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坪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此心安处

我的坪北,我的黄土地

单修霞

说来坪北油区真是小,采油平台143座,用工总量不足500人,油区面积64.5平方公里,然而在我眼里却是极其可亲、万分可贵的处所。

坪北油区的可亲在于它是大世界中的小世界,存在中的存在,是我的生活全部,我心里将它比作默默生长在黄土高原腹地背洼洼里的山丹丹花,必得走近才能发现“山丹丹开花六瓣瓣红”的神奇之美。

坪北油区的可贵在于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陕北革命老区延安辖区,拥有黄土地的全部特质和内涵——山山峁峁,沟壑纵横,上一道坡下一道梁,蜿蜒起伏的黄土山,历经风霜的土窑洞,厚土黄天,深邃沧桑,身居其间,让人不觉生发出天人合一少思寡欲之念,涌动起心怀寰宇参天地之化的胸襟。这样的感觉真是大美,金不换的珍贵。

来到坪北后,我的心境改变太多。此前曾担心由于地域局限、出行不便、远离繁华都市以及自始至终只能领受天然甚至原始的教化,会致使眼界变得狭窄,思想越发浅陋,意识、认知、学养日趋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调,而被精英文化鄙弃,被现代社会淘汰,可是,真不。

于我而言,疆域辽阔的黄土地免除掉的不仅是空间的束缚之感,也在无形中将眼界、境界一同给予了无限地扩展,让思想驰骋千里畅达四方,让人无比清晰地看见渺小的自我是极其艰难而又重要的存在。尤其是一个人在沟沟坎坎的黄土高原上行走时,每攀上一座山头或转过一道弯梁,无垠的空旷和静默的空寂,总让人忍不住地想要放开喉咙吼上一吼:“东山上的糜子西山上的谷/黄土地里笑来呀黄土地里哭/抓一把黄土撒上天/信天游永世也唱不完……”

身处逼仄局促之地的人绝唱不出这样自由奔放、回味悠远、和黄土地一样质朴淳厚的歌谣。深邃厚重天赋异禀光芒万丈的黄土地教养给我、馈赠给我的立身之道,是我充盈内心静心独处强势抵挡孤寂侵袭的力量之源。

这是黄土地特有的品质和它的不怒自威的神奇所在。千百年来,丰厚的历史积淀已然证明了它的神奇。绵延横亘的黄土地向世人铺展的是一幅开天辟地拓土扩疆的恢宏画卷和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壮阔篇章,无时无处不让人感受到俯瞰千古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和万马千军翻江倒海的磅礴气魄,那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域样貌,像极了中华民族奋斗不息历经沧桑的历史。人简直像是站在了历史的中心点、华夏文明的原点上,任谁都不能不为黄土地质朴内敛的风采折服,不能不为黄土地一望无际的旷远叹服,不能不为黄河奔腾咆哮力拔山兮的盖世雄奇慑服。

身处这片神奇的土地,耳边不时回荡着风起云涌的激流巨涛,跌宕起伏地敲打在心上,我不可能不受感染,不被熏陶。我想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想到了在梁家河当过知青的习近平,想到了“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路遥,他们很“热爱”自己的苦难,他们的思想和人性光辉都历经苦难而熠熠生辉。

初来时我并没有料到能有精神和道的获得,如今也才汲取了少少的一点便感到身灵皆变,目清心静,面容笃定,焦灼戾气不复存在,自觉与往日大为不同。我很为自己当下心境的安宁纯净感到高兴。我的双眼和内心像是被什么擦亮和拂拭一新一般,不再浑噩昏昧,我无比坚定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去追求什么,也很能静下心来埋首于一些较为枯燥的在外人看来很是乏味的一些事情上。

神奇的黄土地似乎藏有一把能开启奋斗之门的钥匙,慷慨地任由每一个走进它的人得天独厚地吮吸历史的丰厚营养,将豪迈雄浑的精气神附着在人的身上,让人拥有和黄土地一样强大坚韧的神奇力量,敞开胸怀坦然接受艰难困苦的锤炼,谦卑守屈,砥砺前行;让人声也嘹亮高亢,气也铿锵奔放,思想之光纵横捭阖,竞相争做顶天立地大写之人。

走进坪北,感受黄土地,余生都将为它魂牵梦绕,它也注定以不可磨灭的姿态在我们的记忆中站成永恒,立成丰碑。

(作者系经营管理科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4月19日《江汉石油报》

翘首展望2019

刘照军

2018,是战寒冬口号偃旗息鼓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年份,是剥离与分流紧锣密鼓步步走进人们视野的年份。2018,说平凡也不平凡,说平静也不平静。

2018,是坪北开发20周年的特殊年份,为了能够让20周年纪念活动在坪北油区全方位覆盖,众人皆知,在江汉油田全范围辐射,家喻户晓,我们用了心,尽了责,出了力,动了情。我们亮相了20位感动坪北的人物,我们查阅了20年记录坪北的照片,我们总结了20年影响坪北的大事,我们回顾了20年承载坪北的历史,我们抒发了20年热恋坪北的情怀,我们镌刻了20年辉煌坪北的印记。

2018,是坪北整体承包政策的第一年,也是坪北两个三年规划的头一年。如果说前两年的油价是一路陡坡下滑,哧溜到了谷底,2018年的油价则是一路缓坡爬行,虽然难登峰顶,却是一路的希望,让我们腰杆硬了、底气足了,才有了放开手脚施展功夫的胆量,也有了甩掉包袱敢想敢做的魄力。

翘首展望2019,是因为我们为新的持续发展构思了宏图。原先由多个承包方单位人员驻守的平台将实现统一归口管理,在员工素质、技能、安全、环保等方面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数字化监控系统将会在大部分平台安装架设并运行起来,在建设、产值、经营、效益等方面会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提高;班子核心和管理机构势必会顺应改革的需要而出现调整的波动,在领导艺术、管理水平、队伍稳定、油区和谐等方面将会有一个较大明显的改进;坪北油区建设和队伍管理向更人性化、更民生化的方向发展,在向心力、凝聚力、引导力、托举力等方面都会有一个较大明确的改善。

翘首展望2019,是因为我们为新的任务指标夯实了基础。2018,有的新平台竖立起了一排崭新的抽油机,就像是一股股强劲的能源为2019即将离岸起航的巨轮备足了动力;2018,有的旧平台侧重打了一批加密的生产井,就如同一阵阵充足的能量为2019即将迈步疾行的企业注入了活力。虽然我们不敢奢望这些新井的补充能让坪北来一个一鸣惊人的腾飞,但至少能冲抵一部分老区老井自然递减的份额,让我们确保坪北持续稳产向管理局递交一张没有遗憾的满分试卷。

翘首展望2019,是因为我们对新的奋斗征程充满了信心。留下的都是精英,既然选择了留下,就不会再心浮气躁、朝秦暮楚,只会以安分守己的心态在这一座座平台院落里安家立业、安居乐业;坚守的都是勇士,既然选择了坚守,就不会再浑浑噩噩、懒懒散散,只会以精细实恒的态度在这一个个工作岗位上精打细算、精雕细刻;拼搏的都是英雄,既然选择了拼搏,就不会再偷奸耍滑、投机取巧,只会以老实做人的心理在这一年年流金岁月里老实做事、老实说话;前行的都是豪杰,既然选择了前行,就不会再摇摆不定、左右为难,只会以披肝沥胆的决心在这一条条奋进路途上披星戴月、披荆斩棘。

翘首展望2019,是因为我们对新的拼搏岁月做足了准备。有的人是随着一年再长一岁年龄,有的人是步入新年再白一根头发;有的人是被时光催促到了退居的清闲驿站,有的人是被岁月遣送到了退休的终点站台;有的人想再多流一些汗、再多掉几斤肉,争取让自己的业绩再上一个新台阶;有的人想再多加一把油、多使一把劲,力求让自己的荣誉再攀一个新高峰;有的人爱岗敬业,两个家园一样看重、一样呵护;有的人勤俭持家,两份责任一样承担、一样履行。有了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我们才敢于迎难而上,才敢于激流勇进,才敢于亮明身份干在先,才敢于举起旗帜冲在前。

如果说2017是坪北战寒冬的艰难岁月,2018则是坪北迎回春的美好日子,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翘首展望2019是坪北春暖花开满山艳的幸福时光。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回首激情燃烧的岁月

吴杰华

这是江汉油田坪北油区一个普通的夜晚。窗外,北风凛冽,高原的风刮过脸庞像刀扎一样生疼。窗内,温暖如春,那一张张珍贵的历史老照片感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2018年,是坪北油区投入合作开发20周年。为了编印出一本纪念画册,我负责挑选部分历史老照片的工作,看到那些饱经岁月洗礼的老照片感觉如获珍宝,其中一张名叫《承载寂寞》的照片深深震撼了我。照片上一名员工在狭小的房间里,用一只硕大的手伸向悬在半空中的手机,手机用铁丝挂在宿舍里。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取名《承载寂寞》,于是,我决定去寻找照片背后的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知道了故事来历:2006年,当时报社记者黄志海上平台采访,由于高原上手机信号差,平台员工龙健总是联系不上家人。说来也怪,手机只有挂在这个铁丝上才能勉强打通。就是这个挂在铁丝上的手机,成了龙健与外界联络沟通的纽带。龙健碰到记者的第一句话是:“说老实话,有时一个人吃饭就想哭。”

我呆呆地看了照片好久,泪水慢慢浸湿了眼眶,被石油人那种坚韧付出深深感动。回想1998年那个春天,创业之初,面对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技术资料的现实和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600多名江汉儿女肩负扭亏解困的重任,挥师西进,从美丽的水乡园林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土高原,舍小家、为大家,远离亲朋好友坚守在寂寞的高原上,与孤独为伍,与艰辛为伴,书写出感天动地的石油故事。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而江汉石油人最有奉献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石油人不但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1999年,为了确保坪北合作项目正式通过中石化立项,坪北人发出“人均奉献5000元,拼死也要保油田”的铮铮誓言,降成本保效益,当年生产原油5.6万吨,使项目顺利立项,投入合作开发。江汉人的付出与坚守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他们的心里装着整个石油家园,装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和使命。

