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信息的基本技巧
明确了收集的标准,下面聊聊怎么做才能达到上述标准。
降低收集成本
收集是信息处理流程中对成本最敏感的阶段,很多人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个阶段,低估了信息收集的重要程度,才导致了很多问题。
我在线下分享的时候经常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在微信里看到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想把它保存下来,该如何操作?
我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下面这样。
● 在微信中发送给“文件传输助手”。
● 在PC端微信中打开链接。
● 复制内容。
● 新建Word文档。
● 粘贴内容。
● 保存并重命名。
顺利的话,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半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保存以后格式混乱或图片丢失,需要的时间还会更长。
但是,如果使用类似印象笔记、OneNote、有道云笔记、DEVONthink等主流笔记工具,可以在几秒钟以内完成上述操作。如果是浏览器中的文章,安装剪藏插件以后甚至可以在1秒之内完成收集。图1-4是印象笔记剪藏插件的介绍页面。
图1-4
虽然现场演示的效果极好,但这件事本身的价值有多大呢?我们简单算一笔账:假设你平均每天收集10篇文章,每次节省10秒钟,这种方法只能为你省出100秒,即1分40秒而已。事实上,大多数人每天还收集不了这么多篇文章。费了半天劲,每年比别人多花几百元钱购买工具,到头来一天就节省了不到两分钟,有这个必要吗?
单独看,两分钟真的不算什么,但如果是在信息收集阶段,特别是在很多零散的信息收集会打断你手头的工作时,时间成本差一秒钟就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千差万别。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信息收集都属于“不做也行,做了更好”的性质,因此,如果没把收集成本压到非常低,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就会因为“有点麻烦”而被放弃。
所以,你不节约两分钟所导致的结果不是浪费掉两分钟,而是很多原本应该被收集的信息因为你觉得麻烦而被尽数错过。所以,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信息管理工具,都为信息收集操作提供了浏览器插件及全面、系统的快捷键支持,目的就是尽可能帮你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如印象笔记、DEVONthink、OneNote都提供了成熟的浏览器剪藏插件,只需要按一次快捷键就能把网页内容保存下来。
很多文章,特别是一些付费文章,比如得到App、极客时间App的专栏中的文章,如果直接使用DEVONthink的插件进行保存会失败,这时候建议调用印象笔记的浏览器剪藏插件,调整软件模式为“无广告”,先全选内容,复制后再粘贴到DEVONthink中,最后把字体颜色调整为白色(因为我用的是暗黑模式),之后就能专心地整理笔记了,这是我发现的体验最好的保存网页的方式。
移动端产品中的信息也大多支持通过分享功能被快速收集,如图1-5所示为在iPhone中共享。
图1-5
为了进一步减少收集信息的初始成本,我把绝大多数收集零散信息的工作都通过任务管理工具来完成,如在播客中听到主播推荐了一款设计工具Figma时,顺手记录“研究Figma”,这时只需要简单记录就好,因为后面可能还会注册账户、观看教学视频、将软件添加到设计清单等,所以,当下必须把成本控制在最低,快速完成记录。
如果你对信息收集的速度有更高的追求,Drafts一定会让你喜爱,在macOS中设定快捷键后,使用Drafts记录一些非任务内容的速度极快,体验也非常卓越,我经常用它快速捕获灵感(Drafts和OmniFocus的区别是前者通常更适用于先快速记录、后续再继续优化的小段文字),我的微博、微头条中的内容都是用Drafts完成写作的。
确保收集的质量
降低收集成本的代价往往是牺牲收集的质量,这似乎不可避免。然而,二者并非完全不可兼得,关键看我们如何理解“更高的质量”。
记在笔记本上、拍一张照片、录一段视频、在手机备忘录录入几个关键词,哪一种效果更好、质量更高,还真不一定。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记录方式,但收集的信息的质量是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的,这个标准主要取决于在后期调取和处理这些信息的难度。就像盖房子,从泥土到砖再到一栋高楼,这是一个完成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信息从最原始的状态到能够为你所用,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信息收集的完成度决定了使用信息时需要付出的编辑、加工成本。
