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汇函:全3册(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诸杂病生死脉歌

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少命殂须努力。

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所侵,阴气内积于脏腑之间,与脾气相拥,则胀满而喘。脉见浮大者生,沉细虚小者死。

下痢微小却为生,脉大浮洪无瘥日。

池氏曰:下痢乃夏月伏暑热,脾胃受冷,冷热相搏,是致下痢。然有冷热二证,赤白之异。但脉浮洪,是心经伏热重,其病难移。脉见沉细,而心经伏热轻,所以其病见痊也。

恍惚之症定癫狂,其脉实牢保安吉。

寸关尺部沉细时,如此未闻人救得。

《病源》曰:五癫者,一曰阳癫,发如死人,遗尿,食顷乃解;二曰阴癫,初生时脐疮未愈,数洗浴因得之;三曰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强,羊鸣,食顷乃解;四曰湿癫,低头身重,坐热沐头,湿结脑关,因此得之;五曰马癫,发作时时,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体皆然。其脉牢实大滑者可治,沉细微小者不可治。又云:脉来紧急牢实者吉;发则卧地,吐沫无知,若强倞,起如狂,反遗粪者难治。

消渴脉数大者活,虚小病深厄难脱。

详解见《脾脏歌》中。《病源》谓: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或由少年服玉石诸药丸,令人下焦虚热,及至年衰,气血少不能制于石,则肾为之燥,故引水而下小便。血气壅滞,多发痈疽。其脉数大者生,细小而沉者死。

水气浮大得延生,沉细应当是死别。

水气皆由脾土有亏,不能防制肾水。胃为水谷之海,脾虚胃亦虚,不能传化水气,致肾水浸渍脾土,泛滥于四肢,淫溢于皮肤,遂成肿疾。发见之初,两目微肿有若卧蚕。微而至者,以手按之,随手而起,如裹水在内,上则喘急咳嗽,下则足膝胕肿,小水不利。治法大率先实脾土,土实自能摄持肾水,其肿自消。更当审其脏腑冷热虚实,随证施治。脉见浮大者生,是心火之脉,则脾土有生气也;脉见沉细者,是肾水愈盛矣,故知必死。

霍乱之候脉微迟,气少不语大难医。

三部浮洪必救得,古今课定更无疑。

《病源》曰:人之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交错,散乱在肠胃之间,因饮食而变,发则心腹绞痛。其有先心痛者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腹并痛者则利吐俱发。挟风而实者,身发热,头疼体疼而吐利;虚者吐利,心腹刺痛而已。亦有饮食酒肉腥脍,生冷过度,因居处不节,或路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则不磨,不磨则水谷不消化,水谷不消化则心腹胀满,皆成霍乱。其名有三:一曰胃反,言其胃气虚逆,反吐食也;二曰霍乱,言惊霍之间致缭乱也;三曰走哺,言其哺食变逆也。诊其脉来代者,霍乱;又脉代而乱者,亦霍乱也。霍乱脉洪大者可治;微迟,气息劣,噤口不欲言者,则不可治。

鼻衄吐血沉细宜,忽然浮大即倾危。

心主血,肝藏之,血得热即行,得冷即凝。肺主气,又通于鼻窍。心肝热则血随气而行,从鼻中而出,其名曰衄血。脾属中州,为诸脏统摄,心肝有热,传于脾胃,或因饮食过饱、负重伤胃脾,思虑伤脾,脾胃虚弱,令人呕吐,故血从口中吐出,名曰吐血。是知二症皆谓失血,脉得沉细者生,浮大而弦牢者必死。

病人脉健不用治,健人脉病号行尸。

不用治者,喻其死也。详见前《形脉相反歌》之下。

心腹痛脉沉细宜,浮大弦长命必殂。

诸病属于心,心为五脏之主,一身听命,宜处乎安静,苟有所伤,则心腹痛。然痛有九种:一虫痛,二疰痛,三风痛,四悸痛,五食痛,六饮痛,七寒痛,八热痛,九来去痛。皆由外感邪气,内伤生冷,聚痰饮停于心包,伤乎经络,以致然耳。或但腹急痛者,此里之有病,其证多端。诸心腹之痛,但脉沉细者生,浮大而弦长者死也。

