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伍子胥的反击
可怜的郑旦实在太过单纯,至今还没弄清事情的严重性,只知一人做事一人当,哪知吴越关系紧张至极,牵一发动全身,牵连甚广,后果很严重。西施见状,急得脸上大汗淋漓。见郑旦说到做到,完全不怕死,拔腿要走人。西施不敢怠慢,急忙一把拉住她袖子不放,说道:“你我姐妹经年不见,你就如此绝情不能陪我说说话?你不怕孤单,我可最怕孤单。”
说这话时,西施几乎声泪俱下了。实在也是真情流露,西施背井离乡入吴以后,过的是香车宝马、锦衣玉食的生活,越娃馆里笙歌达旦,长乐未央,恍如置身瑶池仙境。可这样的生活不是她渴望的,她更追求简单的生活,夫妻厮守相敬如宾,侍奉父母身体康泰,邻里乡亲和睦共处,现在这一切远在天涯,所以她的心里其实非常寂寞。能有郑旦伴在身边,就算她只是稍作逗留,也是一种无法企求的幸福。
望着西施泪眼婆娑、几乎是哀求的神情,郑旦终于迈不动脚步。西施见状,不敢错失良机,急忙把郑旦的龙渊宝剑交给夫差,强拉硬扯,把郑旦弄上了自己的五彩马车。
刺杀吴王夫差是重大事件,因为西施的巧妙周旋,竟然像小孩子玩家家一般结尾,实在是天下奇闻。西施为了救郑旦殚精竭虑,功不可没,当然要是没有风流倜傥的夫差的“配合”也难成好事,夫差见了美女剑侠东郑,神思无限,魂不守舍,只是碍于场合,无法表达。
尘埃落定,好事继续。
夫差携美游玩五湖洞庭山,上缥缈峰,登望越台,心情大悦,豪气勃发。指点秀美江山,相伴人间绝色,顿时气吞碗里如虎,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从来不曾如此的强烈。他有种冲动,要对着苍天发誓,一定要带着西施和郑旦去游赏齐国和鲁国的国界线泰山,楚国的云梦泽,秦国的函谷关,甚至直接去周朝的镐京王宫观赏神秘的大禹九鼎。只要成就霸业,还有什么梦想不可能实现?
夫差完全相信,自己将和两位百年一遇的大美人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流传天下。英雄和美人从来都是人们茶后饭余津津乐道的话题,过去一万年是这样,今后一万年同样如此。
这般风流韵事,自古帝王唯有夏桀王和商纣王曾经享受过,其他人不是无能享受,就是不敢享受。。
夏桀之于妺喜,纣王之于妲己,无非就是远古时代帝王和美人之间发生的风流韵事,给苍白的历史之荒原平添几分亮色。可是后来的历史被别有用心者歪曲,几个冒牌的圣人为了巩固男权世界,恨不得把女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不断下猛药,制造出一种奇怪的舆论,认为商亡于妲己,夏亡于妺喜,西周亡于褒姒,女人乃是亡国祸水,万祸之源。
真是牛头不对马嘴。
男欢女乐的风流韵事能有这么严重吗?完全颠倒黑白!