弹指一挥间,时光荏苒。20年后的坪北油区,是一座生机勃勃的石油家园。每一个采油平台都有电话、电脑、网络,逐一更新147个采油平台的卫星电视接收器,开通53个电视频道;组织编印《坪北采油平台常用食谱》,开展职工厨艺大赛,提升员工日常生活幸福指数;修建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塑胶篮球场;为基层队配发卡拉OK机、乒乓球桌;为采油平台统一配备漫步机、跳绳、哑铃等体育用品;长年不断线的歌舞演出和文艺轻骑兵下一线,将精彩的节目送到每一个平台,油区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为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江汉油田全力推进石油公司体制机制调整改革,将员工探亲假期由原来的60天延长为90天,这一举措让一线员工拍手称快,既照顾了大家,也兼顾了小家,让更多的人安心在外会战。

有毗邻延安的便利条件,我们会经常去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洗礼,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让我热血沸腾。每次面对那些高高的墓碑,我都想大声告诉革命先烈:你们为了信仰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在江汉石油人身上得到了传承与发扬,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上,在芦苇丛生的盐碱荒滩,在浩瀚无边的沙漠里,到处都有石油人红色的身影,那耀眼的红色见证了火热的石油人生,更是石油人颗颗红心的印记。

(作者系党政办公室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11月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千万里,我追随着你

叶艳丽

当我的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下这个题目时,不禁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老公初到坪北会战时的情景。

2000年2月的一个晚上,老公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然后避开老人和女儿,神色凝重地问我:“我很快就要去坪北会战了,单位领导刚通知我们,要换第一批到坪北会战的人,我这一走也不知啥时才能回来。你看,咱们的孩子才两岁多,你单位离家那么远,上班又那么忙……”他低着头,不忍看我。“那你就申请不去了!”我舍不得他去那么远,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可不行啊,这次整个队都要去坪北。再说我带班,更不能因为咱家的原因拖后腿啊!”这么多年,我深知他的秉性和脾气,只要是决定了的事,谁也无法改变。而且他热爱现在的工作,即使上班工衣上喷一身油,下班再晚,也从未在我面前喊过一声苦和累。虽然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但20多天后,我和老公已相隔千里。从此,我人在江汉,心早已飞到了那个陌生的坪北,想着哪天我也能去坪北工作该多好,那就能陪伴在他身边了。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总在问我:“妈妈,我的爸爸是在坪北上班吗?坪北在哪儿呀?为什么爸爸老不回家陪我?我想爸爸啦!”问的次数多了,我在心底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带女儿去看看坪北究竟是啥样儿。女儿念小学的一个暑假,我终于带着她乘油田大客到了坪北。刚下车,我和女儿就被队长和老公单位的同事热情地围了起来,嘘寒问暖。我放眼望去,满眼的黄土高原,只要风吹过,到处都是尘土和风沙。那时,老公他们刚去会战,条件还很艰苦,住的都是简易的铁皮房,喝的水都是用水罐车从山下拉到山上去的,更别提有公厕和澡堂了。有时遇到下暴雨等恶劣天气,连日常用水都成问题。尤其是当我穿上红工衣,目睹了作业现场,看到大家头顶烈日,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黄土高坡上繁忙而有序地进行压裂作业时,我这才知道他们的日常工作环境竟如此艰苦,我的心被深深感动着、也刺痛着,对老公多了一分理解。

此后,只要我去坪北探亲,总会拍很多照片留影,但那里依旧是漫天风沙和少得可怜的绿色植被,朋友们都说坪北不好,劝我不要老往那里跑,但老公却坚信坪北总有一天会好起来。2006年,他终于搬到了现在的宿舍楼,离坪北经理部不远的地方——井下测试公司陕北项目部。自此,我和女儿再去坪北有了像样的住处,也可以好好洗个澡了。2010年,坪北经理部又有了“绿色长廊”,那里绿意盎然,景色醉人,让劳累了一天的员工有了休闲的好去处。

5月底,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追随老公到坪北工作。同事们都说我运气好。今年恰好是坪北合作开发20周年,老公作为公司党代表参加了局党代会。而我作为基地中心后勤项目部食堂里的一名服务员,和班长黄荆江及服务员赵金花圆满完成了用餐接待工作。

如今,工人们去平台上班,已不再是颠簸的泥巴路,而是平整的沥青路。以前的黄土高原,现在满山苍翠。坪北经理部绿色长廊周围种满了向日葵和美丽的格桑花,还有牡丹、芍药等。晚上,我和老公漫步在绿树成荫的绿色长廊,他笑着问我:“现在你的朋友还说咱坪北不好吗?还说你找个在坪北会战的老公不好吗?”我嗔笑道:“不好,我还能来这吗?”我知道,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坪北。

(作者系员工服务中心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8月30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感谢石油,让我们远行

单修霞

选择石油,就是选择奉献——这是每一位坪北石油人必须面对和接受的生活常态。作为新一代石油拓荒者,我们与“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父辈们一样,人生的履痕就是跟着石油奔跑,把艰辛跋涉的足迹印刻在所有石油流经的地方。

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们的家。带着油城父老的嘱托和期盼的目光,我们作别江南垂柳,惜别都市喧嚣,暂别父母亲人,追随黑色的石油,踏上千里寻梦之旅,在追逐石油梦、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求作为,求发展。为此,我们走进了黄土地,来到了延安市辖区所属的坪桥镇,在坪桥以北安营扎寨建造家园。

我们在绵延起伏的黄土山包上倾力建设一座座采油平台,无怨无悔地守护地层掘出的“黑色金子”,把自己许给大山,许给黄土地;坪桥以北也因此成为我们这些来自异乡的石油儿女们的第二故乡。坪北石油人的时光岁月在坪桥镇深邃旷远的视线中静静地流淌,有的三年五载,有的十数载,甚至还将更长时间地扎根于此,奉献于此。

油区创建初期,艰辛困苦自不待言。很多老坪北石油人对“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的满目荒瘠和黄尘弥漫,以及“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往事历历在目。那时建在大山深处的平台上没有电视、没有电脑,通信信号有等于无,跟家人顺畅地在电话里聊上两句整话几乎都成了奢望。平台员工每天在狭窄绵长的山道上巡线,在空间有限的采油平台上值守,能够互相陪伴的只有个别的同事和豢养的猫狗。日子在寂寥中一天天重复。

事非经过不知难。如不是一个人独自守过一个平台、一些油井、一座大山,就不能切身体会到守台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所有经历的日常。在平台守护石油,吃住行都被企业安排得妥妥当当,日常工作也在能承受范围内,但思想层面的清苦还是有现实个体存在。况且,精神上的莫名苦闷时常地甚至没来由地突兀而至,秘而不宣,他人无从得知、无法替代和完全解决,全凭各自的眼界、境界和内心的丰富程度来抵抗、来消解,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完全不受情绪所扰。独处的每一个日子都像被无形之手拉长放缓,需要人为地填补很多的空白时间,寂寞无聊总是在某一些不特定的日子和时刻突然侵袭过来,在人迹罕至的黄土大山,叫人抓狂。

然而,在我们看来,坪桥以北充满了希望和光明。缺什么都不缺士气,缺什么都不缺意志,缺什么都不缺战斗精神。深入到各采油平台、站点,不难发现,很多独守平台的石油人选择在平台院里喂养鸡、鹅等家禽,开辟菜园种黄瓜、西红柿等各种菜蔬……有的长年坚持自我培养,下苦力钻研书法、摄影、绘画、写作、健身等兴趣爱好……有的很有化拙朴为神奇的功力,将黄土地上自生自产的沙棘、山楂、野核桃等寻常物什做成沙棘油、山楂糕、手串挂链……守台员工在完成管理好平台、油井的工作之余,无不想方设法地把一个人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一个人的平台硬是显得像是一支队伍在坚守的阵地,生产生活两不误——孤独把很多人培养成了更为优秀的人。

尤其是当下,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建设,坪北油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手机、电话、数字电视、无线网络,应有尽有,畅通无碍,与亲人视频聊天,跟面对面拉家常一样方便——员工们在平台上值守的日子越多姿多彩,内心也就越充实丰富,孤寂的感觉自然会越来越淡。当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充盈时,便有力量去解决孤独带来的空虚,便有动力投入到烦琐的工作中,便渴望在履职担当中去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很多平台员工说:“长年对着油井,感觉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从许多克服困难默默守护油气生产的石油儿女们的身上,可以欣慰地断定:为企业发展加油、为中国梦加油绝不是一句空话!

感谢石油,让我们远行;感谢黄土地,任我们逐梦!

(作者系经营管理科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1月16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最难写是坪北人

刘照军

坪北的山峦和沟谷,我可以在随意遥望中展开思绪,把自己对黄土高坡的感悟变成一篇散文;坪北的鲜花和果实,我可以在任意采摘时放飞情感,把自己对生命珍贵的感慨变成一篇杂文;坪北的树木和小草,我可以在尽情踏青后展开幻想,把自己对青山绿水的赞美变成一首诗歌;坪北的风霜和雨雪,我可以在亲身体验后心生无奈,把自己对自然规律的感叹变成一段日记。

2008年,坪北开发十年,我幸运地成为一个坪北人;2018年,坪北开发二十年,我留守着依然是一个坪北人。十年里,坪北能写的景、能写的物、能写的情怀、能写的感悟我几乎都写遍了,唯独没有写过坪北的人。因为我知道,坪北最难写的就是人,尤其是那些孤独坚守在坪北井场院落里的平台人。

坪北人,对奉献和牺牲的内涵诠释得最精准。既然是奉献和牺牲,就已经被定性为没有回报,因为坪北人奉献和牺牲的都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很多人为坪北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最黄金的中年时光,如何定价?很多人为坪北牺牲了自己最痴迷的爱好、最迷恋的兴趣,怎么标价?在他们当中,还有奉献汗水、心血、智慧、健康甚至生命的,这些又如何折算?在他们当中,还有牺牲友谊、亲情、天伦、孝心以及家庭的,这些该怎么计算?

