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兼职辅导员带班的现实困境

目前,民办高校的兼职辅导员绝大部分来源于专职教师,他们不仅仅要接受紧迫的科研考核、繁重的课业考评,还要处理各种不期而遇的学生事务。各项事务交叉进行,加之制度管理不完善,使得兼职辅导员难以平衡时间与精力,顾此失彼,并未发挥出其“兼职”的潜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选拔制度不科学

首先,我国并没有统一制定完善的高校兼职辅导员选拔制度。而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更是没有明确的选拔制度,即便是在发布招聘文件时,也只是象征性地列举了几条应聘要求,“门槛”很低,几乎是虚设的淘汰机制。其次,部分民办高校是将兼职辅导员招聘的权利下放到各系部书记手里,而书记们选聘兼职辅导员时主要依靠的是“人情关系”,而不是依靠应聘者专业能力的强弱、学历层次的高低、带班经验的丰富与否来选拔。最后,部分民办高校将兼职带班经历作为新进老师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误导了新进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导致老师们仅仅是完成任务,主动参与性下降,进而疏于对学生的引导、管理和责任。

(二)培训制度上的缺失

通常,民办高校的教育经费有限,教育资源有限,兼职辅导员在入职后一般没有参与针对性的培训,大多直接上岗。因此,在工作中难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一,兼职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不足,适应过程慢。对于独立学院而言,现在引进的人才层次主要是研究生,他们从学生变为老师,从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一时间难以进入工作状态,也难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第二,理想与现实有落差。兼职辅导员主要是青年教师或青年行政人员,他们或许有过一定的本职工作经验,但是在学生思想工作这一领域仍然是新人。他们或许怀有满腔热情,有高度的责任感,但学生工作繁杂且磨炼耐性,尤其是现在的“95后”,普遍有个性、有思想,因而也会给兼职辅导员们带来不小的挑战。如果兼职辅导员日常缺少培训学习的机会以及缺少学习成长的态度,那么,也会很容易因为学生的问题而陷入自身的情绪中,难以保持工作热情。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是部分民办高校对兼职辅导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考评体系比较单一。如对兼职辅导员的考评机制与专职辅导员的考评机制几乎是没有区别的,仅仅只是对兼职人员多了一项考评,并无实质性的差异。二是对兼职人员的激励方式也比较单一,仅仅就是辅导员津贴,对于各种评优、评先进而言,兼职辅导员毫无竞争优势。因此,绝大部分兼职辅导员仅仅是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本职工作,并未真正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