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慈溪与她身边的人
一、老佛爷的“干儿子”
人们都说慈禧太后有个干儿子,名字叫管劬安。
管劬安是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父亲做生意,家境不算富裕。管劬安却从小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结交一帮喜欢声色犬马的朋友,把家业损耗几尽。但他生得面目姣好,明眸皓齿,而且小有才情,擅长绘画,又会唱小曲,特别喜欢唱各种靡靡之音。父亲认为他是朽木难雕,把他赶出了家门。管劬安索性抛弃了父母妻子,跟着一些同乡流窜到了京城。此时,正好如意馆招考画工,管劬安前往应考,竟考了个第一名,从此便进入该馆做事。
内廷的太监常到如意馆要画,对管劬安的画很欣赏。加上他善于阿谀逢迎,对宫里来的人百般奉承,极意结交,不久,便和李莲英勾搭上了。经李莲英推荐,慈禧在秘殿单独召见管劬安,令其当面作画,大称心意,一下就被封为如意馆馆首,时时进出于宫禁之中,成了一位特殊人物。
管劬安早听说慈禧喜欢歌舞戏剧,便常以江南淫靡小曲挑弄慈禧。慈禧果然被其所迷,不时宣他入宫奏闻。慈禧听惯了北方高亢粗犷之声,一听江南缠绵委婉的曲调,顿觉心弦频动,如醉如痴,对管劬安宠幸得不得了,不仅动辄就大加赏赐,而且令内务府在东华门外为其安置家室。管劬安对慈禧感激涕零,决心奋力图报。他经常周旋于慈禧左右,听其差遣,慈禧常亲昵地称他“吾儿”,所以外面传说他是慈禧的干儿子。
管劬安在京城里大走鸿运,早已忘掉了他在南方的父母妻儿,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积攒了数十万金的家资,还在京城置办了商业。上了年岁之后,他蓄起胡子,长而柔的美髯,配上明朗的双眼和白净的皮肤,极有派头。这时他虽不常进宫,但慈禧对他却仍念念不忘,随时给以照应。
二、太监李莲英的“鬼把戏”
慈禧太后爱讲迷信是出了名的,每年四月十五日,都要在颐和园排云门前搞一次“放生”的把戏。每次放生,她总是预先准备下一些金银财物,赏赐给跟班的人,一来讨个吉利,二来收买人心。慈禧身边的那些亲信大臣、宫女、太监,有的把这天看做是逢迎拍马、邀功争宠的好机会,有的只是为了讨点施舍,捞笔外快。
有一年四月十五,迎春花开了,柳条泛绿了,昆明湖水像面镜子,照出了蓝蓝的天空。慈禧高高兴兴地带着一帮随从,又来到排云门前。大太监李莲英的手里提着一个鸟笼子,迈着碎步跟在慈禧后边。还没等慈禧在龙头宝座上坐稳,笼子里的黄雀就“唧唧喳喳”唱起来了。李莲英凑上去对慈禧说:“老佛爷,这是我从鸟市上花了二十两银子买的一只黄雀。它不光是叫得好听,还很通人性,会算卦呢!”慈禧太后一听李莲英又玩出新花样,很开心,就说:“鸟儿能算卦,我还是头一回听说。先给我算一卦,看看灵不灵?”
李莲英取出一叠纸牌,上面写的都是一些吉利话:什么大地回春呀、百鸟朝凤呀、三阳开泰呀,还有的写着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十二属相。他问:“老佛爷,您想算什么?”慈禧想了想,说:“让它先算算今年的年景好不好?”李莲英把纸牌摊开,招呼黄雀来叼纸牌。只见那黄雀蹦过来,叼起一张纸牌,送到李莲英手里。他接过来让慈禧一看,上面写的是“五谷丰登”。慈禧太后喜笑颜开,说道:“好兆头!好兆头!”李莲英忙接上说:“现今大清国是天下太平,国势兴旺,全托老佛爷的福啊!”
