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二

论当下资本市场,科创板和注册制无疑是最大热点。科创板引导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定位,注定了这一热度的持久性;注册制牵动资本市场改革的全局,又决定了这一主题的复杂性。而能把一个热门话题的前世今生、前因后果讲清、聊深、说透,眼下非王骥跃先生的新书莫属。

书中亮点颇多,以本人拙见,由表及里地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点赞的是本书的技术含量。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甚至资深投行人士来说,绿鞋、战略配售、询价等名词向来耳熟能详,却又雾里看花。耳熟能详,因为它们堪称国际投行的标配;雾里看花,因为它们在境内要么从未施行,要么只是昙花一现。伴随科创板启动,这些舶来品纷沓而来,本书给读者及时地补上一课。

还要点赞的是作者以历史变迁和制度博弈视角,观察科创板和注册制带来的做空机制、投资者门槛、退市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对市场结构、投资银行业、资本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影响。夹叙夹议,详略得当,有助于读者对市场的变化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更要点赞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科创板和注册制之“术”,还把思考上升到“道”的层面。“含科量”是个伪命题、发行定价的两个锚点、保荐机构跟投背后的博弈等数篇,无不为热点问题给出切中本质的解释,读来令人豁然开朗。

最后必须点赞的是,本书务求客观地记述了证券发行制度变迁的历史。例如,“在郭树清等中国证监会连续三任主席的畅想、推进、放缓之后,注册制终于在易会满主席就任后得以实质性推进,经历了4任主席、7年时间之久的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只是刚起了个头,需要市场各方坚定方向,久久为功。”寥寥数笔,点评到位,称得上是史家春秋笔法的味道了。

以上种种,使得本书适宜多类读者。既是最新投行技术和案例手册,又助于提高对制度和市场的认知,还可作为时常参阅的资料。先睹为快之余,冒昧捧出心得体会,以抛砖引玉。

IDG资本合伙人 博士

王啸 C FA 中国注册会计师

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