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企业1989-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从深渊中恢复(2009—2018年)

“倒栽葱式”跌入悬崖

用“倒栽葱式”跌入悬崖来形容美国次贷危机后的日本产业状态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制作了平成这三十年间的矿业生产指数(以2010年设定为100)图。通过下图,可以清晰地明白这一点。

图3-1 美元对日元汇率、矿业生产指数(每月)

从图3-1可以看到,2008年中期到2009年2月,日本矿业生产如同跌入深渊般直线下降,任何人都明白必定发生了异常之事。这是在泡沫经济破灭的1991年、日本金融崩溃发生的1998年,甚至更早的石油危机等时期都没有发生过的。

2008年9月,日本矿业生产指数是110.0,最差的2009年2月为76.6,仅仅五个月时间便跌落了三成。在前一章末尾介绍的出口下跌情况,仿佛与此相呼应一般,生产活动也迅速减少,这一段时间工厂的开工率仅为以往的50%,异常事态发生了。

在这之后半年多,出口贸易才稍有回升。直到2009年9月,日本矿业生产指数才恢复到1990年前后的水平,这种事态整个平成时代也只在此时和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那段时间出现过。

日本各种各样的经济指标在2009年悉数跌入谷底。经济增长率为-5.4%,下跌程度远远超过了石油危机时期,也远超了日本金融崩溃的那一年(-1.1%),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负增长值。出口规模也在急剧减少,54.2万亿日元的规模退回到了六年前的水平,和前一年相比减少了1/3。对美国及欧盟的出口减少了40%左右,对中国减少了23%,出口减小的比例勉强控制在了30%内。股票价格同样创下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最低值,日经平均指数为7 054点。日本经济仿佛跌入了无底洞,失业率在2009年7月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了5.5%。受次贷危机影响,2009年3月的企业财年决算“一地鸡毛”,营业出现赤字的企业不在少数。丰田公司的营业赤字达到了4 100亿日元,销售额比前一期减少了22%。这是丰田公司设立七十年来首次出现营业赤字。

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本是美国金融的破产,却让日本的实体经济受到重创。放眼全世界,如果从实体经济的损失程度上来看的话,日本遭受了极其巨大的损失。从经济增长率来看,2009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5.4%,美国是-2.8%,而韩国是0.7%。从2007年与2009年的生产指数减少率来看,日本减少了26.4%,美国只减少了14.5%,而韩国增加了2.6%。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日本的金融机构因与此次金融泡沫关联甚少,大家都认为对日本的影响程度应该是有限的,那么为何日本却成为此次危机的重大受害者之一呢?

第一,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性需求紧缩,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出口贸易。自2003年以来日本的经济恢复主要依靠出口的稳步增长,此次危机直击其核心部位。从图3-1可以看出,日本的矿业生产指数从2003年开始长期快速增长,出口贸易功不可没。从图3-1中还可以看到,从2003年至2007年,日元兑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在110日元左右的水平,在平成时代也是比较少见的稳定期了。

第二,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结果。在2008年8月,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是109.2∶1,是这一时期的顶峰。从那以后至2009年1月,日元对美元汇率升至90.4∶1,五个月时间日元升值了17%,之后日元仍在持续升值。发生在全球性需求紧缩的背景下,日元升值给日本出口贸易以重重一击。

第三,此次危机引起了资源性物品价格的急速下跌。这对于采用订单式生产的制造大国日本来说,采取何种应对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石油价格(WTI(1)一桶价格)从2004年(40美元左右)开始一直上升,进入2007年涨势更猛(6月涨至67.5美元),到2008年6月涨到了这一时期的顶峰(113.9美元),是一年前价格的两倍。次贷危机发生后,石油价格急速下跌,2009年12月下降到77.7美元,五个月时间下跌了近三成。以同样方式急涨急跌的资源性物品还有很多,资源市场演变成了投机市场。资源性物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于以制造业为主的日本来说,十分难以应对,并且这还涉及各个产业中的各家企业。在价格快速上升的时候,为了防止价格再上升而匆忙下单购买的情况应该不少,这会产生“假需求”。在价格快速下降的时候,则需要迅速调整产品的库存,这是采用订单式生产的国家独有的烦恼。但是企业在看到生产下降的数字后,对前途感到不安使得企业变得想要“控制一切”。所以,在众多的产业中产生了需求降低的断档期。这就是2009年前半年日本经济必须要面对的局面。

也就是说,日本作为采用订单式生产的制造大国,在面对这样局势的时候应对尤其困难。需求紧缩、日元升值、资源性物品价格的急速下跌等因素叠加在一起,使日本的实体经济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