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解(2015年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乾:元,亨,利,贞。

本义曰:“六画者,伏羲所画之卦也。”“”,奇也,阳之数也。乾者健也,阳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画卦之名也;下乾内卦也,上者外卦也。经文乾字,六画卦之名也。伏羲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偶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见阳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拟之于天也。三画已具,八卦已成,则又三倍其画,以成六画,则拟于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画皆奇,上下皆乾,则阳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后可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义,余卦仿此。

本义解经之辞义,即所谓文王之易也。孔子盖以为天之生物,四时行,百物生,而元为生物之始,亨为生物之通,利为生物之遂,贞为生物之成,故以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乾,健也,健则不息,故四德由元而亨、而利、而贞。始则有终,终而复始,如环无端,无有止息也。惟其无息,而乾之健,更为昭著矣。中庸曰:“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是以元亨利贞健运不已,而乾之所以为乾可知矣。学者观乾之象,而玩其辞,则道体可识,而作圣之功,可于此取法矣。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此夫子释经之辞(彖传—孔子著),而赞乾之元也。乾元天德之大始,万物资之以为始者也。始则有终,元亨利贞,乃天德之始终,而悉统于元,由元而亨而利而贞,周而复始,而天之生物之功,无有已时,此乾元所以统天也。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释乾之亨也。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气交,云行雨施,万物被其滋养,流露形迹,此时雨之化,品物所资以长养壮大者也。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此言学易法天之事也。圣人观乾之象而玩元亨利贞之辞,则知天德至刚,健而不息,贞下起元,终则有始。大明终始,乃见卦之六位,各以其时而成潜、见、惕、跃、飞、亢之六龙,因自审其所居之时与地,乘此六龙以运用天道,而不失其经纶参赞之时焉,乃圣人之元亨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

此释乾之利贞也。本义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太和,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保和者,全于已生之后。此言乾道变化,无所不利,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以释利贞之义也。”

变者化之渐,言量变也,其变渐以微,时时在变而未易察也。化者变之成,言质变也,突尔而化,迥异于昔也。乾元始物,非能遽而成形也。由无形渐至于有形,其间须经历无数岁月,及其即化,则形定矣。万物之生,由二气、五行之精气聚合而成形,而元亨利贞,乃乾始所以大生之理,周子所谓无极之真也。无此则阴阳五行之气,愆忒不定,而不能以生物矣。此有生之类所以无不禀受此理,而各正性命也。保和太和,物之所以自成,有性命而不知保和太和,则无以自全,而生理或几乎息矣。罔之生也幸而免,圣人之言,为禁深矣。夫人生而不得贤师友以教育而辅导之,能自知保和太和以自全者盖寡矣,可慨也夫。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此言圣人之利贞也。圣人首出庶物,经纶天下,犹乾道之变化也,圣化所及,人人自新,渐至九族既睦,百姓昭明,万邦协和,黎民於变时雍,则万国各得其所而咸宁,犹万物各正性命而保和太和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此夫子观乾之象而取法乎天行(大象—孔子著),示人以希天之学也。天体之行,无所止息,乃乾之象而健之至也,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而天理流行,如川流之不舍昼夜,则其自强不息,一如天之健行也。

初九,潜龙,勿用。

此周公所系之辞,以断一爻之吉凶,所谓爻辞者也。初九者,卦下阳爻之名。凡画卦者自下而上,故以下爻为初。阳数九为老,七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阳爻为九,以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故也。故凡筮得乾卦而初爻变者,既为初九,当观其象而玩其占也。乾卦六爻皆阳,天之体也。天道善变而莫测,故乾之六爻,皆取象于龙,以龙为阳物而善变故也。初九居卦之下,如龙之在渊,隐而未见,故其象为潜龙。有龙德而未见知于世,处在侧陋,未可施用,故其占曰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二谓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后仿此。九二出潜离隐,为见龙在田之象,其德刚健而中,足以辅世长民,身虽在田,而德泽及于物,物所利见,此大人之德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正谓大人之德及于民,人所利见也。本义曰:“此以爻与占者相为宾主,自为一例,若有见龙之德,则为利见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阳爻;三,阳位。以九居三,重刚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安得无咎,然在乾体,龙德善变,故能资其刚健之性,终日乾乾不息于诚,至夕犹警惕不懈,日夜忧勤惕厉,以进德修业,则在彼无恶,在此无斁;故虽处危地而亦无咎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以阳处阴,刚而能柔,居上之下,又当改革之时,进退未定,有待拟议,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或跃或在渊,惟欲及时,进退无恒,义之与比,仕止久速,不失其时,故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为圣人在天子之位,以行其道于天下,而民莫不仰其德。犹如飞龙在天,兴云致雨,以润泽下土,故其象为飞龙在天;而其占为利见大人。盖大德之君,天下所利见,而圣天子在上,又利见夫在下之大人,以共成巍巍之功也。

