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账:快学快用实操笔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储备知识:学习必备知识

小刘是一家公司的后勤人员,但由于公司财务部人手不足,他被调到了财务部。因为小刘学的不是会计专业,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财务部的主管就让小刘从最基础的做账开始学习。起初,小刘以为做账十分简单,但是经过学习,他发现做账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想要掌握做账的诀窍,还需要掌握大量会计方面的知识。在本节我们将介绍会计专业知识、银行结算基础知识、发票基础知识、纳税基础知识这四个会计方面的知识。

2.1.1 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业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正如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做账也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会计人员要想精通做账,就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

1.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

那么,什么是资金运动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是资金。资金就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财产和物资的货币表现。资金运动是指资金的形态与位置的变化,主要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资金的退出。

资金运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具体操作中会计人员必须将其具化、量化,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核算落到实处。由于会计人员需要对资金运动进行分类,于是便产生了会计要素。

2.会计的六大要素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可知,我国的会计要素有六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

在日常生活中,资产的概念十分宽泛,如厂房、机器、货物等都属于资产。但是,在会计的范畴中,对资产的认定要严苛得多。根据资产的定义,只有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经济资源才能被认定为资产:

①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②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

③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④资产的成本、价值是能够被可靠计量的。

按流动性的强弱可以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能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

除了有形资产,企业还有专利技术、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以及一些或有资产[1]。受现行会计模式和会计技术的限制,这些资产还不能完整地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但这些资产的处理方法是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了解并掌握的。

(2)负债

负债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只有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事项才能被认定为负债:

①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④导致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按偿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以内(含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非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比如,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等属于流动负债,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则属于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和负债、资产可以组成一个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恒等式告诉我们,资产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成的。如果将该等式变形,就可以得到一个变形等式: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由变形等式可知,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净资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其中,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则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我们在理解收入概念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收入的来源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②在会计实务中,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营业外收入、政策补贴等偶发性事件产生的利得;

③收入应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④收入只包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5)费用

要想获得产出,就必须先投入。企业要想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入,就要负担营业成本、各类费用及营业外支出,还要依法缴纳各种税费。

费用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不过,无论哪种费用,都应符合以下三个特征:

①费用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营业外支出等偶发性事件产生的损失;

②费用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③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减少。

(6)利润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之后的净额,其会计恒等式为:

利润=收入-费用

本书中的利润均指利润总额,净利润会另外指明。利润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①利润是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②利润是营业利润、投资净损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和。

3.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方法。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在账簿中开设账户的重要依据。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通过会计账户,会计人员可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连续记录,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各类信息和数据。

做账小课堂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保证会计信息的规范性、统一性。不过,这并不代表会计科目是不可更改的,企业可以在不影响核算质量和对外会计报告信息统一性的情况下,自行增补或合并会计科目。比如,预收账款业务较少的企业,可以将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业务合并在“应收账款”科目下进行核算。

总之,企业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会计科目,做到灵活性与统一性相结合。

(2)相关性原则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所以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必须能够为各方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同时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符合企业(或机构)本身的特点,满足其实际需求。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业务种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所以在会计科目上也应该有所区别。会计科目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应该从实际出发,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4.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拥有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其中核算职能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能,它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1)会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流程是指从收集、审核原始凭证到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由收集、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财务报表七个步骤组成。

(2)会计核算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既包括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即企业与其他企业、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交换,如销售、交税等;也包括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经济事项,如支付职工工资、计提折旧[2]、费用报销等经济项目。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如表2-1所示。

表2-1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2]在产品是指原材料投入生产后,尚未最后完工的产品,包括制作过程中的在产品、已加工完成入库但不能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续表

5.企业会计工作的三大组织形式

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分为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它决定了企业会计机构的具体工作范围和具体会计岗位的设置。

(1)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

独立核算是指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核算。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叫作独立核算单位,这类单位通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而且具有一定的资金,在银行单独开户,具有完整的核算系统,需要定期编制财务报表。独立核算单位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

