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风险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08/30757308/b_30757308.jpg)
第6章 大五人格与青少年网络成瘾
1.引言
尽管许多因素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参见Kuss等人的综述[1]),但人格特征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当今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大五人格模型占据支配性地位。它认为人格特质包含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和神经质五个方面。理论家指出,人格特征与成瘾行为密切相关[2]。与该理论相符,最近的元分析发现,神经质与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而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3]。不过,现有研究主要基于成年人样本,结果不一定能推广到青少年样本中[4],因此有必要专门针对青少年样本进行研究。与此同时,从干预角度来看,人格特征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更强的可塑性。因此,在青少年阶段通过干预人格特征来降低网络成瘾的成本效益可能更好。
到目前为止,只有少量研究在青少年样本中考察了大五人格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4-6]。例如,Kuss等人[5]发现,高神经质、低宜人性、低谨慎性和高开放性与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而外向性与网络成瘾无显著相关。此外,Zamani等人[6]发现,低外向性、高神经质和低谨慎性是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而宜人性和开放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不显著。这些研究发现强调了大五人格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除谨慎性和神经质外,其他三种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比较混乱。由于这类研究数量较少,我们尚不清楚结果分歧背后的原因,需要更多的研究重复验证先前的研究发现。
此外,我们对大五人格特质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中介机制知之甚少。这类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大五人格如何影响网络成瘾以及设计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来减少网络成瘾至关重要。应对方式可能是其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它既对消除压力源有短期影响,也对身心健康有长期影响。具体而言,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采取应对策略来管理他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总体倾向[7]。一般而言,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积极应对指采用有关策略(如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和认知重构)处理导致情绪困扰的问题;消极应对指采用有关策略(如幻想、退缩和否认)来调节情绪。人格-应对-结果理论[8]认为,当个体面对压力时,人格可能以多种方式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方式,进而影响适应结果。当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时,个体发展出适应性结果;反之,当采取无效的应对方式时,个体发展出非适应性结果。换言之,应对方式在人格与适应结果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一些实证研究支持了该理论模型[8,9]。例如,Zanini和Forns[9]发现,人格能通过消极应对影响内外化问题。然而,尚缺乏实证研究检验该理论是否可应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中。
一些间接证据表明,应对方式中介了大五人格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先前研究表明,人格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方式[10,11]。在一项元分析中,Connor-Smith和Flachsbart[12]发现,大五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具体而言,外向性、谨慎性和开放性与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有关。此外,谨慎性和宜人性与更少采用消极应对有关,而神经质与更多使用消极应对有关。另一方面,先前研究已证实,应对方式可能影响个体的成瘾行为[13]。例如,李宏利和雷雳[14]发现,使用更多消极应对或更少积极应对方式的青少年,他们网络成瘾的风险较高。Tang等人[15]发现,消极应对方式增加了网络成瘾的风险,而积极应对与网络成瘾之间无显著相关。总之,大五人格可能与应对方式有关,进而影响网络成瘾。然而,据我们所知,以往研究尚未直接考察应对方式在大五人格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
我们的目的有两方面:考察大五人格特质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直接关系;考察应对方式在大五人格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谨慎性会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神经质会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由于以往研究关于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不一致,所以对此我们不作具体假设。
假设2:神经质会通过增加消极应对,进而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谨慎性会通过减少消极应对或增加积极应对,进而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由于其他三种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之间的直接关系比较混乱,我们对中介路径也不作具体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