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7章 夫差伐越受降,赵鞅再攻朝歌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姬蒋即位。此时鲁国朝政完全由三桓季桓子(季孙斯)、叔孙武叔(叔孙州仇)、孟懿子(仲孙何忌)掌控,鲁国公室不过是一个符号,国君也只是个傀儡。父君鲁定公即位时已年过四十,在位十五年,因此鲁哀公在继位这一年已是壮年之身,心智也非常成熟,他自知公室实力无法与三桓匹敌,就连父君和孔夫子都没能削弱他们,自己刚刚继位,只好采取韬光养晦的低调策略,静待时机。换句话说,鲁哀公同样对三桓充满了敌意,恨不得彻底驱逐了他们,收回公室的田地和军队,但却是有心无力。
与此同时,楚国经过两年的准备,灭掉了蔡国东面的顿国和胡国,对蔡国形成了包围之势。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楚昭王二十二年,蔡昭侯二十五年)春天,楚昭王与陈闵公、随侯、许元公联合率军围攻蔡国,以报复当年蔡国与吴国联合,柏举之战打败了楚军并攻破了楚国的郢都。蔡昭侯有些后悔了,当年(鲁定公四年)召陵之会后,蔡国灭掉了楚国的附属国沈国,被楚国围攻,他将儿子送到吴国作为人质,联合了吴、唐军队在第二年(鲁定公五年)讨伐楚国,虽然取得了柏举之战的胜利,攻入了楚都,但是由于秦国出兵救援楚国,当年秋天吴国就撤军了,并没能灭掉楚国,楚国早晚是要报仇的,楚昭王回到郢都没两年,令尹子西就曾哭着请求出兵灭蔡报仇,现在这一天终于来了。
楚军在蔡国都城外一里建筑堡垒,墙厚一丈,高两丈。按照令尹子西的计划,役夫修筑了九昼夜。蔡昭侯知道吴国正在与越国征战不休,吴王夫差一心想着为父报仇,吴国是不会前来救援蔡国的,他无奈下令蔡国男女分列,捆绑出降。楚昭王下令将蔡国迁移到长江和汝水之间,然后就班师回国了。蔡昭侯虽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祖庙,但还是不断地向吴王夫差告急求救,吴王夫差一直在筹划着攻打越国为父王阖闾报仇,他觉得蔡国距离吴国太远了,吴国短时期内的主要敌人是越国,不会出兵远征楚国,便在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十一月命蔡国迁到吴国的州来,这样距离吴国的军力范围更近一些,蔡国百姓哭着把祖先的坟墓迁走了。
吴王夫差在鲁定公十四年五月从越国撤兵回国后,一边操办父王阖闾的丧事,一边练兵备战。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他在鲁哀公元年春天,命相国伍子胥为主将、大将军孙武、太宰伯嚭为副将,并亲自率领吴国精兵攻入越国,为父报仇。越王勾践率越军在夫椒迎战吴军,大将军孙武和相国伍子胥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展开了突然袭击,越军大败,只剩下五千余人退守会稽山。吴军乘胜追击,攻克了越国都城会稽城,并包围了勾践据守的会稽山。
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越王勾践无奈,只好派出来自楚国、善于辞令的大夫文仲前往吴军大营求和,但被一心为父报仇的夫差和主将伍子胥严词拒绝。回到会稽山后,文仲向勾践建议,吴军副将、太宰伯嚭贪财好色、嫉贤妒能,与子胥同是楚人、在吴国同朝为官却志趣不合,吴王敬畏子胥而亲信伯嚭,如能私下以财色讨其欢心,让他在吴王夫差面前替越国说话,则和议可成。
勾践采纳了文仲的计策,命文仲从内宫挑选美女八名、白璧二十双、黄金千镒偷偷献给了伯嚭,文仲原来也是楚人,他向同为楚人的老乡伯嚭表示,如能在吴王面前劝和,将来越国向吴国进贡的宝器都将先送到太宰大人府上,太宰大人可任意笑纳中意的宝物,然后再送入王宫。伯嚭此时在吴国已位居太宰,与伍子胥、孙武都为吴王阖闾的托孤之臣,他在吴王夫差面前确实说得上话。看到八位越国美女和白璧、黄金,还有将来从越国进贡的无数财货,贪财好色的伯嚭终于动心了。
经过太宰伯嚭的一番建议,吴王夫差准备接受越王勾践的求和,保留越国宗庙祭祀,但忠心耿耿的相国伍子胥坚决反对。伍子胥感念吴王阖闾的知遇之恩,又受阖闾托孤重任,一心要为阖闾报仇并灭掉越国,消除吴国的后患。他对吴王夫差说:“大王不可。臣听闻‘建树德行要不断培植,消除毒害最好扫除干净。’从前有过氏的寒浇(寒浞之子)杀掉了斟灌而攻打斟鄩氏,灭掉了夏后相。夏相之妻、有仍氏的后缗正怀着孕,她从城墙的小洞中逃回了有仍氏,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之后成为了有仍氏的牧官之长,他非常憎恨寒浇,发誓一定要报杀父之仇。寒浇也派臣下(名椒)寻找少康,要斩草除根,少康就逃到了有虞氏那里,做了有虞氏的膳食之长。有虞氏首领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作妻子,还将纶邑封给了他。少康从此拥有了十里见方的土地和部众五百人。他广施恩德,重用贤臣,逐步实现了报仇复国的计划。”
夫差打心里敬畏这位深受父王信任的托孤知己,但也很反感相国伍子胥总是教训自己,毕竟自己是吴国的国君。他听到伍相国讲起了夏朝少康复国的故事,有些不耐烦地说:“相国,为何不可与越国议和?”