实行非独立核算的企业叫作非独立核算单位,又叫作报账单位,它们不独立计算盈亏,也不编制财务报表。商业企业下设的分销店就是典型的非独立核算单位,分销店不需要自负盈亏,也不进行独立核算,由上级企业定期发放备用金和物资。非独立核算单位平时只需填制和整理原始凭证,登记备用金账和实物账,再定期将收入、支出向上级报销。非独立核算单位一般不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但需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2)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

在独立核算单位中,其记账工作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集中核算就是将企业的主要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会计机构内部,其他各部门不进行单独核算。集中核算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减少核算层次,精简会计人员,但它不利于日常财务考核和分析。

非集中核算,又称分散核算,即企业的内部各单位要对自身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较为全面的会计核算。比如,在某企业里,各个业务部门都要进行商品明细核算。不过要注意的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和物资供销、现金收支、银行存款收支、对外往来结算等不宜进行非集中核算,应由企业会计机构集中办理。非集中核算有利于企业及时分析、解决问题,但它会增加核算手续和核算层次。

(3)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

专业核算是由专职会计人员进行的;而群众核算则是由职工群众参与进行的。在我国,有些企业会开展群众核算,比如,工厂内实行的班组经济核算[3]就属于群众核算。群众核算可以使职工及时了解班组或柜组完成的业绩,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2.1.2 银行结算基础知识

银行结算业务,又称支付结算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的支付工具或结算方式为客户办理由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拨及其他款项往来所发生的货币收付、债权债务清算的有关业务,它是一种传统的中间业务。

1.银行结算业务的分类

银行结算业务的分类如表2-2所示。

表2-2 银行结算业务的分类

2.银行结算业务的基本流程

银行结算业务的基本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银行结算业务的基本流程

3.银行结算原则

银行结算原则是单位、个人和银行在办理支付结算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第一章第十六条,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收付各方及开户银行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履行职责。付款方须依据合同进行付款,不得无理由拒绝付款或拖延付款。

(2)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银行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必须保障客户对自己存款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银行只能根据客户的委托,为其办理支付结算。同时,根据双方达成的合同或协议,银行在为客户办理账户款项的结算时,必须依法保护客户信息。

(3)银行不垫款

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银行起中介作用,由于其只接受客户的委托,向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帮助客户在账户之间划转资金,因此不承担垫付款项的责任。

做账小课堂

办理银行结算的要求:

(1)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银行结算办法的各项规定。

(2)除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可以使用现金结算的经济业务外,其余各项经济往来都必须办理转账结算。

(3)账户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

(4)要遵守“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的结算原则。

(5)必须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准套取银行信用。

(6)必须使用银行统一规定的票据和结算凭证,并按照规定正确填写。

(7)各企业办理结算,由于填写结算凭证有误而影响资金使用的,或者由于票据和印章丢失而造成资金损失的,由其自行负责。

2.1.3 发票基础知识

发票是指一切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所开具和收取的业务凭证。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也是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

简单来说,发票就是经济活动中由出售方向购买方签发的文本,其内容包括向购买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数量、协议价格和日期等,而且每张发票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流水账号码,可以有效防止重复和跳号。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票是最基本的原始凭证之一,是记录经济活动内容的载体,是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税务机关控制税源、征收税款的重要依据,是国家监督经济活动、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1.发票的种类

由于行业特点和企业生产经营项目的不同,发票的种类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非要给发票分类的话,可以以发票是否从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具为标准。发票的种类如表2-3所示。

表2-3 发票的种类

2.发票的选择

单位和个人在选择发票时,应先考虑自己所在省市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接着再考虑以下四个要点:

①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被纳入“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也可自行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②增值税普通发票(电子普通发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及月不含税销售额超过10万元或季不含税销售额超过3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如果月不含税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或季不含税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要求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的,也可以领用。增值税普通发票(卷式)由纳税人自愿选择使用,生活性服务业的纳税人推荐使用。

③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适用于从事机动车零售业务(不包括销售旧机动车)的纳税人。在二手车市场销售旧机动车的纳税人,应使用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火车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出租车发票、客运定额发票适用于各自行业。