女人是家园的建设者,男人才是家园的破坏者。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不安定因素,天生Y染色体携带者,这种攻击性染色体唯有男人才有。男人天性就喜欢贩卖英雄豪气,以制造战争为乐事。
可是假圣人的谬论三人成虎,推之广之,谎言也成真理。
其实真正的圣人,比如说像周公旦,孔子丘,孟子轲就从来没有说过女人亡国的话。孔子说过一句“惟小人和妇人为难养也”,算是对女人最具侮辱性的重话,但离女人亡国论,差之千里。
所以说,夫差渴想和西施、郑旦共同成就一段千古佳话的愿望十分强烈,连夏桀和纣王的风流韵事相形见拙,西施和郑旦的美色不输于妺喜和妲己,而自己的英雄本色和功业也一定会在远古两位王者之上。
当时已经有冒牌圣人跳出来鼓吹“女人亡国论”,夫差并不是不知道,但他不是这种奇谈怪论的拥趸,他更愿意相信“英雄成败论”。
只看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方能决定你是英雄还是狗熊,你制造的这段风流韵事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但有多少人明白人性的陷阱?每个人都是乐观主义者,悲剧永远属于别人,喜剧最后归于自己。
夫差乐观地制造着他的风流韵事,苦的是替他挡了一剑的徐承,徐承很不幸,被挑断了锁骨,郑旦行刺造成的伤害由他一人独担。
夫差只好派人火速把他送回阖闾大城,请宫中太医治疗。
徐承的伤势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能没有神药“逍遥散”。“逍遥散”世上第一麻醉剂,越人用来做接骨手术,连牛羊马的脚骨接在人四肢上都没问题,要治疗徐承的伤自然小菜不在话下。关键是这神药在伍子胥手上。徐承本来还“为王者讳”,不肯透露夫差的风流韵事,可是求助于伍子胥,伍子胥如此精明,受伤的经过就没理由、也不可能瞒过他。
得知夫差在洞庭山上遇刺,伍子胥如同捡到宝贝,这位对越关系上的主战派找到了开战的极好借口:越女郑旦根本不是什么因妒杀人,而是受了越王勾践的唆使,勾践乃是阴谋的幕后主使。郑旦的个人行为演变为越王的政治阴谋顺理成章。
越王勾践指使越女郑旦刺杀大王的消息在阖闾大城迅速传播开来,伍子胥成功地煽动起民族仇恨情绪。
伐越再次成为吴人讨论的话题,而且这次全体一致,没有任何人敢反对,连伍子胥的死敌、一贯主张对越国实行怀柔政策的伯嚭也沉默了。一旦伯嚭沉默,其手下众多的党羽就有了错觉,以为沉默就是默许,纷纷站到伍子胥的主战派这边来。吴人不等吴王下令,就迫不及待摩拳擦掌、厉兵秣马。
这是争取民心的最佳时候。谁主战谁就能得到民心。
等夫差游完洞庭山归来,人还没有回到都城,大战前那份骚动不安的戾气已经扑面而来。
新建的姑苏城是伍子胥的封邑,也是吴人对付越国的重要军事基地。这里的军民在伍子胥默许下提前开始行动,把在城池里定居或者做生意的越人赶出城,财产没收,不给衣服保暖、食物充饥,自然更不给生命保障。为了防止这些人反抗,动用军队弹压,一时姑苏城外的哀鸿遍地,一片凄惨。
夫差兴冲冲游湖归来,路过姑苏城,见这般场面吃了一惊,一问端由,竟然是伍子胥自作主张,行先斩后奏之事,要和越人开战。非常恼怒,这是伍子胥明目张胆对自己的权威挑战,郑旦行刺,已经被他这位寡人定性为因妒杀人,和他人无关,怎么突然跑出来一个政治阴谋?这是寡人的私事,缥缈子和东郑的情感纠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现在伍子胥当作是政治事件,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怎么牵涉到勾践头上去呢?这和勾践他们根本没有关系。
原想在姑苏城稍作停留,和伍子胥君臣欢聚一场,如今兴致全无,干脆来个“过你家门而不入”,没有进姑苏城,马不停蹄直接回阖闾大城。这是夫差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寡人眼里没有你伍子胥,现在的夫差完全不是十年前的夫差,伍子胥处处掣肘,在他眼里已经成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反角。