坪北人,对付出和舍弃的词义解读得最完美。在坪北,骑车行和自驾游只能是两个名词;在坪北,进舞厅和进影院只能是两种回味;在坪北,去酒家撮一顿大餐就是一个让你想着也会流口水的奢望;在坪北,找地方玩一场牌局都是一个让你想着也只能忍着的欲望;在坪北久了,一些当年的同学因为断了联系而淡出视线了;在坪北久了,一些原来的朋友因为断了来往而走出记忆了;在坪北多年,你逃掉了很多不堪重负的人情债;同时又欠下了很多必须背负的感情债;在坪北多年,你改掉了一些有损健康的不良嗜好,同时也淡漠了一些有益身心的清趣雅致。

坪北人,对扎根和坚守的含义理解得最透彻。平心而论,如果一定要在江汉和坪北两者之间做一个二选一的决定,罗列出所有的环境和条件做比较,坪北都不会是首选。为什么却有很多人在轮换体制存在前后都选择了留守在坪北?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根本的理由就是钱,很多人明知道在坪北能多挣的那一部分薪水是自己用时光换取的,为了家、为了孩子,义无反顾坚守坪北十年以上的人不是少数。那再也掩藏不住的白发、遮盖不住的皱纹不就是最好的见证吗?

坪北人,对适应和改变的辛酸体会得最刻骨。变成了孤独的平台人之后,我们都会面对一些逃避不了的适应和改变。一个从来不进厨房的人,不得不开始接触锅碗瓢盆,从第一顿半生不熟、难以下咽的饭菜作为起点,逐年改变成一个能熟练烹调出一桌美味佳肴的高手;一个从来不洗衣裤的人,不得不开始接触洗衣盆洗衣液,从第一次洗了不如不洗的短裤背心作为起步,逐渐改变成一个能把床单被套搓洗得十分干净的巧手;原来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可能会慢慢变得寡言少语;原来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可能会遇人变成话匣话痨。

坪北人,对寂寞和孤独的味道品尝得最真实。太阳下月亮下,赶不开驱不走的唯一伴侣是自己的影子最忠实;白天里夜晚里,打不跑饿不走的唯一伙伴是撒欢的狗狗最忠诚;没有人陪伴的日子,我们学会了一个人过;没有休息日的时间,我们学会了一个人熬;没有欢笑的空间,我们学会了一个人乐。

写坪北人,在赞美褒奖之词不断涌现的同时,幽怨叹息之音也会偶有闪现。毕竟,坪北地域的特殊性异于他处,坪北人的特别处迥异他人。当这个特殊和特别被全然抹去后,还有如此之多的人坚守在坪北,我猛然醒悟,坪北人的难写之处恰恰就是这种甘愿扎根奉献、情愿付出牺牲的伟大形象是我无法找出恰当词汇描述清晰的。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5月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最难忘是坪北情

刘照军

1998年,一个纯朴的陕北汉子迎娶了一位娇美的江南才女。那一年,他们在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里营造了一个新家,家的名字叫坪北;那一年,他们在近乎蛮荒贫瘠的环境和等同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孕育出了一个跨世纪宠儿,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坪北经理部。那一年,我在齐鲁大地渤海湾畔的盐碱滩上知道了“坪北”这个新名词。久仰大名却无缘相识,关于坪北的一切都来源于去过或正在坪北工作的同事和好友们的述说,对坪北的印象是空白的、虚幻的、抽象的。

2008年,我背负着行囊乘坐着换班专车,带着满心的新鲜感跨越千里踏上了坪北这块土地。那一年,是坪北10年庆典之年,我成为坪北的一分子,零距离地投入在黄土高原的怀抱中,那份与江南水乡截然不同的环境让我一时无法确定自己的心理是接受还是排斥。那一年,身在此山中的我,对坪北的印象是模糊的、片面的、零碎的。那一年,我与坪北结缘初交,就像在沉寂的心湖丢进一粒分量微不足道的石子,远未到能激起情感涟漪的程度。

2018年,在经历了十年风雨的洗涤和改制的刺痛后,我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坪北平台上。这一年,是坪北20年庆典之年,经历了坪北两个十年庆典,我伴随着坪北一同成长了十年,当初的那诸多不适早已经变成了习惯。这一年,我对坪北的印象是细腻的、真实的、清晰的、刻骨铭心的。这一年,我与坪北的情感已经发展到“任你万般变幻,我自初心不改”的迷恋深爱的地步。

如果让我一下子就说出坪北情的全部含义,我无法做到。因为我觉得,坪北情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情感,而是由无数种情愫交融凝练成的一种大爱,绝对地发自内心。虽然不是每一个坪北人都能滋生出纯洁而真挚的坪北情,但那些对坪北已经产生不离不弃眷恋之情的人,我们可以在他眼神中品读出来、在他的表情中感觉出来、在他的动作中把玩出来。正所谓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才是最最真实的,坪北情亦然。

坪北情,是一种故乡情。故乡情是每个人对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长年累月凝结成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浓烈到不死不休的程度,可以宽容到包容一切的地步。在外求学的学子们最爱读的诗句是“月是故乡圆”,在外奔波的打工族最爱读的诗句是“人是故乡亲”,在外定居的游子们最爱读的诗句是“情是故乡浓”。逢年过节,凡是漂泊在外的人,最熟悉的那句诗也最容易成为伤感自己却又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吐露:“每逢佳节倍思亲。”坪北,虽然不是我们出生的地方,却是养育了无数江汉人的第二故乡。

坪北情,是一种家园情。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是你我避风遮雨的温馨港湾,家是你我放松心情的休憩场所。家,不同于管吃不管住的餐馆和管住不管吃的旅店,所以我们才会爱家、恋家。坪北平台之所以能被称为家园,是因为我们不仅工作在此,更因为我们吃在此、住在此,我们驻守平台的人都会或多或少付出了心血为这个家营造了,建设了,呵护了,关爱了,平台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我们所有情感的发源地和汇集地,这份家园情培育得不容易,想轻易地忘却也并非易事。

坪北,是一座铁打的营盘,在这个营盘里迎来送往了无数流水的兵。岁月流逝二十载,在取消轮换制的当下,还有一群对坪北痴心不改的江汉人延续着这一份情感,依然死心塌地地工作在坪北,生活在坪北,扎根在平台,苦乐在平台,甚至把坪北当作自己一辈子工作旅程的终点站。这份情,谁还敢说不浓厚?不忠贞?不感人?

每一次休假在家遇到同事和朋友时,总会被问及同一个话题:真打算在坪北扎根干到退休吗?我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回来干吗?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已经习惯了坪北的一切,总有割舍不掉的东西在心里。如今在我堆码这些文字时,我似乎想明白了,自己内心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忍割舍的东西,或许就是我的坪北情吧!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职工)

快乐在平台滋长

丁玉花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和老公来坪北已快两年了。在我们共同值守平台的日子里,工作生活的快乐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点点增长……

坪北经理部采油三队P83平台是我和老公共同值守的平台,也是经理部为数不多的夫妻平台。平台十分偏僻,是一个拉油平台,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四口油井、一口水井、两台注水泵,并负责其他两个平台的注水任务。

初到平台,感觉有“一个平台就是一个工厂”的味道。偌大的山头上坐落着一个庭院,分为生产和生活两大区域。平台内的生产和生活由平台工人自行管理,队部每月一检查一考核,我和老公既是平台工人,也是货真价实的平台经理。我们分工协作,很快将平台打理得井然有序。

面对与过去20年迥然不同的工作生活环境,我着实新鲜了一段时间,觉得当“山大王”的感觉也还真不错。可好景不长,我们很快就体验到了平台寂寞无聊的滋味,每天将平台内的工作完成后便不知干啥了,渐渐有了度日如年的感觉,开始怀念起江汉喧闹的日子。

眼看着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生性爱动的我无聊散步时看到院内有一块长满枯草的荒地,就萌发了种菜的念头。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老公勉强答应帮我开荒。三月的坪北土冻得邦邦硬下不了锹,我们就先把枯草割去待4月天暖时,一锹锹地将荒地变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地。

隔行如隔山。眼看着开春后山坡上的枯草都开始变绿,可我们的菜地还是一片荒凉。我心里急呀!一个电话打给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在她的精心指导下,菜地终于有了起色——菜苗开始一棵一棵地窜出地面。去年二季度岗检即将到来时,我们申报了绿化平台,可落选了,原因是我们的养殖不达标。后来,在队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领来了石棉瓦、水泥、沙子将原来的鸡舍、狗舍改建整齐,重新搭建了鸡棚,还养了鹅。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三季度P83平台终于被评为先进绿化平台。年底,我个人还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平台小经理。

今年,我们的平台不仅种上了从千里之外的江汉带来的指甲花、地雷花、美人蕉、芦荟,还种上了黄花以及经理部发的枣树、核桃树等。6月岗检,队领导再次推荐P83平台参选绿化平台的评选,我们不负众望地卫冕成功。眼看着P83平台在我和老公的精心管理下越来越好,我变得充实起来,也开始爱上了这片黄土地。展望不久的将来,我相信P83平台更会是一个满山是绿、花果飘香、人见人爱的美丽平台。

(作者系采油管理三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7月23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感谢有你——坪北

杨志宏

“日暮余晖放晚霞,空林深处宿寒鸦。苍松不畏冰霜击,挺立悬崖笑落花。身在外,老思家。几度年华,青丝换白发。平台多少欢欣事,知恩感恩报物华。”在陕西延安的黄土高坡上,有一个在地图上都难寻觅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坪北。在荒坡沟壑中,曾有多少江汉人为了生存而开拓。他们带着梦想离妻别子,在此辛勤耕耘,洒落激情和汗水。二十年寒暑春秋,硬是在这不到64平方公里的荒原上,托起了一颗高原明珠——坪北油田。

当年第一次踏足坪北的老江汉人,大多已带着奠基者的磨难、伤痛和壮志未酬的遗憾默默离去。他们为了实现坪北的效益开发和产能建设,日复一日面对单调的黄土,忍受孤单和寂寞,为坪北的今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者依旧踏着前人的足迹,不屈不挠地继续书写坪北油田持续发展的历程。“磨刀石”上练本领,“三低”面前求创新。就在这九曲十八弯的黄土地上,江汉人凭着“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坪北精神,勾勒出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动人画面。

感谢有你,坪北!坪北自然条件艰苦,出门难,行路难,但更难的是寂寞和孤单。历届经理部工委领导均把塑形、知情、解难、聚心的“暖心工程”作为人性化管理的内涵,贯穿于坪北油田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之中。从坪北的实际出发,塑造坪北形象,使得每一个江汉游子都孜孜不倦依恋着这片热土。采油平台上,一张黄土情全家福,寄托对家人的思念和感恩;印制着家人靓影和温馨祝福话语的文化窗,更是带着亲人的期盼。小小的采油平台,成为坪北人工作、生活、进步的温馨小家。为了平台员工的身体健康,经理部每年都会组织他们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为了解决平台员工出门难的问题,经理部每月安排三次去延安的班车,便捷外出购物;为了平台员工能吃上新鲜食品,三至五天集中采买,送米送菜到平台,保证了他们生活无忧。在这荒凉、孤寂的黄土地上,凝聚着坪北人智慧和特色的庭院式采油平台,蓬勃发展起来。平台员工在节假日里,都能收到经理部党工委的温馨短信,让平台员工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坪北“家”的文化建设。

