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志(1991-201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林业资源开发

县政府引导群众主要发展花椒、苹果,同时发展食用菌、核桃、板栗、干杂果和野生动物养殖。林业资源开发出现多业并举、农民增收新局面。2000年以后,重点发展核桃、生猪、土鸡、特种养殖等,形成一批基地,规模扩大,产值提升。

第一节 经济林果栽植

苹果

苹果为蔷薇科植物的果实,树属落叶乔木,花期4月,果期7~10月。1940年秋,邓以黎从三原斗口农场引进国光、红玉、青香蕉、倭锦优良苹果树苗120余株在凤州栽培,始开凤县苹果栽植之先河。1974年,国家列凤县为“全国外贸出口基地”。评价凤县苹果果实大且均匀,色泽艳丽,含糖量高,硬度大,耐储藏。1985年,县政府将苹果发展列为“四大商品基地”建设项目之一,苹果生产又有新发展。1990年,红星、新红星、富士、秦冠、金冠、小国光等品种被评为省、市级优质产品奖。红元帅、红星、红冠以“三红”商标畅销香港。2000年后推广红富士等新品种,鲜果畅销国内,远销俄罗斯、东南亚诸国。

凤椒

凤椒即凤县地产花椒,分大红袍、豆椒、米椒、小叶椒、竹叶椒等多种,以大红袍质量最佳。多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地区,房前屋后、村旁地边均可种植。大红袍花椒粒大、色艳、味浓、肉厚、外鲜红、内淡黄,果柄有小瓣,形似双耳,是与外地花椒之最大区别之处,俗称“子母椒”。麻味悠长,清香浓郁,使肉菜鲜美,且有去腥、杀菌功能,是优质调味品。中药效用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之功能,亦治积食、心腹冷痛、咳嗽、腹泻等疾。凤椒皮中各类挥发性芳香物质含量高达9%,是提炼制作高级食用香精的好原料,凤椒种子含油量达30%,榨取的花椒油既可作工业用油,也可食用。凤县栽培花椒历史悠久,《本草纲目》《嘉庆重修一统志》中早有记载,清光绪十八年《凤县志》记载“金红花椒肉厚有双耳”“殊胜他产”,凤椒的麻味和芳香油含量极高,加之果肉和色泽好于外地花椒,堪称花椒之极品,誉满全国。

核桃

属胡桃科植物树果实,含蛋白质17%~27%,脂肪60%~78%,亦含有以磷为主的其他多种物质,营养价值高。果仁性甘温,可入药,核桃树叶、花、枝、根、果壳亦可入药。核桃油既是高级食用油,又可作为油漆油墨之原料。核桃于白露前成熟,采收后浸水中或堆放压烂除去外皮,晒干储藏,出口则应漂白外壳或加工成核桃仁。核桃树寿命长,栽植方便,适应性强,成年树形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农民栽植积极性高。平木镇西山村串子核桃,形似葡萄,每串少者3颗,多者6颗。另有核桃楸、野核桃,多分布于海拔1400米以上山林及林畔。凤县栽培核桃历史久远,存有种群11个。20世纪60年代引进露仁核桃,新疆隔年薄皮核桃等品种。1992年,县政府鼓励农民栽植核桃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一大产品。县林业局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新疆隔年核桃。1996年植树节,全县机关干部在张家窑集中连片栽植核桃6.67公顷(100亩)。1997年,双石铺、平木、红花铺、河口等乡(镇)2001年发展矮化核桃297公顷(4455亩)。2000年,又引进香玲、辽核、中林等优良品种。2002年,瓦房坝地区农户栽植核桃66公顷(1000亩)。实行退耕还林后,广大农户在退耕地栽植核桃1000公顷。三岔镇苇子坪村、南星镇高桥铺村各有核桃育苗基地共6.66公顷(各50亩)。此后,逐年栽植新苗。2009年产量380吨。至2010年,县地核桃总面积6533公顷(9.8万亩),其中分散点种大树折合面积3533公顷(5.3万亩)。主要品种有香玲、辽核、中林等11个品种群,品质优良。正常年景年产量350吨。核桃花期与花椒发芽期基本相同,春季霜冻(“倒春寒”)对其影响最大,如遇霜冻,则该年基本绝收。全县每年平均产核桃200多吨。

