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影子价格测算方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

土地作为稀缺资源,供需矛盾是常态,每年大体都如此。尤其我国当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矛盾就更加突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加快发展的愿望相当强烈,提出的GDP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指标普遍较高,都打算新上一大批项目,用地压力自然加大,土地指标供需矛盾也愈发尖锐。

据统计,除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广东等5省市GDP增长目标低于10%外,其余省份都提出了两位数增长目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只有北京、上海、四川增长在10%以内,17个省份增长在10%~20%之间,个别省份甚至高达40%。在主要经济指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各地用地需求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态势,31个省(区、市)都反映计划指标不足,多数反映下达指标只能满足需求的1/3。

数据显示,有8个省份2011年的用地缺口超过40万亩,新疆用地需求预计将达120万亩以上,是2010年的近2倍,2011年1~3月,全国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使用159万亩,同比增长154%,部分省份指标使用占全年的比例超过三成,其中河南达到五成、新疆甚至已达七成。

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计划指标与实际需求的差距客观是存在的,但各地提出的用地需求也存在一定水分。

资料显示,2009年至2010年,全国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用地规模约为900万亩,其中在两年内没有通过核准或可研批复而未能落地的项目占地约为100万亩,另外不需预审的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约为200万亩。综合分析,估计年度合理用地需求量在1000万亩左右。

另一方面,土地计划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剧了需求与计划的矛盾。一是重供应轻需求、重增量轻存量、重审批轻监管。许多地方一方面喊指标不足,另一方面,大量存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粗放滥用的现象。二是一些地方为缓解计划紧张出台的措施不够规范。有些省份自行开展整理折抵、复垦周转、用地置换等活动,扩大了建设用地规模。三是指标使用不够合理。一些地方把有限的指标主要用在保本级建设和保GDP增长上,没有保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救灾重建,不仅扩大了用地需求,而且增加了重点项目和农村建设违法用地。四是管理方式有待改进。一些省份把指标全部或大部分留在省里,表面看可以统筹使用,却降低了市县节约使用指标的能动性,加剧了指标紧张和与基层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