举个例子,你听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之后,把1小时的录音保存在手机中,这个过程比听讲座时记文字笔记或用语音转文字服务处理要省时、省力得多。但如果这么做,以后想找到这个讲座中的某个观点时,很难通过搜索关键词快速定位需要的内容,步骤要麻烦许多。要分享给朋友时也只能发送给他一个音频文件,并附带一句“在录音快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关于内心边界的观点,你可以听一听”,这种调取信息的方式体验差、效率低。
所以,虽然初期看起来节省了时间,但等到需要再次使用这些信息时,会发现成本巨大,信息带来的价值非常有限。
因此,任何收集信息的方法都应当充分考虑“收集质量”,你应该在第一步就尽可能完成对信息的预处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优化收集质量的过程并不一定增加额外的成本,往往更节省时间。
我们先举几个例子。比如,当把照片、扫描文档得到的图片保存到印象笔记中时,印象笔记会自动识别图片上的文字,使其可被检索,如图1-6所示。整个过程是全自动完成的。
图1-6
注意:Google相册支持搜索图片上的文字,DEVONthink支持自动识别所有图片、PDF文件,并会将其转换为可以被搜索的格式。
主打课堂笔记功能的Notability能将录音和笔记自动对应,如图1-7所示。如果你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相当于给老师讲课的音频做了标记。在复习时,单击笔记内容就可以自动播放老师的讲解,大幅提升信息提取效率。
信息收集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照片管理,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的照片管理服务都提供了令人惊艳的体验。几乎不需要用户手动整理,系统会自动识别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理位置、摄影参数、颜色风格等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还能整理出同一个人的全部照片(哪怕他的年龄、发型、身材、穿着完全不同),以及宝宝、宠物、滑滑梯等相同主题的照片,如图1-8所示。
图1-7
图1-8
随着技术的发展,发现所需信息的过程越来越便捷。比如,今天的印象笔记会自动识别图片上的文字并允许用户搜索,YouTube会对所有上传到平台中的视频自动识别语音并生成字幕,如图1-9所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收集、保存一段视频后,文件包含的可能不仅仅是图像和声音,视频的分类、标签、字幕甚至情绪等都可能会被嵌入其中,并允许用户搜索,而这一切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
图1-9
所以,善用工具能帮我们在信息收集环节节省大量时间,我们也能因此占有更多信息,形成信息优势。那么,究竟该选择哪些收集信息的工具呢?
控制信息的颗粒度
能够识别并管理更小颗粒度的信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升级。信息管理新手普遍更关注“较大颗粒度”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一集播客、一部视频,看不上或还没有能力去收集管理更小颗粒度的信息,比如一句话、一个题目、一个概念。
前文曾经讲到,我们也许能够培养看到地铁海报中的金句就记录下来的能力,但其实更困难、更有价值的能力是在完整的内容中提取、压缩、记录更小颗粒度的信息,而不仅仅是采取简单的“全文保存”。
当然,这个过程不必一步到位,这里以听播客为例。大多数播客的持续时间都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就算信息密度不高,整体的信息量也不小,此时,“全文保存”既不现实也没必要,更合理的流程也许是下面这样。
● 通勤时在小宇宙App听一个介绍日本文学作品的播客,遇到有意思的观点、方法时,在手机上用Drafts简单记录。
● 听完所有内容后把笔记发送到DEVONthink进行备份。
● 阅读笔记内容,高亮重要内容并整理到Notion或Ulysses的作品素材库中。
当然,也可以用系统自带的备忘录和其他笔记工具完成整个过程,但完全不必用一款工具一次性完成整个流程,更不必全文保存。
越是针对自己熟悉的领域,我们整理的笔记往往越是只言片语,只需要把对自己而言是新增的信息挑选出来即可,其实这一步已经在加工、处理信息了。
在信息收集和内容创作上,我都建议大家信奉“长期主义”,缓慢完成大多数目标。比如,如果打算建立一个视频背景音乐曲库,除了随机地收集,可以坚持每周从无版权音乐中选几首整理到自己本地的曲库中,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构建起自己的曲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