上九,亢龙有悔。

九既阳刚,又居乾卦之终,刚之极,亢之至,过于上而不能自下者也,故其象为亢龙,亢极则复,刚极则折,危势已成,能无悔乎?惟圣人为能随时处中,位愈高而德愈恭,必不至于亢而有悔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用六,为揲蓍筮卦之凡例。故阳爻皆用九,阴爻皆用六。所以不用七八者,则以占用其变,而少阴少阳不变故也。凡筮得乾卦而六爻皆变者,谓之用九,阳变为阴而成乾之坤,故为群龙无首之象。六爻既变,刚而能柔,吉之道也。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此以下皆夫子之言,以释象辞也(象传—孔子著),阳谓九,在下谓潜。阳处于下,为圣人处微之象,故未可施用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龙见地上,虽未飞跃而泽已及物,如圣人虽不在君相之位,而至诚动人,所过者化,其德施已普于物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反复,重复践履之意。君子于子臣弟友之道,反复践履,终日乾乾,忧勤惕惧,未敢或懈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时虽可进而犹疑之,不轻于进也,审慎如此,是以其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犹作也,飞龙在天,兴云雨以利天下,如圣人作而在君位,施仁政平治天下,而泽及万国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亢龙何以有悔?为其盈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盈则人恶之,鬼神害之,变生不测,如何能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天德纯刚,不可以为物先,故用九为乾之六爻皆变,刚而能柔,如群龙之无首乃吉也。盖阴阳相资,刚柔相济,则相反相承,若以刚用刚,则遇事不暇深思,而率意为之,其过必多,故当济之以柔,如群龙之无首则吉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此夫子以文言引申彖传之义,以尽乾坤二卦之蕴,而示人以学易之道也(文言—孔子著)。举此二卦以为例,余卦可类推矣。乾元为天德之大始,统天之始终,而为善之长也。元亨利贞,乾之四德。元者,生物之始;亨者,生物之通;利者,生物之遂;贞者,生物之成。始于元而终于贞也。乾之四德,无有不善,而元为之始,故为善之长也。物之生长,至于亨通之时,则无不嘉美,故曰:嘉之会也。利者宜也,物生既遂,各得其宜,不相妨害,则是义之和,而无不利也。贞者,正而固也,物生既成,实理备具,历尽风霜冰雪,而生机益强;一旦怒发,金石为破;此谓贞下起元,而为众事之干也。此申言乾之四德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本义曰:“以仁为体,则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故足以长人,嘉其所会,则无不合礼,使物各得其所利,则义无不和。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弗去者也,固足以为事之干。”君子体仁,故爱人如己,视民如伤,至诚恻隐之心,不能自已。凡所以为民物谋者,无不尽其仁爱之诚,故足以长人。君子之道,礼义三百,威仪三千,动容周旋中礼,嘉美会于一身,所谓嘉会足以合礼也。君子之于民也,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之老老、长长、幼幼,使天下之人,各得其分之所愿,所谓利物足以合义也。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己正物正事事不离乎正,此之谓贞固。是故己身正,则身修而后家齐。邦国天下正,则国治而天下平。此内圣外王之事,而贞固实为之干也。元亨利贞,乾之四德,则天而天矣;君子体而行之,与天同德,则人而天矣。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龙德而隐,谓圣人在下,而世莫之知也,不易乎世,言不为浊世所移也,举世昏迷,独己醒醒,世弃伦常,己必讲明,人灭礼义己独遵行,此之谓不易乎世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故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即中庸所谓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也。道之将行,君子所乐也,则出而行之;道之将废,君子所忧也,则违而去之,行止必由乎道,确然坚守,举世莫能夺其志,潜龙之德也。遁世无闷,非忘世也,其悲天闵人之意,未尝一息忘怀。是以乐则行之,初非有心于潜也,不易乎世,不以世变而改其节也,忧则违之,不见是而无闷,虽举世非之,亦不恤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二龙德中正,常言亦信,常行亦谨,其于子臣弟友之道,尽其诚心,犹以为未能,故其德有进而无已。闲邪存其诚,视听言动,罔有非礼,则其诚自存。善世而不伐,谓圣人之行,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其盛德熏陶,四海风动,而自视阙如,犹恐不可以为人,岂知有可伐者乎?德博而化者,正己而物正,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不假尊位,而厥施斯普,是以身虽在田,而君德已著,物所利见,此九二之所以为大人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终日乾乾,君子所以进德修业也,内积忠信,主于心者,无一念之不诚,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见于外者,无一言之不实,所以居业也。知德之进,以忠信为至,而日进以至之;至诚如神,故可与几;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一念初萌,鬼神莫如,而己独知之;于是自省自验,至于无一念之不诚,则忠信为主,而德日进矣。知业之所修,以诚为终,而力行以终之,则言无不实,行无不中,可与存义矣。进德修业以主忠信立诚为工夫,亦以为本体,此悠远、博厚、高明之德,所以必由至诚无息以致之也。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本义曰:“内卦以德学言,外卦以时位言,进德修业,九三备矣,此则欲其及时而进也。”九四居上卦之下,当改革之际,进退未定之时也,故有或跃在渊之象。或跃者,其跃与否,无意必也。其所以上下无常,进退无恒,初非为邪而离群也。盖以时可进,而不急于进,将以自试其行之通塞,以为进退,故或之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以行其道于天下,故其出处进退,无适无莫,义之与比,其慎于进如此,故无咎也。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本义曰:“作,起也;物,犹人也;睹,释利见之意也。本乎天者,谓动物,本乎地者谓植物,物各从其类也。圣人,人类之首也,故兴起于上,则人皆见之。”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首出庶物,君临天下,为政以德,四海向风,如水之流湿,火之就燥,风云之从龙虎,此则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理,自然而然者也。夫龙,水族也,水气上为云,龙飞则云兴,云从龙也。虎居于岗,风发于陵,虎啸风生,风从虎也。人与鸟兽虫鱼因乎气,本乎天者亲上也。百谷草木丽乎土,本乎地者亲下也。万物各从其类,是以圣人作而万物睹也。子贡曰:“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导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过化存神之妙,有非思议所能及者,此则圣人既作,四海归心,而天下之民,安得不尊亲而瞻仰之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上九以刚居乾卦之终,过高志满而不能恭俭礼下,求贤以自辅,遂至孤高无助如此,是不知进退从亡之道也。上之亢,时位使然也,虽有龙德,亢则有悔,孤高者危,志满人离,能无悔乎?惟圣人能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必不至自亢以致悔。若为时位移其志,则不得为圣人矣。是以无位、无民、无辅,第就爻象言之,以为戒耳,非谓圣人亦不免于亢也。本义曰:“此第二节,申象传之义”。