④通用定额发票主要适用于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和收取停车费的纳税人。

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省市的发票使用标准不同,有的省市甚至已经取消了上述发票中的某些种类。所以,单位和个人在选择发票种类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在省市的发票政策与制度。另外,在审核发票的时候,单位和个人要注意发票开具省市是否使用该类发票,谨防弄虚作假。

3.发票的领购

单位和个人在申请领购发票时,必须先提交购票申请报告,在报告中写明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所属行业、经济类型,以及所需发票的种类、名称、数量等,并加盖单位公章和经办人印章。在办理领购手续的时候,经办人还须准备好身份证和其他有关证明。

另外,当需要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纳税人领购发票票种核定申请表、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的身份证明,以及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印模。如果单位和个人属于增值税纳税人,那么在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还须向税务机关提供发票领购簿、IC卡和经办人身份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办理专用发票领购手续。

递交发票领购申请,并经国家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单位和个人应先领取国家税务机关核发的发票领购簿或者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簿,然后再根据核定的发票种类和数量,到相应的国家税务机关领购发票。如果领购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则需要当场在发票联和抵扣联上加盖发票专用章、财务印章等章戳。

4.发票的填开原则

在填开发票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①凡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及从事其他经营业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时,收款方应如实向付款方填开发票;

②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实现经营收入或者发生纳税义务时填开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填开发票;

③发票只限于用票单位和个人自己填开使用,不得转借、转让、代开;

④发票不得拆本使用,将装订成册的发票拆开使用是违法行为;

⑤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规定购买发票使用(或经国家税务机关批准印制),不得用其他票据代替发票,也不得擅自扩大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范围;

⑥发票只能在领购发票所在地填开,不准携带到外地使用,在外地从事经营活动,应在当地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发票;

⑦单位和个人向消费者提供零售小额商品或零星劳务服务时,可以不用逐笔填开发票,但应逐日记账。经国家税务机关批准采用汇总方式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应当填写国家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销货清单。

5.发票的填开方法

单位和个人在填开发票时,应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按规定的时限、号码顺序填开,填写发票时要做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份一次复写,各联内容完全一致,并加盖单位发票专用章。

填开发票后,如果发生退货或者折价的情况,应收回原发票并经国家税务机关认证符合作废条件后,才可开具红字发票,用以冲减之前的错误发票。如果开票时发生书写错误,则应该在发票上书写或加盖“作废”字样,并保存各联备查。

6.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注意事项

一般纳税人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某些项目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严格遵守时限。

(1)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项目

①与个人相关的项目;

②与出口、免税、不征税相关的项目;

③与商业企业相关的项目;

④与差额纳税相关的项目;

⑤与销售特定货物相关的项目;

⑥“营改增”试点前发生的业务;

⑦管理不规范的项目。

(2)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限

①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②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③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④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项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⑤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

⑥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

2.1.4 纳税基础知识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1.税收

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2.税法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法是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税收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规范,是国家税务机关及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征纳税的行为规则。

3.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不同类型的税法具有的共同基本要素的总称,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款、附则等项目。

4.一般纳税申报流程

会计人员在进行纳税申报时,要遵循两大流程:第一,准备申报材料;第二,进行纳税申报。

(1)准备申报材料

纳税申报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纳税人申报;另一种情况是扣缴义务人申报。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时须准备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扣缴义务人在办理纳税申报时须准备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及其他资料。

(2)进行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的方式是多样的,其中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上门申报,即纳税人(或税务代理人)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直接到税务机关指定的办税服务场所报送纳税申报表及其他资料。

做账小课堂

不同税种的申报期限是不同的,会计人员一定要关注以下几个不同税种的申报期限:

(1)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预缴所得税申报,内资企业在年度终了后45日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所得税申报。

(2)增值税、消费税的缴纳若是以1个月为一期纳税的,于期满后15日内申报;若是以1天、3天、5天、10天、15天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自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并结算上月应纳税款。

(3)未明确规定纳税申报期限的税款,需要按照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的期限申报。税法已经明确规定纳税申报期限的税种,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申报。

实操笔记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会计要素的是( )。

A.所有者权益

B.成本

C.资产

D.负债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