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童年:如何做更成熟的父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不该消失的联结力

生命有了一次联结

三岁多的吉吉从楼道里静静地走下来,他在找熟悉的老师。这是一个不说话的小男孩,父母与医生给了众多猜测。在一阵阵的恐慌与担忧中,“自闭症”这三个字很自然也很隐秘地安在了吉吉的头上。

从入园的第一天起,他就只跟着一位他喜欢的园长待在办公室里,也许是因为园长友善,又或者是因为园长穿着与妈妈相仿的碎花上衣。总之,有这样一位园长,吉吉很安心。

吉吉站在一脸疲惫的园长面前依旧不语。看着吉吉可爱的样子,园长低声说:“吉吉,老师今天很累,你自己去玩会儿吧!”

吉吉并没有走开,而是依旧静静地看着园长,他的眼中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就在园长疑惑的时候,他突然伸出小手,柔软而宁静地捧住了园长的双颊。这出乎意料的举动,让这个三十岁的园长愣了一下。紧接着,他缓慢而轻柔地将头靠在园长的肩上。

一股暖流涌过,那一刻,吉吉和园长都在发光。

吉吉就这样静静地趴在园长的肩头。过了一会儿,他再次宁静地抬起头来,看着园长有些潮湿的眼睛,久久没有移开。一种来自心的联结发生着,它超越了语言,以一种很深又很柔软的心灵碰触呈现,就如同心被亲吻了一下。更准确地说,成人得到了孩子爱的滋养。

联结不是来自头脑,而是由身心引发的一种深刻而清晰的体验。只有孩子才会如此快地进入这种深层次的联结。

爱的能力

美丽的秋老师走在幼儿园的楼梯上,迎面走下来两个孩子。“早上好!”秋老师微笑着和孩子目光对视。“早上好!”走在前面的那个孩子看着老师,大声回应道。随之,秋老师的目光移向后面那个孩子,说:“早上好!”孩子并没有回复,只是深情地看了秋老师一眼,然后继续走下楼梯。

看着后面的孩子没反应,前面那个孩子站住了:“老师,他还没向你问好呢!”秋老师笑答:“他问了,他在用眼睛向我问好。”后面那个正在下楼梯的孩子迅速回头,深深地凝望着秋老师,那眼睛分明在说:“你读懂了我的心。”然后一转身,如小鹿一般宁静而优雅地走了,脸上洋溢着被理解和被发现的满足感。

如果说,孩子天然拥有这样的联结力,那么曾经在童年的你也不例外。而今天,当你为人父母,却为何丢失了这样可贵的爱的能力?

生命的两条轨道

“六一”儿童节,妈妈陪安琪儿去幼儿园过节。上午10点,办公室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孩子们自己挑选奖品,拿到奖品后便迫不及待地与父母分享。

小小的礼物,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打开礼物,兴奋地触摸和探索,这就是孩子,他们与自己内在的需求紧紧相连,他们活在当下。

“妈妈,妈妈,快一点,不要打了!”循声望去,是三岁的安琪儿,只见她一手拎着自己的相框,一手拉着妈妈的手,还拿着自己的领奖票。妈妈正在打电话,安琪儿使劲往前拽着妈妈,妈妈的身体却微微向后趔趄着。看上去,妈妈和孩子身体的力量正好相反。

队伍越来越长,安琪儿更着急了,一个劲儿地喊着妈妈。但妈妈此刻却全神贯注地打着电话,对孩子的感受浑然不觉。

老师走上前去,快要靠近安琪儿时,安琪儿马上大叫起来:“别碰我,我要妈妈,你走开!”看来她很清楚老师的动机。

妈妈停下来,但电话依旧没有结束,情绪似乎显得很激动,丝毫没有察觉到老师和安琪儿之间的事情。老师只好站在一旁,看着孩子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妈妈。

安琪儿一会儿拖着妈妈,一会儿又推妈妈。妈妈的身体在推搡中趔趄着,眼神似乎在说:“你等一下行不行?!”安琪儿无奈,只能努力让自己安静下来,等待妈妈。

显然妈妈的电话内容很长,好像与对方有些争执,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着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安琪儿更加焦急了。突然,她转身使劲推了妈妈一下。由于用力过猛,自己手中的相框“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包括安琪儿和妈妈。有三秒钟的沉寂,孩子们都本能地靠向自己的父母。安琪儿吓坏了,望着妈妈,眼睛里充满了惊恐。

妈妈似乎并不懂得安慰孩子,她自己的情绪也忍不住爆发了:“让你等等,你就是不等,看,拉,拉,这下打碎了吧!我说了,打完电话就去,你怎么不听话呀!”说着,一下甩开了孩子的手,独自走开。

安琪儿再也无法压抑自己的委屈,大哭起来。她挣脱我的怀抱扑向妈妈,但此刻的妈妈也被情绪所困扰,依旧不停地抱怨着。

妈妈的愤怒与孩子的委屈,将这对母女一起卷入强烈的情绪中,就像两个孩子在赌气。

创造了生命,却为何失去了与它联结的能力?

这些年来,类似的问题使许多父母越来越困惑。年轻的父母努力工作,拼命赚钱,想用自己的付出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不就是爱吗?但这份爱为什么让我们与孩子越来越远?

礼物就是孩子的天使。它代表着一份对新事物的好奇,一份内心可以体验到的爱。安琪儿就处在这样的内心需求中,并把这一需求表达了出来。她不明白,为什么对于自己来说如此重要的事情,妈妈却丝毫不关心;为什么一个电话可以聊那么长时间;为什么在自己情绪最坏的时候,想从妈妈那里得到抚慰却屡遭拒绝和指责。

父母则处于完全不同的“频道”,他们习惯于通过物质利益来判断事情的重要性。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条件的爱才是他需要的。孩子对成人世界还一无所知,自然不能理解这一通电话可能牵扯到一笔很大的利益,也不能明白妈妈在百忙中抽空陪伴自己的心意。

孩子的需求与成人所给予的爱,就这样在完全不同的两个频道,各自上演,却始终没有交集,不能对接在一起。

这正是孩子与父母的困惑。父母挤出时间陪伴孩子,但孩子却未被滋养到,这是因为在陪伴中没有联结。真正高质量的陪伴,需要放下自己的事情,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心。在这样的状态中,关注孩子所关注的事情,看见孩子的需求,这种陪伴即便时间不长,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显然,安琪儿的妈妈和众多父母一样,对孩子的内在情绪与需求处于完全未知的状态。一对本该天然就能联结的母女,却始终处在无法沟通的两个频道中,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