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我自己有这么一个总结——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从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看,大概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这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过去在制度转型中凭借大胆“下海”获得红利的企业家,在市场逐步规范的过程中渐渐隐退。而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大学生是非常吃香的人才,学院派加入市场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对知识的需求。代表性事件是这一阶段以各种咨询企业、广告公司等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蓬勃发展。
第二个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从2000年开始差不多持续到现在,是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国内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打破了知识获取范围的边界,过去只在少数圈子里传播的专业知识现在可以非常方便地被我们获取。因此由知识数量构建的优势被瓦解,相反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知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由于互联网行业被改造得最彻底,这一情形在互联网中的表现也最典型。在2000年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基本就是越来越快地学习国外产品的过程:从门户网站开始,到搜索引擎、SNS(社交网络服务)、微博、在线视频的发展,无一不是如此。其中典型代表就是现任美团网首席执行官王兴,他的校内网、饭否和美团,无一不是第一时间引入美国快速兴起的产品——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Groupon(美国团购网鼻祖)。这种依靠知识获取速度构建的优势,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力量。
第三个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第三个阶段是我认为现在可能已经慢慢到来的、知识深度带来认知优势的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像TED(一家致力于传播创意的非营利性机构)、译言网、智能网页翻译技术的发展,国外新的思想理念引入国内的速度大大提升;同时,众多行业的媒体在激烈竞争中基本都把报道国际最新发展动态作为基础内容,使得优先获得国外信息这一方法带来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弱化。比如,在“得到”上面,你可以只花199元订阅《前哨·王煜全》,第一时间获得过去只有少数人才了解的全球科技创新风口;或者订阅万维钢的《精英日课》,把西方经济、社会、科技、哲学界思想的新突破第一时间收入囊中。这种以极低成本第一时间获取资讯的现象,使得速度优势被极大瓦解。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产品和创业方向可能会越来越同质化,对热点、风口的追逐也越来越密集。这也是近年来所谓的“风口”转换速度越来越快,而每次风口的能量也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在知识数量和知识获取速度相似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和策略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深度。
对同一个产品和项目,理解深度的不同决定了结果不同。王兴的美团能够在“千团大战”中胜出,不仅是因为他第一时间看准了团购这个方向,更重要的是他在众多竞争者中是看得最深刻的。介绍王兴十年创业经历的书《九败一胜》中提到,在其他团购网站大打广告战时,美团坚持不加入广告大战,而是坚信决定团购事业的关键是“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他把别人用于广告的钱,投入系统开发和效率提升。最后美团的胜出成就了“新美大”这个互联网新巨头,这可以说是认知深度的胜利。
有意思的是,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后,王兴说了这么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们都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耳熟能详,然而改变命运的已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一维度,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上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因此,对我们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