潜龙勿用,下也。

初九有圣人之德,而潜隐于下,世莫能知,故未可用也。程传曰:“此以下,言乾之时。”

见龙在田,时舍也。

时舍者,为时所舍也,未为时用,故在田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履行进德修业之事,惟日不足,故终日乾乾,因其时而惕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试其行之通塞,以为进退,义之与比,无意无必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位乎天位,以治天下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物穷则变,变则通,将穷而不变,以至于极,则灾害生,故有悔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卦六爻皆变,刚而用柔,刚柔相济,以治天下,故天下治也。本义曰:“此第三节,再申前义。”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阳气谓九,潜藏谓在初,九虽有龙德而潜藏于下,未可施用,故以勿用戒之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圣人在田野,而君德已著,德施已普,天下已呈文明之象也。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时处危地,身具健德,故能主忠信以进德,修言辞以立诚,而与时偕行,以期无咎,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而圣功有进无已矣。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四居上下之际,离下而上,乃乾道变革之时;占得此爻而有此德者,宜顺时为进退,故静处则在渊,或跃而起,则上于天矣。俞琰曰:“革者,变也,下乾以终,上乾方始犹天道更端之时也。”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飞龙在天,以形容圣人在天子之位也,天德即天位,不曰位乎天位而曰天德者,以明天子之位,惟具有天德者居之,无是德则不当居是位也。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居乾之终而位穷于上,其势难反,由识之不早,乃至与时偕极,故有悔也。夫子此语,所以教人者至深切矣。占者得此,宜尊高明柔克之训,以变化气质,使已之德,平康正直,方能不违天则也。

程传曰:“或问乾之六爻,皆圣人之事乎?曰:尽其道者圣人也,得失则吉凶存焉,岂特乾哉,诸卦皆然也。”本义曰:“此第四节,又申前意。”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乾卦六爻皆变,刚而用柔,阴阳相济,天之则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乾元,天德之大始,万物资之以为始者也。始则必亨,理势固然,物生则长,莫之能御,此乾道之所以健而无息也。

利贞者,性情也。

物生既成,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故君子体乾道之收敛归藏,以洗心藏秘,而致静养之功,则私意不萌,天德常昭,乃得性情之正。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乾之始,即元也。始则必亨,美即亨,利天下,则利也,不言所利者,贞也。乾元、物之大始,由元而亨、而利、而贞,一理统贯始终,终而复始,此所以健而不息也。大矣哉!赞其所利者大也;为其所利者大而普,语言不足以尽之,是故不言,而亦不待言也。