感谢有你,坪北!随着坪北油田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提升,“四个告别”彻底改善平台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曾经那种“安全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的日子早已成为历史。如今在每一个平台上,高清晰数据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几十个电视频道让人目不暇接;宽带网络贯通每一个平台站点,闲暇之余员工可以上网聊天、看新闻,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微信联系,体验“天涯若比邻”的感受;宽敞明亮的值班房,整洁干净的厨房,让平台员工住得舒适,生活得安逸;员工澡堂24小时热水供应,自压式采暖系统保证了寒冷的冬季室内温暖如春;当年亲手种下的果树果苗早已挂满果实,院内空地上种植的苞米、向日葵、蔬菜等作物长势正旺……如今的采油平台,已成为安宁和谐绿色的生活家园。

坪北,虽不知你的明天会咋样,但在你身边所走的每一步,我们都会去珍惜。我们走过了二十年的辉煌,也创造了数不清的奇迹。我们战胜了低油价带来的“寒冬”期,迎来了坪北再次腾飞的曙光。“汗浸黄土地,情倾油水井。心系平台家,魂牵江汉人”。我们必将在这黄土地上,再创下一个坪北的传奇。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5月15日《江汉石油报》

黄土塬上石油红

蒋平兰

“起风沙了!”坪北经理部接送探亲家属的车还未抵达坪桥,丈夫就发来了短信。望向车窗外,满目皆是沙尘,沟壑纵横的山峦像是由黄沙堆砌而成,让人联想起一幅幅沙画来。那沙画在巧手慧心之下,演绎出千变万化的图景。冬日的坪北,苍凉、寂静、深沉。要说还有什么点缀,除了山涧积雪的白色,枯树枝如雾霭的淡灰,就是干部员工的一身红工装了。

在坪北,工作与生活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每天大家都是一身红工装,只是清洗的次数不同,颜色有些深浅差异。一到丈夫驻守的平台,我就“入乡随俗”地换上了他的红工袄。舒服、暖和、自在,在平台走走转转,这身衣服正好。

“在坪北还好吗?发些照片给我们看看啊!”家人朋友在微信上问候着。挑了个阳光晴好的午后,与丈夫在平台前拍了些照片。翻来一看,赭色的山峦、湛蓝的天空、大红的工装,火焰般的色彩为丈夫增添了精气神。

下午,陪丈夫到附近的P7站交资料和油样,望见远处山路间点点的红色在移动。丈夫说,那是附近平台的同事。在这里,看见石油红,不论远近,就知道是会战的同事。平常,各平台的工人在电话、QQ上交流,只有交报表的时候能相遇交谈。坚守平台的日子孤独而寂寞,平台又是每个人的责任与牵挂。短暂的寒暄后,大家各自返回,一朵朵石油红朝着不同的方向散发开去,向着一个个平台靠近。

在平台的日子简单而重复,每天看到、遇到的人屈指可数。到经理部参加趣味活动算是最热闹的一天了。运动馆里,一眼就能分辨出会战员工和探亲家属,那一身红工装就是最好的标签。“金鸡争食”项目中,一对父女将各自的一条腿绑在一起,喊着“一二一”齐步前进,脸上溢满了幸福与欢喜。坪北的朋友告诉我,去年这位年轻的父亲申请换回江汉,行李全部打包装好,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继续留下。换班变为探亲,在向等待团聚的家人说明情况后,他又重返岗位。朋友说,去年换班时,类似的情景不止他一人。活动间隙,大家闲聊着,有的计算着这是在坪北的第几个春节,有的言语里满是对即将探亲的盼望,有的述说着不能为孩子过生日的遗憾。此刻,这红工装包裹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掩藏着几缕身在异乡的惆怅。

从坪北回来已有一个多月,翻开手机相册,一张张石油红的照片又将我带回坪北。这一抹石油红,是黄土塬上最醒目的色彩,是夺油征程上最有力的符号。愿这最有生机、最温暖的色彩,能为身处异乡的石油人增添更多的暖意,赋予更强的力量,带来红红火火的丰收景象。

(作者系采油管理三区职工文忠权之妻)

本文刊于2018年6月2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爸爸去哪儿了

罗玲

在大家眼中,《爸爸去哪儿了》是一档娱乐综艺节目。而坪北家属每当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无从答起,或搪塞,或敷衍,大多都是不了了之。

这些孩子们的父亲,远在千里之外一个叫“坪北”的地方。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坪北”这个地名,只是来自江汉的石油人,扎根在安塞区坪桥镇北面,便以此作为这片热土和工作单位的名称。

孩子们当然不了解油田区域合作开发背后的故事,更不会明白,在64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上,石油人筚路蓝缕建设石油家园的艰辛,不明白创业维艰、守业更甚的道理。他们幼小的心灵,只是期待着爸爸的疼爱,也许,爸爸深情的拥抱,比“坪北”到底意味着什么更加重要。

我的一个朋友,女儿刚刚四岁,正处在对人情世故似懂非懂的年纪。朋友因为工作原因,已经半年没有跟孩子团聚了。趁着出差回江汉的机会,终于有时间陪陪孩子,跟她一起玩玩具,看动画片。

可爱的女儿扬起头,问他,爸爸,你的家是在坪北吗?朋友没有告诉我,那一刻内心的感受。可作为一名坪北人,我感同身受。在孩子的眼里,家可能是每天吃饭睡觉的地方,跟父亲分别半年,很自然地把亲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坪北”,当成是爸爸的家。小姑娘不知道,在她父亲心里,有她在的地方,才是家。

另外一个同事,虽然刚过三十,可从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坚守在坪北,是名副其实的“老坪北”。去年他终于圆了当爸爸的心愿,生了个儿子。每次他看到我,话题从来没有离开过儿子,长胖了、学说话了、生病了……点点滴滴他都记挂在心头。

“坪北”也是家,是所有坪北人共同的家。每年盛夏是坪北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家属最愿意带着孩子过暑假的地方。尽管工作繁忙,可经理部还是会安排来探亲的孩子们,到他们父亲工作的井场去参观,参加家庭趣味运动会,鼓励他们用稚嫩的语言描绘父亲的第二故乡,甚至登上纳凉晚会的舞台为父亲表演节目……

他们也许还来不及长大到理解这些小小举措的全部含义,理解不了这一切将会成为父亲在坪北工作期间最深沉的回忆之一。他们快乐的欢笑声,在坪北干燥的空气中弥漫开来,经久不散,成为坪北大家庭温暖的慰藉。

也许回到江汉的家中,关于爸爸去哪儿了的问题,孩子们有了依稀的答案。然而,对于一名父亲而言,他依然给不出完美的回答。

一年又一年,在寂寥的黄土高原沟壑梁峁之间,不知道有多少名父亲,眼望着皎洁明月,心底因为孩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作者系采油工艺研究所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6月2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怀初心而前行

刘晓明

来到坪北经理部已近4年,感慨良多。首先是自身角色的转变,从一名科研工作人员转变为生产技术人员,放下的是手中曾经的瓶瓶罐罐,拾取的是一线油水井的点点滴滴。感谢经理部给予我沉淀的平台,让我能够从数据的刻板中走出来,面对各类实际问题,锻炼应变能力。

在领导的关怀指点、同事们帮助鼓励下,我工作能力得以提升。曾提出了井网加密区“纵向控缝高、平面控缝长”的建议,使工艺效率由84.7%上升至92.8%;在低油价下产建工作中,我能够活跃思路,创效为先,转变“逐层试油压裂上返”的思路为“分层压裂一次动用”,使得平均单井节约费用15.3万元;建立了厚层分层压裂工艺技术体系,与同区、同层、相同加砂量老井对比,提高单井产能20%~80%,减少费用202万元;负责的《坪北低效无效井治理对策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获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场应用145井次,累计增油共18357.9吨……所有的成绩,都因那一双双注视着我前行的眼睛,无数次办公室彻夜未熄的灯火。千言万语只能化为一句话:感谢有你。

背井离乡、远离妻儿的滋味是苦的。初到经理部时,我也觉得孤单,晚上时有失眠。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渐渐充实了一颗寂寞的心。同事间的欢歌笑语,总能带动你融入其中;各类培训交流,总能让你展望前沿;琳琅满目的书籍,总能让你翱翔在知识的海洋,沉浸在提升自己的喜悦中……渐渐我有了家的感觉。

时逢体制改革之时,作为经理部工艺所的一名技术人员,我将更努力学习,做好三件事:一是精益求精开展油水井管理工作,杜绝因疏忽造成的作业趟井导致降产的现象。合理安排作业运行,全面保障产建及套漏井治理工作顺利完成;二是多学多看,研究开发中后期油水井措施技术,提高采收率,并回顾合理的低成本技术攻关;三是效益不景气的情况下,沉住气,稳下心,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面旗帜”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相信在经理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作者系采油工艺研究所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5月29日《江汉石油报》

难忘坪北守平台

董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然而,十年前的那次顶台子,却让我始终难以忘怀,总会在不经意中想起那段往事。

十年前,我离开花红草绿的江汉油城,前往满目黄土的陕北,参加坪北经理部会战。坪北经理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一百多个采油平台,星罗棋布散落在重峦叠嶂中。去之后,我被分配到采油队P88平台当了一名采油工。

我所在的平台三面环山,一面被挖出的逼仄山路上,是一条通向油区主干道的马路。为了保证原油生产,我们每天24小时守在平台上。除了难得的探亲假,吃喝拉撒全待在台子上。由于没有干过采油,一名老师傅带着我。

老师傅在平台上已干了六年,话不多,除了干活时讲讲操作要领和采油知识,基本无语。每天在台子上,在不到半个足球场的院子里,工作一闲下来,我就傻呆呆望着天空。日子一天天过着,异地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心里时常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

