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经济学分析:以浙江湖州的特色小镇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我国以及浙江湖州的特色小镇建设

一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不仅东部和西部的差距很大,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很大,就是一省之内的差距也很大。省内差距最大的是四川省,2016年成都市的GDP是12170.2亿元,而阿坝州的GDP只有281.32亿元,前者是后者的41.7倍。收入低的地区人口就会向收入高的地区流动,去找工作,这就造就了世界奇观的“民工潮”,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人口不堪重负。推广特色小镇建设的一部分用意在于分流大城市人口,减轻城市人口压力,吸引农村人口进镇脱贫,以此拉动投资,提高城镇化率。

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战略。我国要想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就要提高农民的收入;而要想提高农民的收入,土地就必须规模化经营。我国耕地本来就不多,实现规模化经营以后,那么多农民到哪里去?只有到城镇去。城镇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人口多了以后服务行业就可以发展起来,居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后半程,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很难按照原有速度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工业化也很难延续简单的规模扩张路径,我国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个关键点上,从浙江开始的特色小镇建设逐渐兴起,使我国的城镇化适逢“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既可以为农村人口就近找到出路,又可以为城市产业外溢找到出口,特色小镇的发展很快就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以及广大城乡居民的欢迎。

二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不同阶段

特色小镇在我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民间兴起、政府引导、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民间兴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邻里之间的攀比心理和“羊群效应”,村里或者镇上一旦有人生产或销售某种产品发了财,其他人便纷纷仿效,也生产或销售这种产品,结果就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它的好处:由于离得近,便于相互交流和学习;又由于是乡亲,相互信任,便于分工合作和借贷。结果城乡经济就发展起来了,生产形式由家庭作坊演化成企业,生产过程由生产整个产品细分为只生产零部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起初“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围绕着农业进行的,后来发展到工业,并逐步演变为形形色色的产业集群和开发区。20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和生活条件以及生态环境都有了要求,这时小镇的经济状况也有了改善,有能力进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了,一些小镇还利用特有资源发展起了服务业和旅游业,特色小镇便逐渐形成了。

第二阶段:政府引导阶段。2014年,浙江省政府政研室开始了特色小镇的研究工作。2015年4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随着浙江省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的浙江模式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并在中央财办《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特色镇发展”的要求。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这使特色小镇建设从浙江迅速推向全国,紧接着河北省、安徽省、甘肃省、天津市等省(市)纷纷出台了特色小镇相关政策文件。然而,各地一直混淆特色小镇的概念,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颁布,首次界定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避免了概念混淆。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明确提出了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等要求。在政府引导下,各地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出现了一批像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这样的享誉国内外的特色小镇。同时,概念不清、盲目发展及房地产化不良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纠正。

第三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颁布,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严格遵循发展规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绩债务风险为底线,以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典型引路机制、服务支撑机制为重点,加快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新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4月,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召开,会议强调要“慢工出细活”,把提高特色小镇质量放在第一位。这表明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三 浙江湖州的特色小镇建设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湖州市的特色小镇建设又走在了浙江省的前列。目前,湖州全市共有14个省级特色小镇,其中省级验收命名小镇1个: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8个:湖州丝绸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吴兴美妆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安吉天使小镇、德清通航智造小镇、长兴太湖演艺小镇、南浔智能电梯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5个:安吉影视小镇、湖州智能电动汽车小镇、湖州太湖健康蜜月小镇、吴兴原乡蝴蝶小镇、长兴乡村民宿小镇。

自2015年特色小镇工作启动以来,在湖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湖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梯度培育、上下联动、滚动推进的要求,以“五个强化”统筹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湖州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产业培育,着力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产业发展高地

特色小镇始于产业,也应成于产业。湖州市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围绕小镇产业定位,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基金带动等举措,招引和培育了一批高质量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向小镇集聚。小镇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加快延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如82家丝绸及关联企业入驻湖州丝绸小镇,为众多丝绸企业提供设计样品的打样中心主体即将建成,融丝绸文化旅游与时尚设计于一体的产业基本形成;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形成了涵盖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长兴新能源小镇吸引了太湖能谷、英纳威等一批新能源大好高项目落户,产业链逐步走向中高端。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15个特色小镇已引进企业2093家,建立创业创新基地20个,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2.15亿元;小镇税收平均增幅超过20%,其中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连续5年实现翻番。

(二)强化政策供给,着力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资源要素汇聚地

小镇建设发展初期,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湖州市在国家和省特色小镇政策红利的基础上,采取“普惠+专项+一镇一策”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特色小镇扶持政策体系。如市、区(县)全部出台了综合性和金融、人才等专项特色小镇扶持政策,在财政资金、土地指标、投融资等十余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此外,各地还分别出台了含金量更高的“一镇一策”,如通航智造小镇的《通航政策十条》,对入驻小镇的通航制造企业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安吉两山创客小镇对入驻的创客团队可提供最大500平方米最高5年的免租办公用房。通过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集聚,为小镇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强化改革创新,着力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改革试验地

坚持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都可以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法规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一是人才改革,将特色小镇纳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政策试行范围,并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人才资源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目前,小镇已集聚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929人。二是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将小镇打造成营商环境最好的区域。在全省率先完成创建类小镇区域能评、环评等“5+X”区域综合评估;新增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制度供给,宗数占比、面积占比均达100%,实现“标准地”全覆盖;除特殊情况外,小镇新增工业项目基本实施承诺制,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四)强化项目建设,着力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阵地

湖州市创新建立了项目推进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了“谋划储备一批、前期报批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运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二是建立了项目亮晒、集中开(竣)工、立功竞赛、督导点评、年终考核等比拼机制;三是建立了项目用地、用能、融资等要素保障联动机制;四是建立了领导联系项目、分级协调问题等“店小二”服务机制,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产。截至2018年年底,15个小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8亿元,镇均投资规模超过30亿元,其中长兴太湖演艺小镇2017—2018年两年就完成近100亿元投资。

(五)强化功能配套,着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样板地

特色小镇要求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湖州充分结合各小镇的产业特色、资源禀赋、文化基因等,在功能融合上做足“加法”和“乘法”。全市已有9个小镇完成3A以上景区创建,其中4个获评4A景区;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电梯博物馆、地信科技馆等一批兼具研学旅功能的小镇客厅及文化设施相继建成;餐饮、娱乐、购物等功能配套加快建设;各小镇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对外发布消息。小镇的功能渐趋完善,形态越来越美,知名度影响力越来越大。截至2018年年底,累计接待游客达2338.46万人次;承办了一系列重量级会议,联合国首届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全国首届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会议都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召开,化妆品行业领袖峰会永久会址落户吴兴美妆小镇。

但是,就现状而言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产业层次有待提升。湖笔、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处于相对萎缩态势,产业规模小,技术发展相对缓慢;智能电梯、化妆品等产业处于中端水平,与国际知名品牌存在差距;新能源汽车产业缺少整车企业带动,未占领产业高端层次。二是项目投资有待提速。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社会资本投资意愿降低,导致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出现前期项目多于在建项目、谋划项目多于实施项目的现象,部分项目未能有序推进。三是人才支撑有待强化。特色小镇整体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数量相对较少,熟悉镇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管理人才相对短缺。四是创建机制有待完善。组织领导方面,市级层面虽已建立特色小镇创建的组织领导机构,但部门协同参与力度仍需提高,县区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以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的联动合作模式亟待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