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3章 庭院花开

“曹文昭在山西阳城,重兵围攻王嘉胤大军。王嘉胤带领将士,据寨死守两个月之久。曹文昭见山寨久攻不下,收买王嘉胤妻弟张立位。张立位通过其姐姐,取得王嘉胤的信任,做了王嘉胤帐前指挥,负责王嘉胤的侍卫等项事务。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张立位趁王嘉胤酒醉,与亲信王国忠一道,持剑击杀王嘉胤于中军营帐。”

李继伟慢慢站起身来,诉说着王嘉胤被害的经过。

王嘉胤起义于崇祯元年秋,是继陕西王二起义之后,第二位农民起义领袖。

当年初冬,比王嘉胤起义早一年的王二,也率领所部归于王嘉胤部。

从那以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义军,先后投到王嘉胤麾下,形成以王嘉胤为主力的陕西义军。

崇祯四年夏秋之际,王嘉胤率先带领所部义军,在陕西东部的韩城一带东渡黄河,转战三晋大地。

此后,陕西义军纷纷渡过黄河,从西向东横扫山西全境,引起朝廷和崇祯的恐慌,必欲置王嘉胤于死地而后快。

张献忠听罢李继伟的讲述,顿时不禁泪流满面,悲切之声在许久之后,依然没有停歇。

王嘉胤的遇害,不但使义军失去一位杰出的统帅,也让张献忠失去一位值得信赖的兄长。

此时此刻,张献忠怎能不悲痛万分呢?

吕梁山。

巍峨的玉皇顶,隐没在朦胧的薄雾中。

星星点点的雨滴,夹着朵朵雪花,像白絮般飘飘洒洒,仿佛无言的天公,也在祭奠不幸遇害的王嘉胤。

“曹文昭设计残害嘉胤大哥,献忠与曹文昭,势不两立!”

张献忠止住哭声,右手敛起衣角,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双手高举仰天长叹。

“传令三军,如果日后与曹文昭相遇,誓取曹文昭项上人头,置于嘉胤大哥坟头,祭奠嘉胤大哥英灵。”

悲戚的张献忠说完话,转头看了看将领们。

“誓为嘉胤大哥报仇雪恨!誓为嘉胤大哥报仇雪恨!”

义愤填膺的将领们,听罢张献忠掷地有声的话,齐齐向着天空怒吼。

“大王,请节哀吧!嘉胤大哥的未竟事业,还得大王带领弟兄们完成呢!如果大王有个三长两短,弟兄们该怎么办好?”

袁明清走到张献忠身旁,泪流满面劝慰张献忠。

张献忠看了看袁明清,默默点了点头,慢慢向训练场而去。

千里之外。

紫禁城里。

崇祯得知王嘉胤死讯息,于第二天早朝传旨,大张旗鼓褒奖曹文诏,对洪承畴等,大加赏赐。

连续几天,朝中大臣,奔走相告,朝廷内外,议论纷纷,紫禁城沉浸在流寇将灭的舆论氛围中。

“皇上,王嘉胤被剿灭,可喜可贺啊!奴才以为,王嘉胤在阳城,被曹将军所剿灭,流窜山西的流寇,已经成不了大气候。”

高起潜走到崇祯身旁,低头轻声恭维崇祯。

“剿灭流寇首领王嘉胤,高爱卿也有一份功劳啊!”

崇祯躺在龙椅上闭目养神,听罢窸窸窣窣的脚步声,知道高起潜来到近旁,连忙睁开浮肿的双眼。

“皇上在拿奴才说笑呢!奴才何来有那么大的能耐?故而不敢有半点居功之想啊!”

高起潜见崇祯慵懒,笑嘻嘻柔声答话。

伺候崇祯多年的高起潜,知道崇祯翻云覆雨,也知道崇祯刚才那句赞扬的话,也许是探探高起潜的口气。

高起潜也是精明人,怎么一句信口开河的戏言,有当成真话的道理?

如果对崇祯的话悟不透,高起潜怎么可能在深宫大内,生存下去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王嘉胤虽然被朝廷所剿灭,还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流寇呢!切不可沾沾自喜,高枕无忧啊!”

崇祯看着身旁的高起潜,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慢慢走到窗户旁,看着纷纷落下的片片枫叶。

“皇上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料区区流寇,再怎么折腾,也掀什么不起大浪来的。”

高起潜站在崇祯身后,连忙择言继续奉承崇祯。

“哎!世事难料啊!爱卿那是一厢情愿呢!”

崇祯看了看高起潜,只是苦笑了一声。

窗外的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鸟儿的叫声,闹得崇祯心神不宁,也让不明就里的高起潜无所适从,只得待在崇祯身后,沉默不语。

“难啊!区区流寇,竟然让朕,寝食难安啊!”