板栗

县境内板栗宜生地在南星镇,尤以瓦房坝一带最为适宜。另外宜生地在河口镇,有三条沟有板栗树。1997年,瓦房坝农户栽植板栗128公顷(1920亩)。以后多有栽植。至2010年,留存板栗面积1000公顷左右。板栗树有群生群长特性,往年落果在地上发芽,可自然生植。

漆树

1996年,红花铺、三岔、温江寺等地栽植漆树239公顷51万株。延至2010年,留存250公顷53万株。

银杏和杜仲

县内发展的中药材林木主要有银杏和杜仲。采摘银杏果实和刮取杜仲树皮入药。1990年后,有农户栽植。银杏有集中栽植,亦有零星栽植。至2010年,留存银杏和杜仲面积300公顷左右。

第二节 特种动物养殖

大鲵

大鲵,俗称“娃娃鱼”,两栖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县境内产于平木镇、岩湾乡、坪坎镇车道河水域中和瓦房坝乡长坪、庄房坝以及温江寺乡的小溪中。大鲵营养丰富,属珍贵佳肴,并对贫血、霍乱、痢疾、癫痫等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1989年,养殖户12户,共养殖300余尾。随后,每年有增有减。2004年后,快速发展。2010年,自然产卵3万多枚,自然孵化幼鱼2.06万尾,收入800万元。

林麝

林麝似鹿而小,偶蹄类哺乳动物,体毛深棕色,长耳直立,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曲,身长60~70厘米,体重7.5~15公斤,四肢细长,善登高、跳跃,食草叶苔藓及野果。性怯机敏,常独居,多栖息于山崖穴洞间,日间藏匿,清晨和薄暮出洞觅食,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地产麝香历史悠久。《唐本草》,宋《寰宇记》,清《嘉庆重修一统志》中均有记载。麝香为雄麝(林麝、獐子)腹部香囊腺分泌物之干燥制品,主要成分为麝香酮,有强烈特异香气,属高级香料。药用可开窍、通络、散瘀、治中风、治跌打扭伤等。1989年,林麝养殖户4户,存栏28只,其中家养繁殖14只,使用“活体人工取香新技术”活体取香29.4克。2004年1月5日,凤县林麝养殖协会成立。是年,林麝养殖户(场)发展到12个,存栏480只。2005年8月,通过国家林麝产品GAP认证。2006年4月28日,宝鸡秦峰公司南星桦皮沟建成圈网半放养式林麝养殖基地及繁育中心。2008年,建成林麝规范化养殖场71个,新繁殖仔麝600多只,从县外引进种源251只,年末存栏1407只。是年,秦峰公司林麝繁殖增加收入480万元,产麝香12000克,收入288万元。2009年,全县新繁仔麝494只,年末存栏1811只。2010年,新建50只以上规范化圈舍25座,有养殖大户160户,存栏2461只。

梅花鹿

梅花鹿全身是宝,鹿茸、鹿鞭、鹿胎、鹿血、肾、心、肉、骨均可入药,可以预防和治疗20多种疾病,市场前景看好。2007年,凤县人工始养梅花鹿。2008年8月,陕西省秦海鹿业有限公司在黄牛铺镇东河桥村建立梅花鹿养殖和鹿产品深加工基地,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梅花鹿养殖户247户。2009年4月,河口镇鹿母寺村建成梅花鹿马鹿养殖合作社,占地245公顷,围栏2处(1200亩),存栏1000只。2010年,全县梅花鹿饲养量2000余头,全县存栏梅花鹿900头。