程传曰:“乾始之道,能使庶类生成,天下蒙其美利,而不言所利者,盖无所不利,非可指名也。故赞其利之大曰:大矣哉!”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此赞乾道之大也。乾之所以大,以其德刚、健、中、正,而无一毫阴柔之杂而纯粹;其纯粹又至于精也。学易者能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天君泰然,百体从令矣。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彖辞断一卦之吉凶,而爻辞则就各爻之情而发挥之,以旁通其义,而著其开物成务之功,此可见圣人忧天下后世之心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六龙既乾之六爻,圣人以其所处之时,乘乾之六龙以运用天道,经纶天下,则万邦协和,黎民变雍,其德泽远被,普及四表,施于庶类,如天之云行雨施,而天下平也。本义曰:“此第五节,复申首章之意。”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未成犹未著也,初九德为圣人身在草芥隐居以求其志,其德行才美未见于世,而世莫能知,未可施用,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君子谓九二也,之:指事物之理,乾之四德而言也。虽有生知之资,而无勤学好问笃行之功,则不能以造其极。故君子博学以聚天下之理,而观其会通;好问以辨天下之言行,而别其善恶;宽以居之,以立天下之大本;仁以行之,以履天下之达道。是以龙德中正,德施斯普,身虽在田,而君德已著,天下所利见也。

无天地之量则无以居乾之四德,故曰:宽以居之,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故曰仁以行之。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三以阳爻居阳位,是重刚也。卦之六爻,惟二五为得中,三则不中矣。居上之下,未至于天,无天子之尊。在下之上,已离于田,有臣子之职,以重刚不中之资而居此,其危甚矣!然九三龙德也,神于变化,而不为气禀所拘,能乾乾因其时而惕,进德修业,有进无已,是以居危地而无咎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四非重刚,重字疑衍。以九居四,刚而用柔,又处变革之际,进退未定者也。四处人位,而言不在人者,以其在更端之际,动而将跃,既跃则不在人矣。将跃未跃之时,则上下中皆非所在,能无疑乎?故或之也。惟其疑之深,是以虑之熟而处之当,仕止久速,不失其时,故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程传曰:“大人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者,合乎道也。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本义曰:“人与天地鬼神,本无二理,特以蔽于有我之私,是以梏于形体而不能相通。大人无私,以道为体,曾何彼此先后之可言哉!先天弗违,谓意之所为,默与道契。后天奉天,谓知理如此,奉而行之”。

人与天地鬼神,气相通,理相同,本无间也;特以蔽于有我之私,而不能相通耳。大人以道为体,故与天地之德,日月之明,四时之序,鬼神之吉凶,无不合也。与天地合其德者,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也。与日月合其明者,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如日月之代明,上下四方,无所不照也。与四时合其序者,仁义礼智根于心,见于事业,万事以理,万物以安,犹天之四时行,百物生也。与鬼神合其吉凶者,礼乐刑政,生杀予夺,质诸鬼神而无疑也。先天弗违,后天奉天,天且弗违,人与鬼神又焉能违之,是以圣人作而万物睹也。学易者必尽去其有我之私,使其所以梏我形气,而不得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相通者荡然无存,庶几与道为体,而有以进于大人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天下之物,无独必有对,进退存亡得丧,犹生之必有死,昼之必有夜,皆相对也。此阴阳互根之理,自然如此,而万事万物莫不皆然,在人能察知之耳。第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不知阴阳之有对待也。惟其急于进,耽于存而务于得,故不知其相对待者为退为亡,为丧,是以至于亢极而不自知,以至动而有悔也。

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一阴一阳之谓道,幽明、死生、动静、阖辟、升降、聚散、昼夜、寒暑相推相代,莫非自然,无有存而不亡之理。其象昭然于天地之间,而其数可推而知之,惟明于天之道,而察于物之理,其视进退存亡,得丧,如阴阳之相对待,而不能相无,故能处之不失其正。若为时位所移,至于已亢而不知,则狂悖失道矣。故夫子再言圣人而疑其辞,以明亢龙非圣也。乾卦六爻皆奇,上下皆乾,则是阳之纯,健之至,如天之健行不息,而天命之於穆不已也。故羲卦以乾为天,圣人通权达变,随时处中,可上可下,能见能隐,如神龙之潜见跃飞,随时变化,故六爻皆取象于龙,其占非圣人不足以当之,学易者以圣贤自期,进德修业,自强不息,效六龙之随时处中,以法天行,及至无私,无我,天理流行而不息,亦如乾之元亨利贞,而至诚无息焉,则继往开来之功在斯矣。

本义曰:“此第六节,复申第二第三第四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