崇祯将目光收了回来,又轻轻摇了摇头,喝了一口蒙顶芽茶。

“皇上,院里黄灿灿的菊花,像一团团绣球似的,煞是好看。皇上何不去院里,欣赏满院的菊花呢?”

高起潜见崇祯十分懊丧,连忙转移话题。

崇祯看了一眼窗外,轻轻点了点头,连忙站起身来,由着高起潜搀扶着,慢慢向小院走去。

“皇上,张献忠在河津乡宁新绛,已经逗留三个月。奴才估摸着,张献忠不久就会向北而去,同太原府的李自成回合。皇上何不提防着点儿,让洪大人调集重兵沿路堵截,将张献忠围堵在北上途中,聚而歼之呢?”

高起潜依然想着刚才的话题,站在崇祯身后喋喋不休。

一只彩色斑斓的蝴蝶,在菊花丛中飞来飞去。

崇祯见蝴蝶翩翩起舞,连忙驻足观望着蝴蝶的英姿。

“张献忠的状况,朕知道得一清二楚。朕打算从山海关山东河南湖广调集人马,加强对山西流寇的围剿,绝不留下一丝的后患。至于张献忠,是在朕所关切的范围之内。”

听罢高起潜的话,崇祯抬起头来,又幽幽叹了一口气。

高起潜伺候崇祯多年,知道崇祯无瑕谈论军情,站在崇祯身后不再说话,默默陪着崇祯,欣赏盛开的菊花。

“高爱卿,怎么到了院里,就再不说话了呢?爱卿莫不是有何心事?朕可不喜欢爱卿,时阴时阳的臭毛病!”

崇祯瞪了高起潜一眼,满脸皆是嗔怒的神情。

高起潜也是一位话篓子,有事无事,喜欢说说笑笑,尽管身为太监,说话还得看主子脸色。

但是凭着崇祯的宠爱,高起潜倒是可以随意一些,故而在崇祯面前,时不时大大咧咧的。

崇祯对高起潜也是了如指掌,知道高起潜的奴才秉性。

无论高起潜说何种事项,崇祯倒也不是很反感的。

“皇上,奴才在想,如今何处的菊花,是最美的。奴才想了许久,竟然不得而知。皇上可知道何处的菊花,最美的吗?还望皇上指点一二!”

高起潜看了看崇祯,知道崇祯似乎不高兴,连忙岔开话题。

高起潜知道,崇祯最喜欢的花卉,当是菊花无疑。

当年还是信王时,每当初冬时节,崇祯都会前往煤山,欣赏满园的菊花。

周氏和田妃袁妃,受崇祯爱好熏陶,也时不是不在人前,对菊花的美艳津津乐道,喜得崇祯合不拢嘴。

“天下菊花,唯河南开封的最美。北京顺义的菊花,也是不错。除此,朕不知何处的菊花,是最美的呢!”

见高起潜说起菊花,崇祯连忙堆起笑脸。

崇祯蹲在花台旁,摘下一片菊花的花瓣,放在鼻尖闻了闻,饶有兴趣看着高起潜,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

“皇上说得对!天下菊花,唯河南开封的最美。京畿之地,除紫禁城外,数顺义的菊花,是最美的。据说,天府之国的蓉城,除了遍植芙蓉树,曾经多植菊花,于街头巷尾。只是不知道近些年,蓉城是否还种植菊花。”

高起潜谈起菊花,居然联想起成都的菊花栽培。

“爱卿所说的蓉城,是天府之国的成都吧!从成都回京的大臣,曾经在朕跟前提起过,成都的芙蓉树,在春季时,梢头嫩绿,一派生机盎然。夏季,绿叶成荫,浓荫覆地,消除炎热带来清凉。秋季,拒霜宜霜,花团锦簇,形色兼备。冬季,褪去树叶,尽显扶疏枝干,寂静中孕育着新的生机。一年四季,各有风姿和妙趣。”

崇祯听高起潜,无意说到成都芙蓉树时,顿时就来了兴致。

“皇上,大臣们所说,皆是属实之事。奴才前几天,看了一本古籍,对成都的芙蓉,已经略知一二。”

高起潜见崇祯兴趣盎然,摆弄起心里那点儿笔墨。

“爱卿不妨说说,成都的芙蓉,究竟是如何栽培的,又有何等的美艳之处。”

崇祯似乎与高起潜,又有了共同话题。

崇祯也是爱花之人,听说成都遍植芙蓉树,芙蓉花又是如何如何的美艳,也就要打破砂锅纹(问)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