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谜:一个经济学的答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妻妾之分起于产权缺位

这样的史实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明明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多个女人,这样的婚姻制度为什么被古人认定是“一夫一妻”制?答案前面已经说过:因为在这多个女人中,只有一个女人是“妻”,其他的女人都不是妻,而是妾,或者属于别的什么名目,因而是“一夫一妻”。然则直接名之为“一夫多妻”岂不爽快?古人为什么要苦心孤诣地将这多个女人区分为妻与妾,并且规定作为“妻”的女人只能是一个?

很显然,这样的大费周章不可能只是玩文字游戏,其背后,必有深意存焉。

父系社会下,财富和权力在男人之手,在婚姻中伸张男性权利而压制女性权利,因而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多个女人而一个女人只能匹配一个男人是不难理解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将一个男人拥有多个女人的婚姻形态命之以“一夫一妻”制,其重点,可不在于“夫”而在于“妻”,是为了张扬“妻”权,是为了凸显作为“妻”的女人与别的女人是不同的!说得清楚一点,“妻”与“夫”并列,明白地传达着这样的一个重大讯息:作为“妻”的女人的权利地位,超越家庭中别的女人——那些唤作“妾”或者别的名目的女人。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以经济学的视角观之,主要是为了减少家庭的租值消散。

所谓租值消散,是指在没有约束的竞争下,有价值的资源或物品会因为竞争的费用或成本的提升,或因为资源或物品得不到善用,其价值会因为竞争而下降。提一下要点:租值消散只能在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出现。鲁滨孙的一人世界不存在租值消散,租值消散是人与人竞争带来的现象,是竞争导致的租值损失。

家庭可以看作一个公司组织——这是经济学的正确看法,像市场上常见公司一样,其也要在局限下追求自身租值的最大化。语有之曰:“家和万事兴。”原因简单不过,内部成员的和谐共处是一个家庭租值最大化的前提。不难想象,一个家庭,如果夫妇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成天争吵,指责不断,甚至大动干戈,令家庭成员心神俱疲望家生畏,则无论是天伦之乐还是家庭收入均会大幅下滑——租值消散也。待到妻离子散家庭破裂,则如市场上企业的破产一样,该家庭的租值将下降至零。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西周以来的古代中国,是以“家”为起点的,社会组织由家庭而至宗族而至国家,层层扩展。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云云,无非是说治理家庭和治理国家是一回事,只不过规模大小有别而已。而治理家庭的那一套制度,重中之重,是以嫡庶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这宗法制度的要点,是一家之主的父亲就是“天”,掌控一切。以经济学观之,就是家庭的产权归诸父亲,家庭的资产掌握在其一人之手,不要说一般的物品,甚至连妻妾、子女也都是属于其资产之一,权力之大,近乎可以生杀予夺。

不言而喻,在这样的旧家庭中,女性只有顺从之义——“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在婚姻中,自然是“夫为妻纲”,男主女从,一切以男人的意志为指导,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重点来了:因为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一个家庭的产权掌握在男人之手,当一个男人拥有多个女人之时,由于家庭内部成员产权缺位,这些女人在家庭中的资产权利没有界定,模糊不清。没有产权的约束,她们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带来租值消散:为了争取男人的宠爱,争风吃醋;为了获取更好的消费享受,明争暗斗……女人之间忙于争斗,争吵纠纷不断,则一个家庭的租值——金钱收入和非金钱收入必然下降,达不到其本应有的租值,其间租值的落差,便是租值消散了。

那么,如何在产权缺位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竞争给家庭带来的租值消散?古代的人们引入了人权的排列安排。即通过人权的等级排列,给予不同名分的人高低不一的权利界定,来约束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从而尽可能减少产权缺位带来的租值消散,比如在家庭里,儿子的权利比女儿大,嫡子的权利比庶子大。聚焦到婚姻上,“妻”“妾”之分,也是通过人权的等级排列,来界定各自的权利,从而约束一个家庭中多个女人之间的竞争。

是的,“妻”与“妾”,可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分之别,而是不同的权利排列,“妻”比“妾”的地位要高,高得多;权利要大,大得多。虽然相对于“夫”,“妻”的权利地位非常低下,“夫为妻纲”“夫者,妻之天也”,妻子从属于丈夫。但是,相对于“妾”而言,“妻”却又是一个家庭的主人——主母是也,“妾”只是一个仆人罢了。

“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唐律疏议·户婚》)有两个“妻”便是重婚罪,要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因此,对一个男人而言,尽管同床共枕的女人可以有多个,但称之为“妻”的,有且只能有一个!从上述的权利地位角度看,其义明显不过:在家里,女主人自然只能有一个,但女仆却不妨多几个的。如果家里有多个女人并称为“妻”,权利对等竞争之下带来的租值消散,要远大于“妻”“妾”的尊卑等级排列。由此可见,古代的人们将婚姻制度定义为“一夫一妻”制,的确是有深意的,是有着实质内容的,并非如今人以为的只是徒具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