最先察觉到夫差发出重要信号的是伯嚭。伯嚭之所以沉默,乃是老谋深算:夫差不在都城,他懒得和你伍子胥枉费口舌,“锅里不开汤罐滚”,主角不在唱什么戏?何妨当时主战之火已经被伍子胥点燃,民心所向,全民喊战,若是和伍子胥唱反调,不用伍子胥出手,逆民心而为,唾沫淹死人,不合算。
现在夫差来了,而且态度明朗,蔑视伍子胥的所作所为。伯嚭就不再沉默了,再沉默下去就成了伍子胥帮凶,也有可能被夫差蔑视。伯嚭是个没有远见、极端现实主义者,只为眼前而活着。在他心里吴王的恩宠远远胜过老百姓的唾弃,老百姓的唾弃能让你遗臭万年,但吴王的恩宠可确保你眼下荣华富贵,所以还没等夫差安顿下来召开御前会议,他就站出来反战。
伯嚭的党羽人多势众,如此一倒戈,吴国主战派声势大减。
伍子胥的优势在民间,伯嚭的势力在朝廷。于是形成民间主战,朝廷主和的格局。朝廷是决策者,自然最后的胜利归于夫差和伯嚭。
本来如果伍子胥和伯嚭站到一起,完全可以把夫差架空,出兵伐越。就算夫差不想伐越,但大势所趋,他身为吴王也不得不听从臣下的主张。现在伯嚭给了夫差坚实的基础,伍子胥撼之不动了。
在阖闾大城吴王宫中,伍子胥和伯嚭开始论战,各持所见互不相让,一个认为是政治事件,战争解决;一个坚持是大王的私事,低调处理。两人都是铁腕人物,大臣们谁都不敢得罪,政治事件可以发表意见,大王的私事可不敢轻易议论,只能暗中观察夫差的表情,见他脸上没有半分杀气,自然是反战的,于是大多站到伯嚭这边,主和派得势。
远在千里之外的越国莫名其妙卷入纠纷,又大难不死逃过一劫。
伍子胥得不偿失,而且通过私用军队驱散越民这个事件,给夫差留下极坏的影响。以前君臣主张不同,只是在朝廷上斗嘴,君子动口不动手,无伤大雅。自从把姑苏城赏给伍子胥作封邑后,为了护城,伍子胥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有了军队就有资本和你吴王分庭抗礼,如果被逼到绝处,甚至可以清君侧、换新主,扯起反旗。夫差对伍子胥很有成见,看啥都不顺眼,只有对他用兵打仗极为敬佩。要是伍子胥和自己战场上刀兵相见,他现在有城池有军队,自己有必胜的把握吗?完全没有把握!当今天下,谁敢和伍子胥打仗?夫差每想到这里,如坐针毡。后悔自己心太软,当时为了安抚这位前朝老臣,给了他姑苏城做封邑,如今尾大不掉,如痈附背。
夫差对伍子胥产生猜忌,忧心仲仲,伍子胥的日子更不好过,越人是吴国的世仇,如今西施和郑旦这两位来自越国的绝代佳人相伴夫差左右,日后一定养虎成患。他的危机意识更加强烈。
伍子胥是个行动派,不可能坐等危险降临束手待毙。他把儿子暗暗送到齐国,本来就是准备背水一战,和吴王夫差死磕到底。这事当然没完。
既然灭越已经被夫差否决,退而求其次,只能在越人身上找对策。
越人有西施郑旦两大美人伴在夫差左右,夫差的情感世界几乎被越人占领,越人似乎占尽优势,但不要忘记物极必反的道理,越人的优势可以转换成劣势。女人天性里有个弱点,那就是妒忌,不然圣人孔子怎么会说“为小人喻夫人为难养也”呢?男人为土地而战,女人为男人而战,女人的占有欲一样可怕,她们为了占有男人的心,一旦燃起妒忌之火,拼个你死我活乃是常事。夫差的山头上如今养着两只虎,一山不容二虎,如果能让这对绝色佳人之间出现矛盾,形成两虎相争、一死一伤的局面,完全有可能。真是福兮福所依,祸兮福所倚。
可是伍子胥治国安邦是行家,现在大材小用去挑拨离间两个美人,实在是大材小用。幸亏天下阴阳两谋本是相通的,触类旁通,熬了一个晚上,伍子胥终于心生一计。
他已经在吴王夫差失宠,但对付越王勾践没问题,至少在勾践的羽翼还没有丰满之前是不成问题的。他派人送给勾践两百斤青铜,赏赐西施的家人,同时又向勾践讨取一物,乃是一个大活人的项上人头。郑旦刺杀吴王,理当诛灭九族,现在郑旦被赦免了,但郑旦的家人没有理由全身而退,勾践必须把抠鱼佬的人头按时送到吴国。
一赏一杀,天壤之别,让你们去好好消受吧!
