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称人胸挂蛋,孩儿“滚”个夏
立夏日时有一项十分有趣的习俗——称人。称人,必得以传统杆秤称,一般在空地上架起一杆大木秤,秤钩上挂一把椅子,大家轮流坐到上面,称一称体重。有的则悬大秤于院中大树树杈上,男女皆称,其中以称老人和孩子为主。还有的挂在屋内的房梁上,妇女之间互相称量,所谓“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清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立夏》)。
待来人坐上秤,司秤人一边调节秤砣在杆秤花星上的位置而使杆秤平衡,即俗称的“打秤花”,一边说吉祥之语。称老人时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时要讲“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若上秤的是个小孩子,要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亦有讲究,只能“里打外”,不能“外打里”,即秤砣只能往外移,不能往里移,意为只能加重,不能减轻,不然则视为不吉利。如果称出来的斤两尾数恰好逢九,则必须多报一斤,俗信以为九代表尽头,不吉利。有的地方给小孩子称重时,还会在小孩子口袋里放两块石头,不光为增加体重讨个吉祥之意,还有长寿之意。不过时至今日,世人多以瘦为美,称人报数着实考验司秤人的机敏。
关于此俗的来历,民间传说与三国时刘备之子刘禅——“扶不起的阿斗”有关。相传三国时,刘备因为常年征战,便命武将赵云护送自己唯一的儿子刘禅去东吴,交与孙夫人抚养。刘禅到达吴国时正好是立夏日,孙夫人一见刘禅便十分欢喜,可又忧心照顾不周,落下后娘不尽心的话柄。于是,孙夫人当着赵云的面,用秤把刘禅称了称,到了第二年立夏日,又给刘禅称体重,然后告知刘备,以示自己精心照料之意。
半山立夏称人 杭州拱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流传在杭州一带的“称阿斗”传说,故事情节发生了变化。内容为三国时魏国司马昭发兵灭了蜀汉后,刘禅被俘。司马昭为了安抚蜀地人心,承诺会善待刘禅,不让他变得消瘦,并于立夏日当着一众蜀汉降臣的面命人给刘禅称体重。此后,司马昭每年立夏都要给刘禅称体重,并将其体重数值公之于世,以供天下人监督。
称人的习俗起于何时、何地,已难以追溯,且江南各地对立夏称人的寓意说法不一。苏州一带,人们认为此举可以观察夏季身体的变化,保持健康。清人顾禄《清嘉录》“秤人”条记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杭州一带,人们认为立夏称人是为了了解过去一年的身体情况。清代诗人吴曼云《江乡节物词》的小序中云:“杭俗,立夏日,悬大秤,男妇皆称之,以试一年肥瘠。”上海一带,人们则以为此举可以防止疰夏,保持身体健康。
立夏日有吃蛋的习俗,俗话说“立夏吃蛋,石头踩烂”,意思是说立夏时吃蛋可以强身健体,预防夏日酷暑常见的食欲不振、消瘦倦怠等苦夏症状。立夏时所吃的蛋,种类不少,常见的有鸡蛋、鸭蛋和鹅蛋。立夏前一天,人们便会开始煮蛋。煮蛋时,水中要加上茶叶末或者胡桃壳,再放入料酒、盐、酱油、桂皮等,蛋壳在沸腾的汤汁中渐渐变红,满屋充溢着香气。
立夏之日,家中长辈将煮好的蛋装入五彩丝线编成的蛋套中,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垂在胸前。俗信以为“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且五彩线也有消灾祈福、消暑祛病的寓意。人们认为如此便可以无病无灾地“滚”(意即“混”)一个夏天了。在江南一些地方的方言中,“滚”与“混”发音十分相似,此俗也被笑称为“滚夏”。不过,孩子们得到这颗蛋后,并不急着吃,而是常常聚拢起来,拿各自的蛋,开始进行“斗蛋”游戏。
斗蛋游戏的规则很简单,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两两相拼,头头相撞、尾尾相击,一直撞到其中一方蛋壳破裂为止。如此这般,一个一个依次斗过去,蛋头胜者为第一,称为“蛋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称为“蛋小王”。斗蛋时,孩子们还会把自己的蛋装扮一番。其中,女孩常常在蛋壳上画小鸡、小鸭、小猫等图案,显得活泼可爱;男孩画的却是老虎、狮子、犀牛等力大无穷的猛兽,表达必胜的决心。不过,若是斗蛋输了,谁也不会垂头丧气,因为斗破的蛋总是在一片欢闹中被“堂而皇之”地吃了。正所谓“立夏吃一蛋,力气长一万”,小小的游戏满是吉祥的寓意。
半山立夏节孩子们斗蛋 杭州拱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