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IOT物联网平台开发框架应用与实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AIRIOT基础知识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普遍联系的网络,是基于互联网、电信网等信息网络的承载体,可以视为互联网的延伸和升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也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物联网应用的推进中,人类对外在物质世界的感知信息都将被纳入物联网之中。物联网融合了各种网络,实现了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人类借助物联网,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物联网正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正推动着新的生产力形式的变革,将人与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紧密连接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被称为全球下一个万亿美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之一。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里面的重要一项,物联网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六大任务、四大关键技术和六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为下一步的物联网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2020年5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信厅通信〔2020〕25号文,即《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推动物联网广泛应用的坚定决心,物联网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同时,为满足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大规模人才需要,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即“新课标”改革中,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划入新课标。教育部在深入推进高校“新工科建设”中提出,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要引导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办学能力,加大大数据、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项目群,加快项目交流沟通,集聚产业资源,推进校际、校企协同。为推进新工科再深化,2019年教育部多次召开专题交流会,成立“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平台,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持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新工科教育体系,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稳定、灵活、通用的物联网产品架构对促进物联网健康、规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如欧洲IoT-A项目,并不研究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具体应用领域架构,而是从跨应用领域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也设立了国家专项项目进行研究,为物联网建设提供宏观参考指导。AIRIOT物联网平台开发框架(以下简称“AIRIOT”)自2011年开始秉承国家物联网建设的发展指导思想,对多个不同的行业业务进行研究分析,在性能稳定、架构灵活的基础上,持续将业务抽象成通用的模块、组件、表单等,并经过9年的项目应用实践检验,持续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图形化开发、全面快速感知(驱动覆盖95%以上感知设备)、快速构建不同行业应用、开放的物联网平台开发框架产品,已在石油、电力、管网领域以及高校物联网、自动化等专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