伍子胥派去的使者当天就带着两百斤青铜去越国见勾践。
这时,郑旦刺杀吴王夫差失手的消息已经被文种安插在吴国的探子传到越国都城山阴小城。勾践和文种魂飞魄散,真是叫苦不迭,郑旦妇人之见,只图一时痛快,遗祸国人。越谚云“拳师碰到蛮师,一拳打死”,她的莽撞之举把文种这位阴谋大师精心设计的“九术复国梦”扯得支离破碎,你有最好的计划、图谋,现在都没用了,水中捞月一场空。吴人的报复必然接踵而至,勾践已经派人去通知藏在会稽山深处练兵的范蠡把部队拉出来,做好最后一搏的准备。
没想到范蠡的救兵没到,伍子胥派来的使者先到了。使者的要求很低,只是要郑旦之父抠鱼佬的人头,这有何难?简直是绝处逢生。一个抠鱼佬的项上人头,换来一个国家的苟延残喘太合算,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伍子胥此时在勾践和文种眼里不再是煞星,而是救星。
可是回过头来细想,抠鱼佬虽然是个小人物,但要贸然取他项上人头却也不易。当时的勾践正在收拢民心的时候,“卧薪尝胆”、“投醪河井”等亲民之举效果不错,国人对他的支持率呈现上升趋势。所谓“投醪河井”是勾践“卧薪尝胆”以后的又一大亲民手段。勾践把自己家里酿的美酒连浆带糟倾倒在山阴小城的河沟中、水井里,本该越王一人品尝的美酒如今要和全体越人一起分享。至今绍兴城中还有投醪河之名存在,可见此说不虚。人们要品尝王者之酒的美味只要喝河水和井水就心想事成,男女老少人人有份。只是不知这“美酒”被如此糟蹋,还有多少酒味?显然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一种心理暗示:既然“有福同享”了,那就要“有难同当”!勾践有难的时候也希望老百姓一起来分担。
勾践已经在山阴小城营造出很好的爱国氛围,可是伍子胥的使者又来捣乱。
如果因为仇敌吴人的无理要求而滥杀自己的臣民,胳膊往外拐,这是君子不齿的小人行为,就算受害人是微不足道的樵夫渔翁,必然会激起民愤,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勾践会有信任危机,勾践的支持率很有可能上升趋势不再,从此要开始走下坡路。
必须要冠之以名,且是响当当的“名”,让越人感觉不到自己是“下一个”。
文种想出一计,抠鱼佬不是爱财如命吗?那就给他一个“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的结局。
他把抠鱼佬召到山阴小城,告诉他,吴王送来两百斤“金”的赏金,却没有言明送给西施还是郑旦的家属,给越王出了一个难题。如今破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给抠鱼佬一个挑战,如果他能把这两百金一鼓作气、一步不歇挑到金鸡山家里,那就归他所有,否则,只能归苎萝山下的斫柴佬、也就是西施的父亲所有。
这山阴小城和浣纱溪边相距一百多里路,而且翻山过岭道路崎岖,两百斤重担子,一路不歇,试问有几人能完成这样的壮举?文种看准了抠鱼佬的弱点,抠鱼佬的长项不在肩上,而在手脚上,要是遇到西施的父亲斫柴佬,功夫全在肩膀上,这道题目可能就要改了。文种需要的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抠鱼佬财迷心窍,看见熠熠生辉的两百金,对自己的实力作了误判,结果刚刚走进郫中城和山阴小城之间的山阴道,就倒在岭下的一棵大樟树下一命呜呼,活活累死。临时还死死攥着两百金担子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