生活单调和情绪低落,让我后悔当初选择来坪北参加会战。我在工作中有时心不在焉,得过且过,有一次竟然因倒错流程差点造成了生产事故。

带我的师傅向队干部汇报此事后,建议我回家休假,调整心情。但当时正值春季会战时期,生产紧张,人手不够,加上还没轮到我休假。党支部书记了解情况后,一天夜里,专门上台子和我聊天谈心。他耐心地给我讲坪北的创业史,讲油田来之不易的今天。

第三天早晨,书记坐着值班车来到台子上,对我说道:“小董,今天给你放假,去延安转一转,放松一下。现在队里人手紧,我帮你顶一天台子。”当时,我有点懵了,还以为书记在开玩笑,但一看他的严肃和认真劲儿,心里就突然间产生了一种亲切感。

由于是第一次到延安,我充溢着新鲜和好奇。一路上,心情舒畅,感觉黄土也美了,处处风光旖旎动人。

进城后,我先去麦当劳吃了个饱,然后,慢慢欣赏延安城的街景。最后,去了革命烈士博物馆,感受心灵的震撼。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红军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延安会师,真是一件伟大的历史创举。

延安回来后,我像变了个人似的。从学习理论到实际工作,从每天巡检到场地标准化,从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都始终如一,从严要求。

一年后,在经理部的采油工技术比武中,我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随后的几年,我坚守在采油平台上,年年被经理部评为“优秀平台小经理”。

十年前的那段小经历,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人和事,但想起帮我顶台子的书记,话语不多的师傅,他们犹如一粒粒珍珠,闪耀着纯真的光芒。当年的书记难以见到了,但往事就似甘泉般,滋润我干渴的心田,激励着我走在一往无前的人生旅途上。

(作者系曾在坪北会战的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8月7日《江汉石油报》

多彩的坪北

熊燕红

那一年,我43岁了,孩子上了大学,我千里跋涉来到老公工作的地方——坪北。至此,便在这里扎下了根,告别了多年的两地分居。

初到坪北,正是料峭的冬日,极目四望,漫漫黄土,竟是见不到绿。冷,是我这个一直在南方小镇上长大的人从未曾经历过的。它的冷,从外及里,直至入心。人们常常将冷用刺骨来形容,这回,亲身体验才理解。站在屋外,人会不自觉地动起来,好为身体增加点热能来抵御寒冷。来到屋中,却是不同的温暖,恍惚间像是在过春天,真是屋里屋外两重天。老坪北人告诉我,这温暖得力于坪北经理部这二十年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大家的居住环境,生活上也是节节攀升,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到蔬菜,二十年前的坪北可不是这样的,尽吃白菜土豆,多日才能采买到一次蔬菜打打牙祭。冬日那样的长,总算迎来了山花烂漫,并不是我们江南的绿,而是丰富多彩的颜色,白的红的粉的……你想得到的颜色它都有了,煞是好看。满山的桃花、杏花、梨花,花开了会结果,可以摘桃,采杏。不仅能吃到水果,还可以用它们做成各种糕点。心灵手巧的江汉人还把它们的果核加工成手串、钥匙扣等饰品,随身携带,很是漂亮。等到采摘山果时,这大大小小的山就绿了,夏天也到了。老坪北人说,你们这时候上来的人很幸福呢,二十年前的坪北可不是这样的。看过电视上的黄土高原没?黄土高原啥样,它啥样。江汉儿女们,奋斗了二十年,才有了今日多彩的坪北。

坪北的夏日,可是天然的避暑胜地。每到这个季节便热闹起来,欢声笑语不断。探亲的家属这个时候来,既探望了亲人,又能过一个舒服的夏日。更惊喜的是可以参加经理部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夏日活动,那是经理部根据员工坪北工作、生活的特点,每到这时都必办的夏日文体月活动。探亲的家属、孩子全员参与,不仅丰富了职工生活,同时凝聚了人心,让大家更能感受到坪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很快,秋便带着它特有的灵动来了,周围的颜色渐次丰富起来,只绿色就呈现出许多深深浅浅的状态,更不要说那些个黄呀红呀,是怎样地夺人眼球,摄人心魄。老坪北人自豪地说,能让这个季节如此美丽,那可是有我们不小的功劳,年年植树、修路、护坡,环境日渐改善,雨也是一年多似一年。大家打趣说这是因为有我们这群江汉人与大山的陪伴,把江南的雨也带过来了。

二十年的风雨历程,老坪北人见证了它的变化,从几间平房到几栋大楼的基地,从单调的爬山运动到球馆里矫健的身影,从通讯靠吼到网络办公普及……是他们,这些勤劳善良的、有着铁一般毅力的江汉人的付出,才有了今日多彩的坪北,有了今日昂扬向上的坪北。我为他们自豪,为他们喝彩,更为他们骄傲。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9月18日《江汉石油报》

坪北一直陪伴我

张国庆

“一天三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我上坪北前,这句顺口溜就有所耳闻。2007年,我第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分到了采油三区P199—9平台,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不知所措,地处黄土高坡,四目远望,不见一点绿色,但这个只有8000平方米的平台就是我今后工作、生活的全部范围,从此,我的根就扎在了坪北。

SP199井区2008年刚建成时,打的第一口油井就在P199—9平台,我一个人驻守在这里,至今已经十年了。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每天的工作周而复始,按时按点巡井巡线,录取数据填报表做汇报,观察油井的生产情况,遵循“一井一策”的管理制度,定时做好洗井工作。在坪北工作的十年里,我所管理的平台多次被经理部评为“党员示范平台”“党员先锋号平台”“现场管理标杆平台”,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双文明先进个人”等,这些收获让我感到很自豪。

平台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平台上的15口油水井就像是我的15个亲人,把油水井当作亲人一样精心呵护便是我每天的工作重点。每个季度我都会给它们重新穿上“新的衣服”,每月我都会算下它们的收入开支,每天我都会按时看下它们的“身体状况”,每天5次录取数据不减趟,每天4次动态汇报不误时,每天110项资料填报不漏项,每天3条油井曲线图不走样。哪个“亲人”有个头疼脑热,我都能通过油水井资料,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然后“照方抓药”,确保它们都能“健康长寿”。

忙完一天的工作,闲暇时间去看看我种的那些瓜果蔬菜和自己喂养的小鸡、小狗,夜晚平台轻点鼠标就能与千里之外的家人视频通话,更能知晓天下事。女儿从一个懵懂的孩子,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父母也腰背佝偻了;几根白发不知不觉也爬上了我的鬓角。虽然离家较远,但平台工作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我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片土地。

当我看见经理部网站公示表彰人员名单里有我的名字时,我激动万分,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只有立足岗位,用心工作,用心生活,用心感悟,将一切做得尽善尽美。

坪北,谢谢你一直的陪伴。

(作者系采油管理三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11月1日《江汉石油报》

感恩坪北

吴华锋

火红7月,经理部党工委开展了“感动坪北”人物评选活动。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平台职工。我深知真正能感动坪北的人不是我,是那些为坪北发展倾注心血、无私奉献的坪北人。他们面对“三低”难题,辛勤耕耘在黄土地上。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建设出美丽幸福的石油家园,铸就出“走出去、谋发展”的辉煌业绩。

我于2004年1月参加坪北会战,至今已是14年了。见证着坪北艰辛的发展历程,感受着坪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坪北精神。回顾总结坪北二十年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我的感受是:作为一名坪北人,我们要感恩坪北,回馈坪北。凝聚坪北力量,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的坪北发展历程中,展现新气象,体现新作为,再铸新丰碑。

感恩坪北!因为有了坪北,我们才能在最艰难的时期,在黄土地上有了一片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坪北养育了千万个江汉人渡过了难关。所有有幸参加坪北会战的干部职工,在历尽千辛万苦后,也换得了实惠。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成家立业、买房买车的梦想,事业也在磨砺中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中年人在承受了企业改革的阵痛后,在坪北获得了发展和尊重,展露才华、建功立业,家庭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上能体贴父母,敬自己的孝心,下能照顾儿女,圆他们的求学之梦。而且随着近几年的收入不断提高,梦想和愿望都在不断变成现实。

感恩坪北!因为有了坪北,在面对“三低”油藏开发这个世界级难题中,有多少年轻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他们在困境面前不断探索,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追寻。辛勤的汗水洒落荒原大地,用聪慧的见识和实干的体验,赢得了辉煌业绩。更为自己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成为企业发展的栋梁。“磨刀石上练才艺,三低面前创奇迹”,他们为了实现坪北的效益开发和产能建设,日复一日面对单调的黄土,忍受孤单和寂寞,克难奋进,为坪北的今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屈不挠地书写着坪北油田持续发展的辉煌。

感恩坪北!因为有了坪北,当年第一次踏足坪北的老江汉人,大多已带着奠基者的磨难、伤痛和壮志未酬的遗憾默默离去。后来者依旧踏着前人的足迹,秉承永不褪色的“坪北精神”,就在这九曲十八弯的黄土地上,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用能征善战,惯打硬仗的勇气,迎战“霸王级”严寒,战胜了百年未遇的洪灾。他们敢于亮剑,迎击低油价、低成本的挑战。面对逆境,奋勇前行。坪北二十周年的厂庆,包含着一个个游子情感、亲情动人事迹,也囊括着一串串催人奋进的动感画面,以及那难以忘却的往事。坪北这片特有的黄土地,终将成为每一个坪北人终身的记忆。

感恩坪北!因为有了坪北,历届经理部工委领导均把塑形、知情、解难、聚心的“稳心工程”作为人性化管理的内涵,贯穿于坪北油田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之中。从坪北的实际出发,塑造坪北形象,稳定人心,凝聚合力。坪北所特有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始终让每一个坪北人能孜孜不倦依恋着这片热土。那散落在黄土高坡上的采油平台,成为干群团结友爱的“小家庭”,成为坪北人工作、生活、进步的温馨小家。职工在节假日里,都能收到经理部党工委那一条条温馨的手机短信,让平台职工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坪北“家”文化建设带来的阵阵暖意。

感恩坪北!因为有了坪北,并随着坪北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提升,“四个告别”彻底改善平台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曾经那种“安全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的日子早已成为平台职工的历史。平台职工在宁静和谐的平台上,学知识、练本领、增才干。“五小成果”,专利创新不断涌现。一个个专业技师、高级技师等实干型“土”专家,在坪北独特的环境中,成长壮大。充裕的时间和环境,也让平台职工的个人爱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职工中的“才子达人”纷纷在坪北的文化建设大舞台上展露风骚,为坪北的企业文化增添活力与光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坪北!虽然我们不知道你的明天会怎样,但我们在你的身边所走过的每一步,我们都会去珍惜。我们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辉煌,也创造了多年稳产的奇迹,我们带着知恩、感恩、谢恩的心,必将在这黄土地上,再创下一个十年、二十年的传奇。坪北将会在大江汉的发展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所有经历过坪北历程的人,将会永远铭记我们在坪北生活过的每一天。

(作者系曾在坪北会战的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9月1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黄土塬上献石油

谢江

快到达坪北经理部了,远远看见一处草坪上,用常青的灌木修剪出的“坪北”二字,格外引人注目。好像是要告诉我,这是绿色的坪北!

