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党的十三大作出明确概括和阐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又进一步肯定和强调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党的十七大把党的基本路线的末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八大重申了这条基本路线。党的十九大再次把党的基本路线的末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就使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更加全面,内涵更加丰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中的核心内容。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就是说,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立国之本,是中国各族人民从一百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链接
两个一百年
两个一百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超过100次,其重要性非同一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梦一起,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2012年,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自此成为一个固定关键词,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它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第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第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党的十九大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部署,明确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奋斗目标。所谓“两个阶段”,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总之,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全局和根本,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是制定其他一切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链接
兼爱万物 尊重自然
《易》曰:“天地之大德日生。”将“生”作为天地之间的至德。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曰:“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鰌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汗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鳌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财也。”这些思想尽管是朴素、直观的,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入思考,对我们今天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