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设计与方法(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管理研究概述

1.1 管理研究及研究方法

管理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组织及其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引导管理者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方法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支撑,只有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之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人们要想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需要进行科学研究;理性认识怎样回到实践中去,并有效地指导实践,也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本章从管理研究的定义入手,通过介绍研究中的思维方式,进一步讨论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研究设计等。当然,研究中的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章还结合案例及文献探讨研究者在研究中应如何避免该类问题或潜在风险,从而提高研究质量,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1.1.1 研究及研究方法的定义

Kerlinger&Lee(2000)对科学研究的定义为:以系统的、有控制的、实验的、严谨的方法来探讨对于现象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假设命题。

沿袭Kerlinger&Lee的定义,我们将管理研究定义为:以系统的、有控制的、实验的、严谨的方法来探讨管理决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系统的”阐明了管理研究中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控制的”表明了管理研究的策略方法,“实验的”揭示了管理研究的一般性工具,“严谨的”显示了管理研究中采用的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可以看出,研究方法是用以研究问题、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

1.1.2 管理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管理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现象进行报告、对现象进行描述以及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研究方法(Schindler,2018)。

(1)描述性(descriptive)研究:用来对现象或事件的状态、背景进行描述,识别存在的问题,开展who、what、where、when的研究。其研究目标可以是:描述概念或变量间关系、作用机制,反映其未来发展趋势;描述事物当前发展状况,如对产品或消费者开展的市场调查;挖掘信息,如实施管理决策前的用户测验;划分类型,如通过问卷、访谈了解用户态度,对用户进行细分等。

(2)探索性(exploratory)研究:用来对某个问题或领域进行初步认识,回答should be的问题。其研究目标包括:指出问题,如员工激励机制的误区或弊端;探索发展事物演化过程的完整构架,如人工智能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发展新概念,推导待检验理论,如企业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归纳问题并提炼研究成果,如文献回顾。

(3)解释性(explanatory)研究:用来解释事件发生原因,讨论概念间影响关系,回答why的问题。其研究目标包括:解释理论及其应用范围,如对目标管理理论有效性的研究;掌握事物或理论发展过程的知识,如相关、因果分析;扩展理论研究范围,用于解释新问题,如企业生态理论研究;支持或驳斥某些理论或预测等。

1.1.3 管理研究的动态性和时间范围

由于研究的对象和环境持续变化,因此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某些环境或时期成立的结论,在其他环境或条件下很可能就会不成立,这意味着,研究过程不一定能按照设计的研究步骤顺序推进。例如,数据分析中发现了新的问题,需要研究者重新对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进行调整,其他环节均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根据研究设计所涵盖的时间范围不同,管理研究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案例研究(case study),是对某个时间段内研究对象的研究。二是横截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是在某一固定时间内收集数据,研究概念或变量间的关系。三是纵贯研究(longitudinal study),一般须搜集研究对象相关的时间序列,分析其变化趋势或探讨其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