“夏天,这里的绿色还多些。”坪北的员工告诉我。

坪北油区气候环境恶劣,属暖温带半干旱多风沙气候,春季风沙弥漫,夏季水患塌方,秋季干燥异常,冬季大雪封山,年冰冻期长达5个月,冬季极限低温可至零下30摄氏度。雨季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山体垮塌,是雨季水患的重灾区。

每年春季,经理部都购进适合坪北种植的旱柳、沙棘、油松等树苗,发动机关后勤人员以及平台职工义务植树种草,经理部已初步形成了平台点上绿成片、道路线上树成行、工区面上草木成景的绿化格局。

不仅如此,我还听说,当地的人特别羡慕坪北经理部植树的成活率。因为到了夏季,整个经理部枝繁叶茂,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南泥湾”。

更让我敬佩的是坪北经理部江汉会战将士的生活气息和夺油气概。

坪北油区平台偏远闭塞,分散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中。一般都是一个人值守一个平台,管理着几口甚至十几口油水井。据说,国内别的油田,一个采油队也就几十口油水井。如此比较,经理部守平台的职工,应该都是资产丰厚了,难怪称他们是“平台小经理”。

我去了几个采油平台,在我看来每个平台都是优秀的标准化井场,平整的井场看不到一点油污,也看不到一点点垃圾,更看不到工业废料。

采油平台都建在黄土高原之中,除了值班室、油水井、狗以外,周围全是黄土。据说,在坪北,狗的待遇都不低,难怪在一些基层单位的合影上,狗也位列其中。因为,在采油平台,狗是除了人以外的唯一活物了。

孤独、寂寞、无聊……任何词语都无法形容平台职工一个人值守的艰辛。我虽然能想到他们日复一日,时时刻刻地待在平台上生活、工作的情景,但是我永远也无法体会到,他们一个人在平台时是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夺油生产中去。

我突然想起了一首歌:“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是的,石油工人走天下,哪里有油,哪里就是我的家,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坪北的江汉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将深埋在地下的石油开采出来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系江汉油田记者)

本文刊于2018年10月26日《江汉石油报》

坪北印象

雨雯

于我而言,坪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

在我没有去那里之前,就听不少人说起过它。它是中石化中石油合作开发的首家油田,它开发的是具有世界级难题的特低渗透油田,它在有限的区域里已经稳产了多年,它创造了油田人均管井数第一……这是它的成绩、它的荣耀,但是在所有关于它的故事里,我印象最深的不知是谁的一句话——在有些地方,你仅仅只是待在那里,就已经是奉献。这有些地方,指的就是坪北的采油平台,它们位于大山深处、人迹罕至。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对于这样的地方,自然是心向往之,因为它是新闻的富矿。尤其在我最好的朋友选择告别江汉舒适的生活,前往坪北会战,坪北对于我又多了另外一层意义,既是工作又可以兼顾探亲。

今年8月,我参加单位组织的记者一线行,踏上这片我想象了无数次的黄土地。可天公不作美,眼看就要到达坪北经理部,可由于前一天下了雨导致道路泥泞,车子开上去就打滑,根本无法前行,几十分钟车程,我们足足走了半天。这也让我见识到了坪北恶劣的自然条件。

到达坪北后的那几天,气候有些反常,不怎么下雨的坪北下起了暴雨,8月的天气我竟然冻得有些瑟瑟发抖。山里道路基本都是黄土,因为下雨,非常不安全,我想去远一点的平台采访的愿望落空,只好退而求其次,前往了一个离管理区部不远的P120站点采访。这是一个集采油、集输、增压、输气等为一体的综合站点,四个人驻守,对于平台来说,已经是人数很多的,大多数平台都是一人值守。不过说是四人,平台上每天始终只有三人,另一人处于轮休状态,而这三人中一人下夜班休息,一人当班忙着巡井、测试、计量,另一人做饭并打理菜地喂养鸡鸭,大家每天可以交流沟通的时间很有限。大多数时间,他们是忙着自己分内的事,闲暇的时候望着山、望着天,或者用网络跟远方的亲人视频说话,而就是这网络还是前几年才通上的。

平台有3500平方米,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天地,只有傍晚巡线的时候可以绕着山走一走,可山上有什么呢?虽有些树木却并不茂盛,也谈不上什么景致。一天天地重复,一样的工作流程,一样的日常琐事。这些平台上有新闻吗?好像并没有;这些平台上有故事吗?很多很多。每一个来到坪北的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故事。

对于坪北的艰苦寂寞,我们这些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的人,其实连评论的资格都没有。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自己:在这里,我能坚持多久?我回答不了,也许我一天都坚持不了,或许我能干一辈子,像这里很多人一样,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这里,把根扎在了这里。日子当然还是苦的、累的,但他们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看待,“如果老去想怎么过这日子,那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熬。但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专注于自己手上的事,日子一天天一下就过去了”。

在工作之余,也有人活出了另一番人生,这里有平台诗人、平台书法家、平台作词家,他们走出了坪北,有的甚至在全国都小有名气。人生的丰盈,我想跟物质的丰富与否没有太多的关联。

坪北,虽荒凉却充满希望。这是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我期盼更多次地走进它,走进那些让我感动感慨敬佩敬畏的坪北人,我手中的笔虽不能写出它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请允许我尽我的微薄之力。

(作者系江汉油田记者)

本文刊于2018年9月6日《江汉石油报》

坪北之缘

筱梅

走过20年的风雨历程,坪北油田从当初那个漫天黄土、不为人知的小村庄,到如今平台遍布、绿意盎然的石油城,不知凝聚了多少石油人的青春热血,演绎了多少石油人的悲欢离合。而我虽从未在这片热土工作生活过,但作为一名会战将士的家属,与坪北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美好而又珍贵的记忆。

从多年前,夫背上行囊、踏上远赴坪北的大客,我站在车场上与他挥手道别的那一刻起,坪北就成了我牵挂的地方。万籁俱寂的静夜里,我总会在心中无数次想象坪北的模样,想象他一切可好。终于,第二年春节,我踏上了曾经载着夫北上的大客,去陪伴因工作不能回家过年的他。在晃晃悠悠中,一天时光悄然划过,夜里11点多,终于到达坪北。我睁开惺忪的睡眼,透过昏暗的车灯,向前方望去,狭窄的山间小道上,除了黄土就是枯枝,一派萧瑟,我那颗热切的心顿时满是失望。在如墨的夜色中,我第一次走进夫工作的平台,看见穿着一身红工衣已在院中等我许久的他,心中顿感五味杂陈,既有相见的喜悦,也有些许心疼与不忍。夫却是满脸的喜悦,端上热了又热的饭菜,生怕我饿坏了。

虽有些小失望,但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却渐渐爱上了坪北。相聚没几日,这里便下起了雪,在漫天飞雪的掩映下,坪北起伏的山峦银装素裹。晚饭后,我与夫踏雪散步,走到开阔处,放眼望去,雾气笼罩中的远山连绵起伏,在夕阳的映照下如梦如幻。我拿出手机想要拍下这美景,却只恨自己摄影技术不佳,无法抓住其神韵。一旁的夫得意地说:“怎么样,不比那些游人汇聚的名山大川差吧?”

再见坪北已是盛夏时节。那年暑假,我再次来到坪北。虽然路上依然有着厚厚的尘土,但道路两旁的树已不再枯败,而是着上了绿装。山野间处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偶尔还会看到小松鼠一闪而过。与夫再聚,赶巧遇上七夕。七夕前夜临睡前,我有些失落地问夫:“今年的七夕,你送我什么礼物呀?”嘴里这么问着,心里却明白,在这山野间,想要买份礼物,岂不为难他。“小懒虫,快起来吃面了。”七夕的清晨,在夫的呼唤声中,我睁开迷蒙的睡眼,只见他正端着一碗面走来。我接过面正准备开吃,却不经意间看见床头凳子上,一束还带着晶莹露珠的野花,在用玻璃杯充当的花瓶里静静地盛开着,红的紫的,美得素雅,美得纯朴。夫微笑着说:“这份七夕礼物,你还满意吗?这可是我一大早去山坡上采来的。”一时间,幸福漾满了我心,这是我此生收到的最好礼物。其实,幸福就是如此简单,无关乎价值,无关乎轻重,重要的是那份心。小小的一束野花,不正承载着夫的爱心吗?此刻的我,知足了。

坪北不仅有美景,有我的爱,更有许多可爱的石油将士,这是我三上坪北,最大的感受。第三次上坪北,已不是探亲,而是参加单位的记者一线行活动。这次的采访之行,让我不再局限于夫的小平台,而能到处走走,更加全面深层次地了解坪北。几天的采访,让我发现坪北是一块培养人才的沃土,除了身处石油一线的技师、状元们,在坪北大大小小的平台上,还有善于作词谱曲,曾经发表过作品,获得好评无数的音乐爱好者;有工余时间喜欢高歌一曲,字正腔圆,颇有感觉的平台歌手;有自制单杠,自备各式器材的健身达人;有栽花种菜,养鸡养鹅,庭院里无比热闹的养殖好手。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平台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快乐充实。

20岁的坪北风华正茂,曾经的芳华,只能作为记忆珍藏。这里的石油将士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挥就下一个辉煌的20年。我真心希望,有机会能在下一个20年到来之际,再续坪北之缘,从中发现更多新的亮点,新的希望。

(作者系江汉油田记者)

本文刊于2018年9月6日《江汉石油报》

岁月悠悠寄深情

杨志宏

曾经有朋友问过我:坪北为什么让你这样执着,在荒岭的平台上,由青丝守到白发?其实,我也想家,想念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但14年的平台生涯,一步一行的足迹,一草一木的相随,在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烙印,平台早已成为了我温馨的家。

