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病三焦经络部位辨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泻大肠

1.皂角
性味:
辛、咸,温。
三焦归属:
上、中、下焦。
经验体会:
皂角性味辛咸温,气浮而散,能通上下诸窍。常用其细粉吹鼻取喷嚏以治疗昏迷。治疗部位在上焦肺经、下焦大肠经。性极猛利,通窍搜风,破坚宣滞,散肿消毒。能通肺与大肠之气,涤清胃肠湿滞,消风止痒散毒,与白蒺藜、苦参、地肤子、白鲜皮、青葙子治疗阴囊湿疹、外阴瘙痒、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与浙贝母、僵蚕、枇杷叶、天花粉、三棱、莪术治疗囊肿性痤疮、酒渣鼻、斑块状银屑病、瘢痕疙瘩。能祛大肠污垢,也能祛皮肤污垢,配伍黄精、茯苓、半夏、陈皮、苍术、侧柏叶、泽泻等治疗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垢着病。
用本品外洗也具有较强的祛湿滞污垢的功能。用皂角60g,煎水洗头部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既能祛油脂,又能止痒。
2.芒硝
性味:
辛、咸、苦,大寒。
三焦归属:
下焦。
经验体会:
芒硝辛咸苦而大寒。治疗部位在下焦大肠。气薄味厚,沉而降。润燥软坚,下泄除热,能荡涤三焦肠胃实热,有推陈致新之功。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荡涤大肠治疗肺与大肠经的皮肤病。罗谦甫治头面赤热,胸以前皆热的病人,先用调胃承气汤疏利二三行,彻其本热。凡是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属于足阳明经热盛的病人,都可以用芒硝配大黄、甘草煎服,使大便通利,邪有出路,而病则易解。
随证配伍治疗囊肿性痤疮、乳腺炎、大汗腺炎、痈疮、毛囊炎、脓疱疮、痔疮等。体虚寒盛之人禁服,误用伐下焦真阴。
用芒硝120g、大黄40g研细面水调外用,治疗乳腺炎、预防剖宫产后感染,效果良好。
3.巴豆
性味:
辛,热。
三焦归属:
中、下焦。
经验体会:
巴豆辛而大热,可升可降。治疗部位在下焦大肠、中焦胃经。其治疗皮肤病机制一是能祛寒解毒,二是能通利大肠以治疗皮肤疾患。
因其性烈有毒,多外用。大黄、巴豆同为峻下之剂,但大黄性寒,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
4.麻子仁
性味:
甘,平。
三焦归属:
下焦。
经验体会:
麻子仁性味甘平,能润足太阴脾之燥以通肠也,治疗部位在下焦大肠。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治疗便秘多与桃仁、杏仁、柏子仁、大黄、郁李仁等配伍。肠燥则皮肤燥,肠润则皮肤润。与何首乌、当归、白芍、桑椹子、黑芝麻、桃仁、杏仁、地肤子治疗因气血亏虚、皮肤失润干燥导致的神经性皮炎、老年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皲裂性湿疹、斑秃、眉毛脱落等。
5.续随子
性味:
辛,温。
三焦归属:
下焦。归大肠经、肾经。
经验体会:
续随子辛温,有小毒。治疗部位在下焦大肠、肾经。具有逐水消肿,活血化瘀,破瘕消积的功能。多用于治疗寻常疣、扁平疣、鸡眼、丝状疣、睑黄疣、银屑病、结节性痒疹、多发性脂囊瘤等。如小便不通利的实证,是首选之药。
6.地榆
性味:
苦、酸、涩,微寒。
三焦归属:
下焦。
经验体会:
地榆苦酸涩微寒,其体沉而降,专主下焦血分病。主要治疗部位在下焦大肠、外阴。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配伍槐米、皂角、大黄、黄柏治疗痔疮;与当归、灶心土、阿胶、炒黄芩、仙鹤草治疗肠风便血、过敏性紫癜等。与白茅根、花蕊石、炒栀子治疗衄血、吐血。与蛇床子、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土茯苓治疗外阴湿疹、寻常性银屑病。
7.枳壳
见泻肺。
8.枳实
见泻肺。
9.桃仁
见泻肝。
10.牵牛子
见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