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瘫
【医案1】
太尉忠武史公,年六十八岁。于至元戊辰十月初,侍国师于圣安寺。丈室中,煤炭火一炉,在左侧边,遂觉面热,左颊微有汗,师及左右诸人皆出,因左颊疏缓,被风寒客之。右颊急,口于右,脉得浮紧,按之洪缓。予举医学提举忽君吉甫,专科针灸,先于左颊上灸地仓穴七壮,次灸颊车穴二七壮,后于右颊上热手熨之。议以升麻汤加防风、白芷、桂枝发散风寒,数服而愈。
1268年10月,明朝的太尉忠武史公六十八岁,随同国师到了圣安寺祈福。那时天气已经开始有寒意了,在方丈室中,用煤炭炉生火取暖,炉子恰好放在史公左侧边,烤得他左侧面部发热,脸颊微微汗出,祈福结束,国师及其左右护卫都出来了,门外的寒风飕飕的,太尉刚刚烤热的左脸被寒风一吹,感觉到左脸颊拘急。第二天就出现了口角歪斜。找到江大夫诊治,江大夫诊其脉浮紧,按之洪缓。这是感受风邪引起的面瘫。于是推荐擅长针灸的忽吉甫,为太尉治疗,忽吉甫给他左侧地仓、颊车采用灸法,并让其用热手敷右脸颊。又用升麻汤加防风、秦艽、白芷、桂枝发散风寒,服了数剂之后就好了。
启示:面瘫
本案叙述的就是面瘫的病例,面瘫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部分病例有自愈倾向,少数病例因为治疗不及时或患病过重导致无法恢复。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比较急,主要是以一侧面部发病。面瘫最大的特点就是口眼歪斜,通常是在睡眠醒来时突然发现。如果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本病主要是因为正气不足,容易受邪气侵袭,就像医案中所描述的那样,太尉年龄较大,体质相对虚弱,先受热导致面部毛孔开泄,给风寒之邪的侵入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有很多患者因为在门窗边睡觉、直吹空调等原因导致面部受风寒而发病。
针灸是治疗面瘫最佳的方法,并且治疗早期介入疗效更好。
面瘫患病后注意面部避风寒,天凉时,出门可戴口罩、围巾,勿用凉水洗脸,局部热敷,增加患部的运动等均对疾病恢复有益。
【医案2】
庚辰岁,过扬,大尹黄缜庵公,昔在京朝夕相与,情谊甚笃,进竭留疑,不忍分袂。言及三郎患面部疾,数载不愈,甚忧之……今承相顾,知公善针,疾愈者期矣。予针巨髎、合谷等穴,更灸三里,徐徐调之而愈。时工匠刊书,多辱蟹米之助。
明万历八年,扬州有一位大尹黄缜庵先生,是杨继洲在京城时候的故交,曾与他朝夕相处,两人情谊很深。一次杨继洲经过扬州,就去拜访了他。见面之后二人话语投机,不忍分别。聊天时说到黄先生的三儿子患了面部的疾病,好几年都没好,他很担忧。今天遇到了针灸名家,儿子的病有望了。
杨继洲看了他儿子的情况后,给他针刺了巨髎、合谷等穴位,并且给他艾灸足三里穴,慢慢调理,之后他就好了。当时的工匠把杨继洲的这一医案记录在书里,流传开来,让杨继洲大受赞赏,乡邻馈赠了许多鱼蟹香米。
启示1:阳明经与头面疾病
本医案没有明确说明是面部何种疾病,因为治疗与面瘫相似故归入本节。
从这个医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阳明经与头面疾病的重要关系。首先,循行于头面部最主要的就是足阳明胃经,脸上的承泣、四白、巨髎、地仓等穴均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其次,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手足阳明经脉在面部相交汇。故在治疗头面部的疾病时,足阳明胃经及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常配合选用。
启示2:面疾辨虚实
虽然阳明经多气多血,但阳明经并不是只有实证。当病邪侵袭日久,正气受损,气血亏虚的时候,阳明经的病症也会表现出虚象。此时应当首先想到足三里穴,它有健脾养胃,生化气血的作用。本案中病人已患病三年,虽然邪实未去,但正气已有亏损,灸足三里穴正是补虚扶正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