伍子胥接着说道:“大王,难道您忘记了杀父之仇了吗?现在吴国的实力还不如有过氏,而越国的力量可比少康强大。如果同意议和,失去了灭掉越国的大好时机,等以后越国坐大,将是吴国的灾难呀!勾践亲民、乐于施舍,重用贤能,如果现在我们不灭掉越国,违背上天赐予的机会而让仇敌缓过气来、发展壮大,恐怕将来悔之不及啊!中原姬姓衰微,楚国无力争雄,吴国处于蛮夷之间,反而使仇敌壮大,将来还怎么争夺中原诸侯霸主?”
夫差很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让众人退下,他根本没把越国放在眼里,再说了,太宰伯嚭说得好,接受越国的投降,可以让中原诸侯看到寡人的霸主风范!夫差没有听进伍子胥的谏言,而是采纳了太宰伯嚭的意见,答应了越国的议和请求。伍子胥回去后对众人说:”越国虽降,但用十年时间生养男丁、积聚国力,再用十年时间训练士卒,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恐怕要成为池沼了。“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二年,越王勾践三年)三月,吴越签订和约,吴国军队进入了越国,越国成为了吴国的附属国。
与此同时,在北方的晋国,赵鞅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再次对范氏、中行氏采取了攻势,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急于攻打范氏士吉射、中行氏荀寅固守的朝歌城,而是将兵锋指向了与邯郸互为犄角之势的邯郸城,因为盘踞在邯郸的赵稷叛晋之后,一直是朝歌城的外援。如果此时朝歌城内的士吉射、荀寅派兵救援邯郸,则可以同时猛攻朝歌,一举攻克这两座城池。
邯郸的赵稷确实派人突围前往朝歌求救,但士吉射和荀寅也非常清楚赵鞅的策略,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再次派人到齐国求助。齐景公本来与卫、宋、鲁三国约好本年开春出兵讨伐晋国、救援朝歌,接到朝歌传来的邯郸告急的消息,便先联合卫灵公率领的卫军,在四月份猛攻晋国的五鹿城。五鹿城紧邻黄河,是赵氏的基地之一,也是齐、卫救援邯郸的必经之处,攻克了五鹿,渡过黄河,齐、卫联军就可以直逼邯郸城下,解了邯郸之围。
战况僵持了半年,五鹿也没攻下来。齐景公与卫灵公在晋国的乾侯再次会面,商讨救援在朝歌苦苦坚持的范氏和中行氏的方案。二位国君商定,齐、卫、鲁三国联军出兵攻打赵氏的另一处战略要地棘蒲城,以分散晋军对朝歌的军事压力。棘蒲位于邯郸北部、中山国南部,齐景公派人联络驻扎在中山国内的晋国宿敌鲜虞人,南北夹击棘蒲,一举攻克了棘蒲城。然而,赵鞅剿灭范氏、中行氏的决心并没有因为棘蒲被齐国率领的诸侯联军攻陷而改变,他亲率大军于十一月再次围攻朝歌城。至此,被围困在邯郸的赵稷终于缓了口气,但是朝歌的士吉射和荀寅却被赵鞅掐住了脖子。
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正在双方都无法打破僵局之时,鲁哀公二年四月七日,在位四十二年的卫灵公去世了。卫国随即进入了国丧之期,卫国军马也不会在自己的国君大丧期间去为晋国的范氏、中行氏征战了,他们撤出了在晋国的军事行动,护送卫灵公的灵柩返回了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