2004年元旦,快40岁的我转岗来到坪北,随后分配到采油一区P74平台工作。一月是坪北最冷的时节,满目除了光秃秃的荒岭,就是冰雪的世界。平台上条件相当简陋,摇晃的桌椅,狭小的值班室,老式电视机就那么两三个频道。想给家人打个电话,还得拿着手机四处转圈,寻找微弱的手机信号,心酸、寂寞、焦躁,时刻触动着我的心。

当时经理部党工委,结合平台实际,扎实开展了“稳心工程”。尽心尽力地改善平台生产生活条件,留人先留“心”。仅三年时间,值班室变得宽敞、整洁、明亮,计量间、配水间、洗澡堂建立起来了,全新的室内家具、用具、桌椅和厨具配起来了……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观。几十个电视频道让人目不暇接,网络开通后视频通话让心灵的距离缩短了。大家也在经理部的帮助下,各显神通,发挥聪明才智,打造“绿色平台”,把洒落在群山沟渠中的采油平台,建设成了高原上的一颗颗绿色明珠。

平台生活简单而平静。它没有熙熙攘攘的喧嚣,少了许多人情世故和烦琐的应酬。蓝天白云下的大自然气息,能让人心旷神怡;山岭上俯瞰群山,一览众山小,更能使人心静如水,渐渐淡薄了对名与利的追逐,在这宛若世外桃源的环境中找回真正的自己,平平淡淡地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些年来在平台上,我也静静地读了许多以前没时间去读的书籍,偶尔写点喜欢的作品,在单调的生活中找回一种生活的乐趣。

当然平台的生活也不总是那么诗情画意,也有酸甜苦辣的滋味,也算是一种磨砺吧。我们工作的重心始终放在油水井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差错,或导致事故。平台上最难忍受的是寂寞与孤独,缺少家的温馨和亲人的陪伴,想家想念亲人是平台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情感。也许人的一生,总是会有缺憾,选择了石油,意味着奉献,来到坪北参加会战,就会有亲情的付出。唯有调整好心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细,安心在宁静的平台上,过好平平淡淡的日子,才无愧于心。

坪北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二十年的坪北,有过稳产十年的辉煌,也有经历“寒冬期”的磨难。但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坪北精神,让坪北人把石油人的情感、梦想深深地寄托在这64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在严冬零下30多度的寒夜里,人不解衣,车不卸鞍,来回巡检在管路设备上,创下了不冻伤一人、不冻坏一台设备的奇迹。在狂风暴雨中,防汛排涝,抢修水毁设施道路,保障了生产正常秩序。平日里,踏着荒坡巡线,捡拾垃圾,安全环保,绿色生产,始终牢记在心。“先锋采油厂”的荣耀里,饱含着多少坪北人的奉献和付出。走出了“寒冬”的坪北,今天正在向信息化管理模式前行。“草枯北风疾,霜沾工衣湿。”坪北,在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两个三年”的目标,等待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蓝图已绘就,上下一心,我们定将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11月27日《江汉石油报》

那车 那路 那人

蒋平兰

那辆红色的大客车

总在深夜十一点后到达

车厢橘黄的灯光下

归心似箭的人们

笑容如朗月般皎洁

回家的喜悦在这一刻达到峰值

寂寞思念

早被疾驰的车轮碾碎融化

起点是家门终点是井站

走襄阳穿豫西抵陕北

盘旋曲折千余里

这头是江汉的秋雨瑟瑟

那头是坪北的白雪皑皑

这边是亲人牵挂的目光

那边是日夜驻守的山梁

那群人在平原是一抹绿

在高原是一点红

战天斗地二十载

为油征战千百回

就是那择油而居的部落

如候鸟向着春天迁徙

如夸父逐日的脚步无悔向西

十六载的风雨相伴

是那辆车无上的荣耀

七万人次的平安往返

是那条路最深的铭记

百万吨的乌金奔涌

是那群人胜利的绶带

那车那路那人

绘就石油芳华里壮美的篇章

(作者系采油管理三区职工文忠权之妻)

本文刊于2018年9月6日《江汉石油报》

一路风雨一路歌

蒋艳萍

窗外,夜色如墨,吞噬了荒凉的黄土高原。

屋内,灯火通明,清脆的键盘声打破了夜的寂寞。

此刻,新的一期“坪北先锋”微信公众号文章已编辑好,我轻快地点击发送键,收拾妥当才发现,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了。

这样的情景早已经是家常便饭。

自坪北经理部微信公众号“坪北先锋”开通以来,我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坪北先锋”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编辑工作,而是一份责任、一份希望。从最初申请账号,到完善后台栏目,再到强化内容管理,以及升级为企业公众号,等等,每一步走来,我都参与其中,也见证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壮大的过程。如今,“坪北先锋”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信息35期,阅读量1.5万余次,被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等微信微博转发信息10多条,为传播坪北声音、展现坪北风采、塑造坪北形象做出了贡献。

而这一路走来,也并不容易。今年5月份的时候,领导刚刚交给我们这个任务,我心里还挺高兴,觉得是新鲜事物,对我这样的年轻人比较有吸引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可是慢慢地才发现,事情并不像我想得那么简单。我和我的伙伴大哥在新媒体领域没有任何经验,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且,公众号文章的编辑具有很强的独特性,需要较强的语言文字、图片处理、设计排版等综合能力。尝试了一次,我就觉得压力很大。

没办法,我只好从头开始学起,从最基础的开始研究,我通过关注大量不同类型的公众号,反复学习别人是怎么排版,用什么字体,图片怎么处理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购买平面设计、微信公众号管理等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学习阅读,进一步开阔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同时,我还反复向经理部摄影爱好者请教关于摄影和图片后期处理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工作进行改进和提高。就这样,我和我的伙伴大哥一路摸索着前进,“坪北先锋”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

记得有一期关于格桑花的公众号文章——《坪北经理部:我的平台我的家,平台遍种格桑花》,让我记忆深刻。当时正值8、9月份,坪北工区内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在我们的基地,基层各单位,以及采油平台上,格桑花竞相开放,将坪北装扮得分外美丽。一朵朵色彩明亮艳丽的小花,在荒凉贫瘠的黄土塬上,在会战将士建设美丽幸福的美好希冀下,与抽油机共舞,摇曳生姿。

我当时就想,能不能做一期关于格桑花的稿件呢?通过格桑花的魅力,反映和衬托我们坪北石油人战天斗地、弘扬石油石化行业优良传统、在艰苦的环境下建设石油家园的宝贵品质?于是,我结合平时对坪北、对平台工人的了解,开始着手写稿子,准备素材。由于同伴回家就我一个人,显得力不从心。没人帮我写稿子,我就亲自写,写了一遍又一遍,只为了写出让领导满意的文章;没人帮我拍照片,我便亲自去拍,每天起早贪黑,拿着相机去经理部门口各种拍,只为了拍出一张最美丽的格桑花。然后是一遍又一遍修改调整公众号文章、修图、版面……直到最终分发,我都忘记自己做了多少个版本,忘记自己花了多少气力和时间,只是感觉心力交瘁,身体被掏空。

让我意外的是,格桑花的微信文章发出来后,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阅读量和点赞量都超过了以往的文章,集团公司“石化党员”公众号还进行了转发。看着后台上大家的留言,看着他们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诚话语,一股生活在坪北大家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也对我所做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仅仅是编发一篇文章那么简单,“坪北先锋”是宣传的阵地,是交流的渠道,是展示的平台,我们就是要通过强化新媒体的应用,发挥它独特的优势,让更多的人走近坪北,了解坪北,关心坪北。

然而,理想很丰满,想要“坪北先锋”走得更高更远,我们任重而道远,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相信,有了经理部领导的正确指引,同伴的不辞辛劳,还有其他同事的帮助支持,作为小编的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陪着“坪北先锋”一起成长,一起回首坪北昔日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一起克服当下“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的难关,一起憧憬明天更加美好的坪北。

(作者系党政办公室职工)

本文刊于2017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我深爱的坪北

吴华锋

时间过得真快,我离开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坪北已经一年多了。今年8月,坪北油田合作开发20周年,开展第三次“感动坪北”人物评选活动,我有幸入选,受邀参加庆典。

坪北给我留下了太多回忆,是我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为此而骄傲。十六年弹指一挥间,一路走来,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从一个采油“门外汉”逐步成长为一名采油高级工。我所管理的平台多次被经理部评为“党员示范平台”“党员先锋号平台”“现场管理标杆平台”等,我个人也获得“局模范共产党员”“双文明先进个人”“经理部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因为有了收获,我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展示的平台。坪北采油平台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好每一口井和每一台设备,使其处于最佳状态。设备的一些细微变化,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一天早上测抽油机电流时,我发现有一口井左侧曲柄销轴承运转声音有些异常,有摩擦发卡的声响,走近后发现曲柄销轴承已经破裂松散,我迅速采取了停机措施,立即打电话通知区部值班干部来处理,并配合大班更换了曲柄销轴承,避免了一场安全事故。

2014年,我被选拔为管理区综合采油班班长。综合班是全区的心脏,要求基础知识过硬、技术熟练的人才能胜任。我深知自己的底子薄,面对挑战我心里直打鼓,领导安慰我说:“华峰你不要有顾虑,我们都会支持你的。”既然干了就要把工作干好,我为自己制定了一套学习计划,白天我跟着生产主管跑线了解每个平台井的开采井况及维修情况等,晚上向技术员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终于掌握了全区的设备维修知识及油水井分析管理要点。

采油管理四区是坪北油田较偏远的一个区,点多、线长、面广。平台分散,每年全区一百多台设备的保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每次的设备保养工作需要全体人员配合协调好。每次维修保养设备前,我先要备齐备足各类工具,制定好各种措施。一大早,我将所需工具用具装车,吃过早饭,直奔事先商量好的平台。卸完车,保养设备之前我会开一个班前安全会,然后分派工作:老刘年龄大就不爬高了,给电机、刹车打黄油;小李更换曲柄销黄油及检查减速箱机油……分工完,做好了停机准备,我迅速系好安全带爬上抽油机,熟练地干起活来。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言说。

