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的父母话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03 “当然是我的宝贝更重要啊!”

豆豆的故事

妈妈正在电脑桌前处理工作,4岁的豆豆闹着要妈妈给他读绘本。爸爸在客厅喊:“豆豆,妈妈在工作,爸爸给你读!”豆豆不肯,非得要妈妈读。妈妈不耐烦地说:“去去去,你让你爸爸读不行吗?没看到妈妈在工作吗?”结果豆豆生气了,狠狠地敲了几下妈妈的背。妈妈很吃惊,他们从来不打孩子,豆豆为什么要打人?妈妈下意识地一把扯过孩子说:“不可以打人!”

没想到豆豆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又打了几下妈妈的背。妈妈捏着豆豆的手说:“不可以打妈妈,妈妈会疼。”

这时候,爸爸进来了,一进来就打了几下豆豆的屁股,然后把孩子叫到客厅,让他罚站。豆豆不服气,不肯去站着,爸爸又是几巴掌打在他屁股上,豆豆开始哇哇大哭。

妈妈也没心思工作了,心烦意乱地来到客厅,埋怨爸爸对孩子没耐心。爸爸也抱怨:“都是你给惯坏的,要不他怎么只打你,不打我?你现在不好好管教,将来有人替你管教。他现在就敢打妈妈,将来出门就敢打别人。再不管教,以后杀人放火的事情他都做得出来,慈母多败儿!”一点小事,闹得一家人鸡犬不宁。这是不是一个很熟悉的场景?

这里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打妈妈,他是故意的吗?他坏吗?不,他是想引起妈妈的注意。小小的豆豆心里想:“妈妈为什么一直在工作,为什么都不看看我?她老是让我等着,我感觉很生气,但我不会说。我想让妈妈多陪陪我,爱我就要多陪陪我。”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什么敢打妈妈?孩子虽然知道打人不对,但他知道他不会因此失去妈妈的爱,这代表着孩子从妈妈那里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那些常年被打骂的孩子是一点儿攻击性都没有的。如果孩子一点儿攻击性都没有,就说明教育是失败的,太乖、太懂事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缺爱。

第三个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教?首先,小孩子越是行为冲动,家长就越需要对他进行情感引导。以这个例子中的妈妈为例,可以这样来做:

第一步,先拉过来抱一抱:“妈妈知道你很失望,因为妈妈现在没有时间陪你,对吗?”认同孩子的情绪,负面情绪会慢慢减少。

第二步,“大家都不喜欢等待,但妈妈现在真的很需要你的帮助,你愿意再等妈妈30分钟吗?”给孩子明确等待的时间,给孩子希望。

第三步,“那在这30分钟里,做什么事情能让你觉得有趣和开心?”引导孩子自主安排,安抚他的心情。最后告诉孩子:“刚才你打了妈妈,妈妈也会痛。我不喜欢你用这种方式表达你的心情,你可以用嘴说出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如果孩子非常难沟通,非要妈妈读绘本,一定要考虑是不是妈妈给予孩子关注的时间不够。要增加陪伴的时长或质量,工作不着急就先放下,去陪孩子。如果重要的话,就等孩子睡后再做。“妈妈还想工作,但当然是我的宝贝更重要啊!妈妈先陪你玩什么呢?”给足重视的孩子,不会一直求关注。

还可以对孩子表达感谢,强化孩子好的行为:“谢谢宝贝刚刚在妈妈工作时自己玩了20分钟,都没有打扰妈妈,妈妈安心地写完了五张PPT,谢谢你哦。现在是陪宝贝时间啦!”

又如,孩子缠着妈妈,妈妈现在却需要洗碗。这时,妈妈可以尝试说:“妈妈在洗碗,但当然是我的宝贝更重要啊,来陪妈妈一起洗碗吧。”安排孩子可以参与的家务,只要孩子和妈妈在一起,对孩子来说就是陪伴。

天天的故事

天天要去上乐高课,妈妈着急赶工作要用的课件,但天天缠着妈妈,非要让妈妈陪他去上课。妈妈抱了抱天天,两个人腻歪了一会儿。

天天还是不松口,不要小姨陪,就要妈妈陪。妈妈的桌子上刚好有个橘子,她就掰下一瓣递给天天:“儿子,第一瓣橘子奖励给你。今天一大早醒来,你就独自玩了一个小时。你有独自玩的能力,这是送给你的独立橘子。”妈妈细数了天天一上午做的所有事情,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关注和欣赏,然后又掰下一瓣橘子,“这一瓣也给你,因为你今天学会了自己读书,你读书的时候,妈妈听得很享受,这是爱读书的橘子。”天天很高兴,没想到,妈妈又送来一瓣,妈妈还没张嘴,天天就说:“妈妈,那你送我去上课嘛。”

“问题是妈妈遇到一个难题,你上课的时候,我也要在电脑上给别人上课。你知道妈妈在电脑前做什么吗?”

“我知道你要帮助很多妈妈做到不打她们的孩子。”天天说。妈妈很欣喜,平时多跟孩子说工作上的事情还挺有用:“对!妈妈要帮助很多的人,所以我要足够认真。”

“我上课也很认真。”天天一脸得意。

“你今天去上课,又能体验一次认真,所以第三瓣是认真上课的橘子。”

“妈妈,你还有两瓣橘子,也奖励给我可以吗?”

妈妈把橘子给了天天,天天拿到橘子说:“奖励妈妈会帮助别人,奖励妈妈很认真。”妈妈心头涌上阵阵暖流,眼里都是笑意:“宝贝,你在妈妈心中很重要!”

天天跟小姨走到楼梯间,他绕了一圈后又回来:“妈妈,你还是送我到楼下吧。”

妈妈后来反思,发现自己确实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对孩子关注不足。毕竟天天一早上起来,自己玩了那么久,妈妈都没有陪伴,再加上最近连轴转,对孩子确实是有所忽略的。只有陪够,孩子才不会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