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造型的手法
摄影造型是在二度空间里创造三度空间。摄影艺术的瞬间造型决定了造型中对动态、神态、形态的要求更高,拍摄者应做到技术运用纯熟,不能临到现场再反复推敲,否则必定会错失良机。
学习摄影造型,深入现实生活是基础,但钻研技术,运用好艺术表现手段也非常重要。不断学习,刻苦练习基本功,方能使自己在面对复杂的生活时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画家李可染先生曾自刻一方“七十始知己无知”的圆章,还另有“白发学童”、“千难一易”等自勉章。先生虽才智过人,还自称“学童”,其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实为可贵。
学习摄影造型,要能做到“匠心独运”。
标新立异,要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和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精神。惊人之笔,非一日功夫;惊人之作,也非一日之劳。为此,在进行摄影艺术造型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比例的应用:摄影艺术中有关原理、技巧和方法的问题有很多,如视觉要素中的明暗、形态、线条、质感、立体感、色彩等,主要是掌握正确的比例,目的是使画面取得均衡与和谐统一。其中往往需要有一个主调,它以一定的比例控制画面,可以是暗中一点亮,也可以是红中一点绿,形成正常比例中的夸张,形成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等诸种不同的关系。
图4 青春舞曲
郭准 摄
作者拟人化的手法是想象力的延伸。虚化的背景有“空白即画”之感。画面上半幅空白之处突出了主体形象,大块虚化的光斑成了画外之画,增加了畅想的幻境。
(2)想象的延伸:一幅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一览无遗还是回味无穷,体现着作者艺术思维的深度。要让人们在有限的画面形象中得到无限的启迪,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叩开心灵之门,激发起作者和欣赏者的感情共鸣,以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这就要求作者把来自生活的诗情充盈在所创作的艺术形象中,表现的手法要含蓄、深刻,意义才能深远。
(3)秩序的产生:作者对画面的人物形象要充分地认识、理解,要围绕主题思想精心雕琢。
摄影创作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完整而有序的过程,即:面对无数生活中的形象→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创作典型的艺术形象。
秩序的产生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选择,而不是随意地信手拈来。画面的秩序要有章法,谁主谁次、谁先谁后、谁强谁弱等,都要交代清楚。
摄影者要使一个主题获得理想的表现,使之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就要在生活实践中锻炼自我的审美能力和对事物本质的挖掘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视觉上的自我判断力和艺术表现力,包括自我的视觉思维能力、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打破常规,出手必新,这也是对摄影者的职业要求!
如何运用摄影造型语言,首要的就是观察和选择,即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在选择中进行筛选。
图5 洞天
李东 摄
茂密的枫树林,上不见天,地上满是落叶。如处理不当,会有密不透气的感觉,产生压抑感。而此画面在处理上有特色,地面路两边的斜线引向远处的中央视点上,露出了蓝天、白云,畅飘深远,别有洞天,令人有一种明快的感觉。地上的落叶现出初秋景象。用镜头筛选被摄体,突出了主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