前看不起我的家人,我也乐意。”

郭永华忍不住搂着他的肩膀大笑,他这个兄弟家里人也是奇葩,当爹的瞧不起做个体户的小儿子,大哥是个豪爽的,但只是对外人慷慨大方,二哥考不上大学,可是就毕业工作,还年年复读,家里的经济重担都压到自己哥们身上。

郭永华神秘兮兮地对他说。

“兄弟,我最近找到一条财路,有没有兴趣跟咱哥们一起发财。”

邹有信非常好奇。

“哦,有什么财路带带兄弟。”

“我在杂志上看到的,你知道洋快餐吗?”

“那谁不知道啊,不就是那个肯德基家乡鸡吗,你说的财路跟他们有关。”

“有点关系,上次去那吃过,你觉得怎么样。”

邹有信想了一下。

“贵!”

郭永华一拍手掌。

“对,就是贵,之所以敢卖那么多钱,就因为他是洋快餐,我找的财路就是洋快餐。”

“洋快餐,靠谱吗,咱们也没做过啊。”

邹有信的担心很正常,因为这可不是摆摊,开店是有风险的。

“我看了那个广告,觉得很靠谱,可以以加盟的形式加入对方的品牌,然后总部给咱们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还进行人员培训,我打算过几天去看看。”

“那你摊子这几天不开了?”

“少卖几天袜子也成不了万元户,当初我们之所以能挣到钱,靠的不就是胆子大敢干吗。”

“对!过几天咱兄弟俩一起去。”

“好,明天我就打电话报名。”

80年代率先当个体户的这些年轻人,有着敢为人先、不安于现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积极进取,让中国的市场渐渐繁盛起来,无数的年轻人都在不断探索新的道路。

周阳接到了许多电话,第一批20人的投资者很快就凑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