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服装色彩学的概念与意义
一、 服装色彩与服装色彩设计
服装,除衣服本身的内外衣、上下装之外,还有诸如帽、鞋、袜、带、巾、首饰、包袋等服饰配件。这些物品的审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色彩的影响。与形体相协调、流行的色彩,无疑对人们的消费欲望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服装设计即把诸多形状和色彩,围绕穿着对象进行综合考虑,以最终实现协调美为目的。如何确切地选用色彩 ? 如何使它们配套协调 ? 如何使它们符合穿着对象的个性 ? 如何使它们与环境相协调 ? 这些问题事先都必须缜密考虑,加以计划,即进行服装色彩的设计。
在进行服装色彩设计时,除了采用单一色彩外,通常要选择两三个甚至更多的色彩进行搭配组合。如果考虑整台时装表演的色调变化,那就更复杂了。设计师单凭灵感直觉和工作经验进行构思,是难以胜任的。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色彩的有关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各种配色手法,使理性与感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完成服装色彩的设计任务。
二、 服装色彩学的教学目的要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或服装设计工作者具有综合设计的坚实基础,掌握服装色彩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科学知识,了解各种影响色彩效果的社会因素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以外,还需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表达能力,做到深入浅出、驾轻就熟地巧妙运用各种色彩 ;及时把握流行趋势的脉搏,让色彩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显现出来,从而使色彩成为提升服装品质和增强本土品牌服装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 服装色彩学的教学要求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经过长期的实践,艺术家们终于认识到,对于色彩调和的研究,首先必须找到其科学的依据。色彩学是学习服装色彩的基础,其原理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特别是现代色彩学理论,无论在物理学、化学方面,还是在影响人类视觉机制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学习条件和途径。那种认为设计人员学习色彩科学理论知识后,反而会破坏灵感、束缚手脚的观点是颇为偏激的。
但是,作为视觉艺术的服装色彩设计,毕竟是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不可能完全依靠公式或法则,用规定的色彩组合“配方”,去满足人们千差万别的审美要求。忽视了个人的色彩个性感觉和对于想象力的培养,必然会导致设计艺术发展通道的阻塞,也是片面的教学方法。
因此,学习服装色彩设计,只有将色彩的科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审美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融理性与感性为一体,追求技术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思维习惯,以及一定的实际动手设计能力。
归纳起来,学习服装色彩学有以下几点要求 :
(1)明确与写实性绘画色彩的联系和不同,着重学习并掌握色彩三要素 ( 色相、明度、纯度 ) 之间的关系及对比调和规律。
(2)熟悉色彩的审美形式原则,熟练运用服装色彩配色美的各种手法。
(3)能根据色彩的心理、感情作用,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大胆进行创造。
(4)熟悉服装设计、面料、工艺的特点,使服装的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巧妙地结合。
(5)提高艺术素养,善于借鉴前人经验,吸收其他种类艺术的营养,启发创作灵感,以充分表现出服装色彩的情调。
(6)加强现代审美意识,把握流行色彩的时代脉搏,确立服装色彩的流行意识。
四、 服装色彩学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服装色彩学是一门工业设计领域中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甚广。
首先,现代色彩科学理论是服装色彩的理论基础,与其相关的学科有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
其次,悠久的人类文明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启迪我们色彩灵感的无穷源泉。因此,民俗学、民族学及有关的艺术史论及多种艺术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再次,服装色彩只有与服装、穿着对象、环境等有机结合后,才能充分体现其审美价值。所以,对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材料、美容等专业知识的掌握,将有助于对服装色彩的深入研究。
最后,作为有别于纯艺术作品的服装,其商品特性十分明显。因此,对于市场学和流行色的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
服装色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学科。因此,在重视学习色彩基础理论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系统、条理地进行各种课题的色彩基础训练。除此以外,还应该结合服装款式,运用能表现多种面料材质特性的绘画工具和手法,实施各类专题的彩色设计实践,通过完整、美观的彩色效果图,有效地表现出服装的综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