慈禧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高兴,又让黄雀算一算她的属相。那小鸟儿又从纸牌中叼出一张,蹦到李莲英手里。翻开一看,写的是“未羊”二字。慈禧看得发呆了,满心欢喜地说:“小李子,事不过三,这第三次要是再算准了,我重重有赏!让它算算我这属羊的命好不好?”只见李莲英打了个手势,黄雀就叼出了一张“三阳开泰”。他让慈禧看了看这纸牌后,对她说:“前明宣德皇帝登基时,岁数很小,由属羊的太后和两个属羊的大臣辅佐朝政,使宣德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就叫做‘三阳(羊)开泰’。今天黄雀叼出这张纸牌,说明老佛爷垂帘听政,万民归顺,五谷丰登,老佛爷的命是好得没法再好啦!”慈禧听完,高兴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当下就重赏了李莲英,对那些跟随放生的人,也都奖赏给一份金银。
当随从大臣和宫女、太监在排云门前谢恩的时候,慈禧下令放生。小太监打开鸟笼,那黄雀扑棱棱飞起来,在半空转了一圈,又飞回鸟笼里,慈禧问:“黄雀为什么又飞回来了?”李莲英说:“它感戴老佛爷的恩德,舍不得离开。不光黄雀舍不得离开老佛爷,那金鱼也愿意供老佛爷观赏,不肯离开呢!”
小太监捧出一个鱼缸,慈禧下令放鱼。李莲英捞出一尾金鱼,放到昆明湖里,那条金鱼连湖岸也不离开,总在湖边游来游去。慈禧从头上摘下一枚“祖母绿”耳环,吩咐戴在金鱼的头上,又把鱼放回昆明湖里去了。据说,这条金鱼后来长到一尺多长,头上还戴着一枚“祖母绿”耳环呢!
见过那次慈禧放生的太监说:“李总管最会揣测慈禧老佛爷的心思,想着法子来讨好老佛爷,把她哄得心花怒放。李莲英为了训练那只黄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把需要的纸牌粘上几颗米粒,那鸟儿就能按他的意思叼出那张纸牌来。放生的时候,那条金鱼为什么不走?因为李莲英在湖岸边拴了几个细丝纱袋,袋里装了好多鱼虫,那饿极了的金鱼看到了有这么好的诱饵,肯定会掉过头舍不得离开了。”
三、袁世凯的哭拜
签订了《辛丑条约》,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投降派,完全沦为外国侵略者掠夺中国的工具。慈禧所得到的就是一时的苟安偷生。她又从西安返回北京的时候已经六十七岁了。
一路行来,当銮驾到达长辛店的时候,专程前往接驾的袁世凯率领一帮文武官员夹道相迎,比迎接一个打了大胜仗的将军班师归来还要热烈隆重。
万万没有想到,为首的袁世凯跪地磕了一连串响头以后,却放声大哭,弄得迎接和被迎接的两支队伍都惊诧不已,猜不透这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演的是哪一出戏!开始,连慈禧本人也觉得他此举有点煞风景,但她一想到他是扼杀变法维新、保住她地位的大功臣,也就不好发作了,并强作温柔地问道:“爱卿为什么这样?”袁世凯抹了抹眼泪,抽抽搭搭地回答说:“臣许久未睹圣颜,今日一见,看到圣颜消瘦多了,想必是为江山社稷操心,又受远途行旅之苦,不觉伤情心酸起来,望太后赦臣失态之罪!”
慈禧听了感叹不已,忙说:“难得爱卿有如此孝心,快起来!快起来!”
袁世凯这次即兴之作,很快被一些逢迎拍马的臣僚奉为讨好慈禧的成功经验。慈禧回到颐和园,来参见的文武大臣,总要照例先大哭一顿,然后叙话。后来,简直越来越邪门。慈禧咳嗽一声参拜者要哭,叹气一声参拜者也要哭。有一次,群臣齐集仁寿殿议事。慈禧说了一句:“我也是近古稀之年的人了,体力、精神越来越感到不济。”大臣便争先恐后地嚎哭起来,整个庭堂顿时响起一支哭的交响曲,好像送葬似的,弄得慈禧只得生气地说:“罢啦!”众人就像遇赦似的收住哭声,慌忙走出仁寿殿。慈禧从后面看到一条条黑的、麻的、白的辫子摆来摆去纷纷远去,真像一群受惊的蝌蚪向深水处游去一样,不禁忧从中来,揣想:“难道他们是真的心疼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