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摄影圣经2:实战为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驾驭超广角

曾有人问,单反镜头里,你最喜欢哪个焦距段?16-35mm,毫无疑问!索尼的16-35mm F2.8ZA是我利用率最高的一支单反镜头,它既有107°的超大视角,又具备35mm经典焦距。是一支贴得上去、退得下来的多用途镜头。在旅行的路上,这支镜头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

超大视角

超广角镜头当然非常适合拍摄大场面风光题材。在面对全景式的风光题材时,要小心画面边缘是否有无关的物体出现,并且要注意俯仰角度上的变形。如果画面里有垂直的建筑物或线条,最好把镜头尽量水平,保持垂直物体不倾倒。

说到超广角镜头,很多人没用之前向往,用了之后害怕,这又爱又怕的主要原因就是这广得有点吓人的视角。16mm广角端具有107°视角,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在画面边缘多出几米地,主体也可能从主角变路人。还是卡帕说得好啊:拍得不够好,因为离得不够近。

SONY α99、16-35mm F2.8ZA、手动曝光、F9、1/50s、ISO125、日光白平衡、F60M闪光灯、Phottix Odin无线引闪器、南非 SabiSabi私人营地

其实使用多少毫米的焦距与拍摄者离开对象的习惯距离有关。我习惯于靠得比较近,因而用16mm端来进行构图,此时的画面主体足够大,画面可以控制得非常紧凑,远处的环境就让它广袤地铺开吧。在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人文题材时控制拍摄距离要特别小心,前后几厘米的差异都会影响到构图。构图是件严谨的事情。如果你不能适应离人太近拍摄,又担心照片很容易画面变散,那样的话就试试28mm或35mm吧。

画面的张力

超广角镜头大多有非常明显的四角拉伸效果,就像扯着枕头的四角往外拉的样子。其实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的效果。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画面边缘时可能会变成在中央时的几倍大,如果这物体正好又离镜头比较近,在超广角镜头夸张近大远小的作用下,会变得更大,这样的视觉效果并不是很自然。我们经常能看到在画面角落里被拉伸成冬瓜状的人脑袋,但很遗憾的是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超广角的魅力,是视觉冲击力的表现。

在使用超广角镜头时应尽量避免把主体安排得太靠近画面边缘。只要往中间挪一点,拉伸变形就会显著地下降。如果一定要安排在边缘,最好不要靠得太近拍摄。从这张照片我们能看到右边的人物并没有呈现特别明显的拉伸效果,只是因为把他稍稍向内放了一点点。视觉冲击力是依靠对画面的全面控制来获得的,主体要有呼之欲出的感觉,让观者身临其境,同时不能有太令人不舒服的变形。

SONY α900、16-35mm F2.8ZA

手动曝光、F10、1/20s、ISO200

日光白平衡、古巴 特立尼达

我喜欢用超广角镜头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大视角带来非常丰富的信息含量,在一张有限的照片里可以容纳尽量多的内容。这有点像我们要用尽微博的140字限制,尽量详尽地说清一件事。这张在南锣鼓巷拍摄的照片,我用足这支镜头的16mm,将其举过头顶,采用LCD取景,略倾斜向下拍摄。将路牌与京剧脸谱,这些鲜明的北京地域特征作为前景,远处的胡同、三轮车是胡同的环境,玩耍的孩子是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为了增加一些动感,我把快门速度放慢,让理发店的旋转灯有一点点虚化。一张照片,容纳了很多元素,但构图上面并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好像说了很多话,却不啰唆。

SONY α99

16-35mm F2.8ZA

手动曝光

F10、1/20s

ISO200

日光白平衡

中国 北京 南锣鼓巷

控制广角镜头的变形

广角镜头存在两种畸变,一种是桶型畸变,即画面容易向边缘鼓出来;另一种是透视畸变,即画面会向四角的方向,有被拉开的感觉。这两种畸变的处理方式略有不同。

桶型畸变的畸变程度是以拍摄无穷远的物体来计算的,数值越大畸变越明显。但事实上我们很少会把一个无穷远距离上的物体撑满画面拍摄,更多的是靠近拍摄某些有明显边缘或线条清晰的物体,比如一幢楼或一块广告牌等。但不幸的是,在近距离拍摄时,桶形畸变会明显很多,越近越明显。解决方案是不要靠得太近;或不要使与边缘平行的线条太靠近取景边框,有时只是几厘米的移动,就有不错的改善。

透视畸变有非常明显的四角拉伸效果。真正顶级的超广角镜头会在这方面做得更为谨慎:有足够大的视角,但也会很仔细地矫正边缘的变形。比如蔡司TOUIT12mm F2.8,同一个主体在边缘与中心的个头差不多大。

如何处理呢?首先你应该了解一下手里广角镜头的畸变情况,然后尽量避免把超广角镜头靠边缘物体太近拍摄。但这点很容易在卡帕那句名言的影响下被忽视掉。真正对画面有控制力的摄影师不会一味向前冲,而是根据画面的需要收放自如。

在拍摄方形物体,比如桌子、盒子,要避免把它们的一角对着镜头。

在拉伸与近大远小的双重夸张作用下,90°的桌角轻易地就变成了独木舟的尖尖的船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近大远小的问题。如果在仰拍高楼时,由于楼顶到镜头的距离远大于楼底部到镜头的距离,所以会显得底部比楼顶大得多,房子也就显得往后倒了。

当在一个很局促的地方只能用广角仰拍高楼的话,变形不可避免。以前的解决办法是用移轴镜头或大画幅座机拍摄。不过现在有了一些很不错的后期软件,可以轻易地解决各种畸变问题,比如Lightroom。通过软件可以矫正桶形畸变、枕形畸变、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倾斜畸变等,非常好用。唯一的问题是,在矫正的过程中要损失一些像素。如果矫正幅度比较大,像素的丢失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无法接受,就还是得回到移轴镜头或座机上来。拍摄。如果楼房是10层,看看周围是否能找到5~6层楼的高度来拍摄。

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地点,那么也可以把拍摄距离拉远,换更长的焦距在地面拍摄。虽然还是仰拍,但仰起的角度小了,房子向后倒的程度也会小一些。并且焦距变长后,近大远小的作用也在降低,屋顶显得更大一点,也会缓解向后倒的感觉。

普通的解决办法是在一个楼顶与底楼到镜头的距离都一样的点拍摄。这个点就是在这幢楼周围找一个这幢楼一半高的位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