我深爱你,我的坪北!你给了我丰富的人生阅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教会了我努力、拼搏、向上,教会了我诚信、团结、友善,让我的生活更安定、更充实,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虽然我已离开你,但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你,愿你的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系曾在坪北会战的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11月6日《江汉石油报》

高原上,那红色的石油

吴杰华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日子里,黄土高原依然有着些许荒凉与萧索,以它特有的雄浑与苍凉展示其独有的魅力。上天是公平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地火在地层深处熊熊燃烧点亮了找油人的希望,让一批批江汉儿女从江南水乡来到风沙弥漫的黄土高原,把对石油的热爱融入生命中,因为这段会战经历拥有了人生的大气与丰盈。

记得五年前那个雪天,我们一行六十多人乘坐大巴车赶往坪北经理部基地。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颠簸前行,两边是绵延不尽的黄土高山,冬天的风搅起漫天的黄沙,让人感到震惊与荒凉。由于刚离开美丽的家乡和亲爱的家人,我们的心情都有些许复杂与沮丧,或许是由于天气寒冷的缘故,每个人的心都有些难过。下午四点半,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人感到无比温暖。震耳欲聋的欢庆锣鼓声响彻云霄,欢迎的人群以陕北特有的腰鼓迎接新同事的到来,这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从此,我们在这里开始了石油会战生涯。

由于我经常去借书的缘故,有幸结识了图书管理员郭胜。他话语不多,为人热情而淳朴,每天总是一套红工衣。直到有一天,人家告诉我他曾是护油英雄,那一刻,我内心无比激动,因为从未听他提起过。十多年前的一个深夜,在平台当采油工的郭胜,在面对三名不法分子闯进来盗抢原油的时候,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勇斗歹徒,导致他右眼永远失去了光明,被迫摘除,左眼视力也从1.5降到了0.8,残疾等级诊断为5级。因为石油,苍茫的大地为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因为石油,我们选择远行抛妻别子;因为石油,我们中很多人付出了血的代价甚至生命。

如果你没有参加过石油会战,你或许永远无法体会到舍小家、为大家的深刻内涵。坪北石油人大多过着有家的单身生活。在回家团聚的日子里,我们会无比珍惜与家人相处的分分秒秒。我的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父亲于十多年前就离开人世,她长年一个人过着生活。我和母亲有个约定,我每次离开家门来坪北不允许她送,怕她难过。今年春节,我休完假准备第二天赶往单位,当我们一家三口在母亲那里吃完晚饭,即将开车离去时,我透过车窗看见母亲满头银发在风中像怕冷一般蜷缩着,泪水很快从眼眶滑落,我用哽咽的声音低声说道:“妈妈,儿子不在家的日子里,您多保重身体。”母亲当时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是啊,在万家团聚的时日里,在举国同乐的时候,我们会战儿女大多与石油相伴,坚守平台坚守阵地,为了兑现那份对石油的承诺付出得太多太多!

风自高远的地方吹过来,置身于黄土高原,你才会了解皇天厚土,才会真正理解石油人的故事。去年夏季,十多岁的儿子来坪北探亲,我和他朝夕相处。我是“油二代”,我特意把儿子带到采油平台向他介绍石油的来龙去脉。在平台上有油井在进行措施作业,夕阳中,那一片撒满大地的霞光,让石油沐浴在辽阔的辉煌之中,那一座座伸向大地的井架,让石油人的身影更加雄壮。

儿子问我:“爸爸,石油都是黑色的吗?”

我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不,石油更多的是红色。”

儿子惊愕地望着我,他一直以为石油的颜色是黑的,它的黑是最正宗的陈酿色。但是,我在一家石油纪念馆里,看到了不同色彩的石油:黑、黄、绿、无色、红。尤其是那次在安塞油田好汉坡陈列馆参观学习时,一张照片深深地吸引住我:一位采油工为了保护石油与歹徒搏斗时英勇牺牲了,他身着鲜红的工衣静静地躺在大地之上,画面震颤人心。那一瞬间,我被这“红”震撼了,我被这“血脉”一样的红震撼了:那是大地母亲的胎血,那是共和国血管里流动的命脉啊!如果不是刻意将“红”外延化,石油的成色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色谱。

从那以后,我读懂了高原上石油的颜色,不仅有单纯的黑色,更有熠熠生辉的红色,那是石油工人红工衣的化身,那是高原红的延伸,那更是江汉儿女用拳拳赤子之情产业报国的一颗红心呀!

(作者系党政办公室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4月2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坪北情深

贺灿

坪北地处安塞坪桥以北,这个就连地图上都找不出名字的地方,却在江汉石油版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二十年前江汉油田600多名将士满怀着热情,奔赴黄土高坡,坪北成为江汉新的战场。

二十年来,一波又一波石油人薪火相传,离开年老的双亲、亲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用辛勤的汗水,无悔的执着,守望着这一片石油热土。

坪北油田是典型的特低渗、低压、低产岩性油藏,被地质专家形象地称为“在磨刀石里找油”,在64平方公里的范围,平均单井日产0.7吨,油井无自然产量,被称为世界级的开发难题,尤其近年来国际油价低位震荡,给坪北油田开发带来了极大挑战。坪北石油人不畏艰难,迎战“寒冬”,坚持低成本战略,精细化管理,使原油连续保持着稳产,经理部连续五届获得“先锋采油厂”称号,并荣获中石化“红旗采油厂”的殊荣。

坪北这片贫瘠而多情的土地,给参加过会战和开发的江汉人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一片蔚蓝的天空,一口口油井,一个个平台,一条条地质曲线,还有那井路上的一棵棵树木,采油平台旁的一朵朵小花、一棵棵小草无不让石油人魂牵梦萦。

坪北的夏天是最热闹的时光,千里之外的妻儿来到这里团聚,其乐融融。傍晚时分,凉爽的微风里,牵着爱人和孩子的手漫步在星光下,感受着难得团聚的美好和幸福。坪北的冬天来得特别早,漫天飘舞的雪花和刺骨的寒风都阻挡不了上产创效的激情。坪北以家园文化温暖人,增强发展的凝聚力,把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中,修建塑胶篮球场、羽毛球馆等,坪北成了我们温馨美丽的家园。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石油西行者的里程碑,坪北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与情感,书写了太多的不平凡。回首往昔,展望未来,坪北,是江汉石油人的一座丰碑,是对石油色彩的再度描绘,是坪北将士走向未来的新征程。我们要继往开来,以更执着的石油精神披荆斩棘,继续前行。

(作者系采油管理三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10月25日《江汉石油报》

初识坪北

张涛

对黄土高原的向往,首先应该是源于革命圣地延安,还有那一首首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1998年,因了“坪北”这个地名,使我对黄土地有了更多的关注。

记得坪北油区开发初期,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过在那里会战的朋友,坪北到底在什么地方?朋友们告诉我,坪北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坪桥镇,因为在坪桥镇以北,所以叫坪北。一直以来,我始终无缘踏上那片土地。

2016年初夏,仿佛不经意间,我突然与坪北结缘,而且是很深的缘。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往坪北经理部工作。

车轮飞驰,一路朝着西北方向奔去。汽车驶过延安后,黄土高原的地貌已然呈现在我眼前。恍惚中,我感觉已经看到了宝塔山,喝到了延河水,激动的心也随之加快了跳动。

当踏上向往已久的黄土地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着,如一个懵懂的少年四处张望。蓝天白云、沟壑纵横、沙棘遍地,一切都如画般美丽。经同事介绍,我得知夏天是坪北最美的季节。在几代坪北人的努力下,这里的黄土地逐渐变得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已是大为改观,工作和生活条件与会战初期相比好了许多。这里的一切,都令我这个长期生活在江汉平原的人倍感新鲜。

然而,当初来的新鲜感过去后,日常生活的极大不便让我感到失落和寂寞。这里远离家人和朋友,在工作和生活条件已大为好转的今天,依旧没有商场,没有酒店,没有银行,没有邮局,没有歌厅,一切都没有。经理部基地所在的赵家湾村有一个小商店,被大家戏称为“赵家湾商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家村头小卖部。这一切使我感到无所适从,难道这就是我将要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有的坪北精神一点点感染着我。在这里工作的江汉人远离酒桌,却时常与书桌保持着零距离;远离浮躁和喧哗,却与运动场馆离得很近。闲暇时,大家都在静静地看书,做着读书笔记;每到傍晚,山坡上、步道边,四处点缀着一抹抹红工衣,给单调的黄土地增添着一丝丝靓丽。这一切,促使着我慢慢静下心来,开始学着做一名“坪北人”。

工作之余,同事们陪着我散步、爬山,用镜头记录着坪北的美丽风光。当我气喘吁吁跟不上他们的步伐时,大家总是停下来笑着提醒我,慢一点,不要着急,这里是高原,要适应一段时间。在他们的言谈中,我不时听到白猪峰、土匪洞、黑风口、一棵树、蛋糕山等奇怪的地名。

当我行走在一个个采油平台时,平台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更是令我心生敬意。这里的平台大多实行的是一人一台,守台职工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和孤独,常年与犬为伴,把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底,为坪北,更是为江汉油田的原油生产默默地工作着。走进他们简陋的宿舍,在床铺和饭桌上,我常常能看到他们正在阅读的书籍和书写的读书笔记。这在许多地方是难得一见的。

夜深人静时,我和同事们前往平台巡查。当车灯划破夜空,远处呈现的是若隐若现的山影,路边是深不可测的沟谷,使我这个长期生活在平原的人感到一阵阵地紧张。车轮带起的尘土不时扑面而来,即使是坐在汽车里,还是呛得人无法呼吸。每到一个平台,伴着阵阵犬吠,守台职工总是带着期盼的眼神快步出来迎接我们。落座后跟我们聊着工作、聊着家庭、聊着天南地北。当我们离开时,又是那么地依依不舍,把我们送出很远很远。

后来每每与同事们谈起上平台的感受时,我总是提醒大家,要多到平台去。这不只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重要的是能够经常陪着守台职工拉拉家常、聊聊天,哪怕能稍许缓解一下他们的寂寞与孤独,也是值得的。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了解定会逐步深入,还会有更多的感悟。正是坪北人甘于寂寞、乐观向上、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已多年懒于动笔的我又拿起拙笔,总想写点什么。那就是要把自己在坪北经理部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江汉石油人在坪北的工作、生活状态,以表我对所有坪北将士的敬意。

(作者系护卫大队职工)

本文刊于2016年9月3日《江汉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