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不要告發作弊的同學?
道德判斷的區別和運用
每天我們都要思考很多問題及作出不同判斷或決定,其中有不少是屬於道德方面的判斷。例如:同學作弊,要不要告發他呢?有些比較具有社會性的,例如,死刑應否禁止呢?有些則有政治色彩,例如,國家應否參與別國的戰爭呢?日常生活中,我們根本無法避免作出道德的判斷。
■ 如何區分道德判斷(moral statement)?
道德判斷是一種價值判斷,除了道德之外,至少還有兩種價值,分別是審美和實用。換言之,有三種價值判斷。試看,下面哪一句是道德判斷:
倫理學要處理的就是道德的判斷。
有些字詞可以幫助我們辨認道德判斷,例如「應該」、「對」、「錯」等等,可稱之為「道德指示詞」(moral indicator),如「我們應該孝順父母」中的「應該」。但存在這些字詞並不保證那句話就一定是道德判斷,例如:
●由九龍灣去炮台山,應該乘坐地下鐵。
●1+1=3是錯的。
「由九龍灣去炮台山,應該乘坐地下鐵」是一提議,但不屬於道德判斷,因為不乘坐地下鐵在道德上並沒有錯。同理,「1+1=3是錯的」中的「錯」亦沒有道德涵意,「計錯數」不是道德上的錯誤。所以,要分辨是否道德判斷,最終必須根據語意來決定。
■ 何謂判斷?
判斷是指有真假可言的語句。有些語句是沒有真假可言的,例如問句:「自殺是否不道德?」其他的如命令、請求和打招呼的語句都沒有真假值。
除了價值判斷(value statement)外,還有兩種不同的判斷,那就是事實判斷(factual statement)和分析判斷(analytic statement)。
事實判斷的真假基本上是訴諸經驗證據,例如「911恐怖襲擊發生在2001年」,只要翻查有關記錄就可知道這句話的真假。至於分析判斷的真假,單憑分析語句的意義就可斷定,毋需任何經驗證據,例如「911恐怖襲擊是道德上容許或者道德上不容許」,這句話經過意義分析之後就可判斷為真,因為如果911恐怖襲擊是道德上容許,它是真;如果911恐怖襲擊是道德上不容許,它也是真。這句話已窮盡了所有可能性。
判斷三分法
■ 事實和價值
價值判斷不同於事實判斷,不是訴諸經驗證據來斷定真假,例如「墮胎是不道德的」,沒有任何經驗證據可以支持或反對這句話,我們必須提出理由;換言之,我們要給予論證,下一節會討論道德論證。
雖然價值判斷不同於事實判斷,但經常有人混淆這兩種判斷,例如,有研究指出(一般來說)男性的批判思考能力優勝過女性,這是事實的判斷;但有人卻以為這句話是歧視女性,那就是混淆了事實和價值。
當然,事實判斷跟價值判斷並不是毫無關係。很多道德的爭論只是源於大家對事實判斷有分歧,背後的價值觀其實是一樣的,例如很多人以為「人有人權」是事實判斷,但其實是「價值判斷」,真正的意思是「人應該有人權」,沒有任何經驗證據可證明其為真,我們必須提出理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