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审简介(二)

王俊杰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肿瘤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近距离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粒子植入治疗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

1995—1997年王俊杰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进修学习期间,接触到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肿瘤微创内照射放疗技术,回国后于2001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与超声诊断科合作完成我国首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会阴部平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开启了我国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的全新里程。2002年王俊杰教授将CT引导技术引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领域,开展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脊柱等部位各种复发和转移肿瘤治疗,创新和发展了放射性粒子治疗临床的内涵和应用范围。2009年作为大会主席的王俊杰教授在北京举办首届国际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学术大会,全面展示了中国学者在放射性粒子治疗领域的创新性工作。2012年王俊杰教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将术中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与CT模拟定位机实现对接,解决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中剂量优化技术难题。其后关于肺癌和复发直肠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研究结果被美国近距离学会和2014年、2015年和2016年NCCN指南收录。2015年王俊杰教授团队又研发出3D打印非共面个体化模板和共面坐标模板技术,结合CT引导全面提升了头颈部、胸部、腹部和盆腔肿瘤部位粒子植入治疗精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人体曲度变化、解剖结构干扰和器官运动而导致粒子植入剂量学冷点和热点难题。建立了可计划、可评估、可普及、可规范、可推广的临床粒子植入治疗规范与标准,将有效提高粒子植入治疗精度、粒子治疗质量和粒子治疗效率。2016年王俊杰教授又携团队成功研发出3D打印高剂量率后装施源器,真正做到个体化和适形近距离照射。为进一步普及推广粒子治疗规范和后装近距离技术,王俊杰教授举办全国放射性粒子治疗学术研讨会16届,粒子治疗学习班8届、3D打印手术演示会3届。举办妇科肿瘤技术进展学习班3届,2015年举办首届中国近距离治疗肿瘤国际研讨会1届,发表SCI文章4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基金3项、首都重大专项和首都发展基金各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1项、十三五重大课题分课题1项。主编《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临床应用规范》《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规范》《3D打印技术与精准粒子植入学》《影像引导高剂量率后装精准近距离治疗学》等专著。获得教育部科技创新二等奖和华夏医学创新三等奖。多次应邀到美国、日本和韩国讲学。2006年荣获北京医学会评选的百名优秀青年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