雉鸡

2010年,养殖野雉鸡专业户5户,驯养繁殖一般野生动物雉鸡5000余只,出栏1000只。

野猪

2004年,黄牛铺镇宽滩村野猪养殖户6户,存栏210头,铁丝围网养殖。延至2010年,养殖野猪专业户减至2户,驯养繁殖野猪200余头。

第三节 中药材栽植

凤党

党参,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药用,为常用名贵中药。其含微量生物碱、蔗糖、葡萄糖、淀粉、黏液及树脂等。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入药与人参同效。凤县所产党参俗称凤党,芦头蜂窝状,俗称“狮子盘头”,芦下密集横纹,称“蚕项”。皮松肉紧,质地柔润,有弹性而易折,断面黄白相间,中心黄色,曲折环绕有裂隙和放射状花纹,称“菊花心”。气清香、味甜、口嚼粘牙,无渣,为党参中上品,尤以辛家山、隘口、瓦房坝、长坪、青龙寺、老厂、平木所产色泽鲜艳,质量最佳。1990年,留存126公顷,以后有增有减,2010年,留存67公顷。

党参

天麻

又名赤箭、明天麻,属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茎块,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弯曲,长3~15厘米,宽1.5~6厘米,厚0.5~2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挖得后,除去地上茎及菌丝,擦去外皮,洗净煮透或蒸熟,压平微火烤干,以体实泽亮半透明者为佳。天麻是著名的中药材。《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天麻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眼歪斜、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症。凤县农民种植天麻历史较为久远,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其栽植面积随市场价格变化有增有减。

秦艽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的根。成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茶茎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本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目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猪苓

别名易零,野猪苓、粉猪苓、地鸟桃等,是传统的真菌类药物之一。性平缓,味甘苦,具有利尿渗湿等功能。猪苓菌核生于地下,成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有的分枝成姜状,表面灰黑色,凹凸不平,有皱纹或瘤状突起,干燥后坚而不实。属凤县地道菌类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品质好。2004年后,群众于平地栽培,三年后挖出、晾干,即为成品。

黄芪

黄芪俗称棉芪,是传统的中药材品种,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是补气的良药,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岩湾、平木多个乡镇有大量种植。

第四节 菌类食(药)材培植

黑木耳又名光木耳,属担子菌类。木耳实体形似人耳,有益气、充饥、健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重要的保健食品,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凤县所产黑木耳朵形美观,色泽鲜亮,耳面黑褐色,有光亮感,耳背暗灰色,肉厚有弹性,食用清嫩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山珍佳肴”“素中之荤”之誉。凤县具有生产黑木耳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习惯,全县各乡(镇)均可生产黑木耳。最早以前,主要靠天然生产。1980年,开始推广“人工点菌”黑木耳栽培技术,正常年景产量在6万吨左右。1990年,全县木耳、食用菌、香菇留架2.82万架,袋料栽培投料50万袋,产木耳29.4吨,产鲜菇3705万吨。全县从事木耳、食用菌生产农户4000户,分布在南星、三岔、温江寺、河口、坪坎、平木、岩湾、黄牛铺、唐藏、双石铺、红花铺等11个乡(镇)48个村。1995年,全县20架以上木耳、食用菌大户800多户,形成瓦房坝、榆林铺、高桥铺、倒贴金、银母寺食用菌专业村。1996年,河北安国曹礼青来凤县温江寺乡,购得47公顷荒山使用权,1998年春租赁原三线厂搬迁遗址的住宅楼12幢,从事灵芝生产,聘请西北农科院的科技人员指导栽培秦岭、南银、泰山、血灵芝等4个灵芝品种20多万袋。1999年,县政府投资160万元,在原航天714医院旧址成立县食用菌研究中心,由陕西省农科院负责,凤县金龙农场实施袋料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培育白花菇、黑木耳、灵芝等菌种200万袋,向全县推广。2000年,全县木耳总产量60吨。2001年,建成黄牛铺千万袋袋料食用菌生产示范区。至2007年,凤县开发黑木耳、金针菇、反季节香菇、茶树菇、杏鲍菇、鸡腿菇、灰树菇、白鳞菇、猴头菇等20多个品种,年产量800吨以上。

黑木耳

凤县地产灵芝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医药一直视其为滋补身体、固本扶正之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气味苦平,具有保肝解毒,强心、镇静、抗氧化、抗惊厥、益肺气、脾气、精气、利关节、治耳聋、治牙痛等多种功效。地产灵芝多为人工培育。野生灵芝极其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