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可复制的突围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学才是真正的竞争

很多人是没有自学意识的,除了校园里的被迫学习外(这种学习类似于工作,只不过是学生的无薪工作),他们不觉得有任何学习的必要。

所以,当我们说到工作之外的学习时,很多人一脸不屑:都已经工作了,还整天提学习,要么是被成功学洗脑了,要么是读书读傻了,要么就是想在其他人面前表现为“上进”,做做表面功夫,或者糊弄一下自己。

校园里的学习重要吗?重要。考试成绩好,可以让你去更高的学府,然后在走上社会时就可能拥有一个相对较高起点的选择权——并非一定是较高起点,只是有选择权,且就算从更高学府出来,也并非每个人都能选择那些人们认为的高起点。但就算能选择人们眼中不错的起点,就算的确选择了,也仅仅是起点。从校园里出来后,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多数人就是广撒网投简历,找一份给自己开最高起薪的工作,然后看老员工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就这么一直“混”下去了。当然他们也有一定的概率升职加薪,因为这就是多数人之间“冷兵器”式的竞争——大家都是朝九晚五地用功,谁起点高、谁初始背景强、谁运气好,谁就占得先机。

但他们对于那些肯365天×24小时上行的人来说,就是冷兵器与热兵器之间的差别了。这下你应该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讨厌“自愿加班”,以及嘲讽“主动学习”的人了吧?因为他们自己不想付出成本拿起热兵器,于是希望别人也只拿冷兵器跟自己短兵相接。

相较于使用冷热兵器导致的后续的人生可能会出现的巨大差距,校园起点所占的那点优势从长期来看就极其微小了。

一个人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能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是很有限的。大部分的工作经验与技能习得,对机会的把握能力,以及做成一件事真正重要的那些关键素质和思维方式,靠的都是步入社会以后的积累。

如果一个人在离开校园之后就放弃了工作时间以外的自学,或者说一旦离开了一个“别人告诉你学什么”“强迫你学什么”的环境后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那么可以非常确定的一点是,这个人无论校园起点多高,最终泯然众人矣。

学习永无止境,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我其中一家公司有60%以上的员工由开发人员组成,其中只有极少数会在入职之后再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学习最新的开发语言,大部分人进来的时候会什么,最后依然是只会什么。而那些肯自学的,在某一次必须要用到最新语言开发的项目中都被安排到了重要岗位——一共就几个人会,不用你用谁呢?

没有人告诉你该学什么,也没有人逼着你学。人和人的最大竞争,不是在确定性题目下的竞争,一个人的聪明,也不全然体现在给定命题下的解题能力。

在给定跑道的田径场上比赛,兔子永远比乌龟快,但路径上若是没有地图、没有跑道,还到处都是迷宫和机关,兔子未必就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校园和社会里拥有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竞争模式,学校是给定路径的竞争,而社会是不确定路径的竞争,或者说是自由竞争模式——没有教材,没有大纲,没有老师,也没有人催着你交作业,做或者不做,都随你。

当你发现自己想的每一条路貌似都走不通,又没有人逼着你继续前行的时候,解决给定任务的能力更重要吗?不,对接下来该解决什么问题的选择,以及是否选择继续解决问题的毅力才是重点。

所以“有意愿保持终身自学”是最为可贵的能力,也是社会竞争开始以后,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中最有用的能力,如果为了严谨,你可以自行加上“之一”。它决定了你能比其他人多付出多少倍的有效积累时间,有可能被多少不确定的机会覆盖到,这些都是上行的关键——假如其他条件相似,那么校园竞争结束后只是确定了你的起跑线是0还是1,但社会竞争的目标是100,你是从0到100,还是从1到100,其实区别并没有那么大,重点是你一年进步10还是20,以及有多大概率能遇上几个一下子进步30或40的机会。

很多人总希望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即时获得回报,如果没人给就不做、不学,这就搞错了对象。只要我们正在接受新的挑战,那么第一受益人一定是自己,因为我们的能力边界在扩展,然后才是是否同时对其他人有益。

离开校园后,所有的意识都得重新塑造,所有的竞争都会以新的方式重新开始。放下那些“在校园竞争中输了会继续输”的自卑和借口,放下那些“在校园竞争中赢了就该给我更好的”自大和幻想,现在是全新的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