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必易除。

头乃诸阳之所会。头痛之疾,非止一端,或为风寒之气所侵,或有胸膈停痰凝而致。但脉见短涩者死;脉见沉滑者,则驱逐风寒,消散痰饮,其疾易除。其伤寒诸阳经头痛,自有仲景治法。

中风口噤迟浮吉,急实大数三魂孤。

凡中风脉,无不浮大,非热也,风脉也,但浮大亦迟者吉,脉实而洪数急疾者死。口若开张,心气闭绝也。自此以下,至“诈汗如油不可苏”,皆中风之恶候也。

鱼口气粗难得瘥,

口是脾之扉,脾主四肢。口如鱼口而手散者,脾气闭绝也。肺主气,气粗鼻鼾者,肺气闭绝也。

面赤如妆不久居。

心属火,为五脏之主,其色尚赤,面戴诸阳之所聚。心气既虚败,阳气绝散,故泄其色于面。

中风发直口吐沫,

发是血之苗。心虚则不能生血则血败,血败而发必焦枯梗直矣。痰乃脾所主,心虚则不能生养乎脾,其脾亦致不能收拾其痰沫,故从口中吐出矣。

喷药闷乱起复苏。

“起”字当作“岂”。晞范曰:咽主咽物,咽为胃之系,下连胃脘,为水谷之道路。胃经为风痰所扰乱,闷绝,药不下咽,喷吐于其外,岂可望其复有苏醒之期。

咽喉拽锯水鸡响,摇头上窜气长嘘。

《病源》曰:肺病令人上气,并胸膈胀满,气行壅滞,喘息不调,故咽喉有声如水鸡之响也。

病人头面青黑暗,

青属肝,黑属肾,肝肾皆绝,故其色泄于外。

汗透毛端恰似珠。

阴阳相离,腠理乃泄,故汗出如珠而不流者,则气先死也。

眼小目瞪不须治,诈汗如油不可苏。

《素问》曰:目瞪者,晴不转而仰视。此阳气已绝。诈汗如油,汗出多而不流也。已上并中风死候也。

内实腹胀痛满盈,心下牢强干呕频。

手足烦热脉沉细,大小便涩死多真。

阳病见阴脉者死。池氏曰:内实结绝,气不宣通。

外实内热吐相连,下清注谷转难安。

忽然诊得脉洪大,莫费神功定不痊。

外实故知为虚,下利清谷者脏寒也,岂有内热?愚疑“热”字当作“冷”字,胃冷亦令人呕吐。故知脉小为顺,若洪大者,反候也。

内外俱虚身冷寒,汗出如珠微呕烦。

忽然手足脉厥逆,体不安宁必死判。

阴盛阳绝则外寒,故汗出如珠而不流;无阳则四肢逆冷,致脾胃无所养故呕烦。此恶候也。若得脉实而滑者,尚有可复生之理,是之谓阴病见阳脉者生也。

上气喘息候何宁,手足温暖净滑生。

反得寒涩脉厥逆,必知归死命须倾。

肺主气,为四脏之华盖,最喜清虚,不欲窒凝。调摄失宜,或为风寒暑湿邪气相干,故其气逆上冲而喘急;或有中脘停痰,亦能令人喘急。凡此证,脉滑而手足湿者,其脉涩而四肢寒者死,脉数者亦死,谓形损故也。

咳而尿血羸瘦形,其疾脉大命难任。

《病源》曰:心主血,与小肠合。心家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下部脉急而弦者,风邪入于少阴也。若患此疾而脉大者难治。

唾血之脉沉弱吉,忽若实大死来侵。

肺为诸脏华盖,最易损伤。热气苟伤于肺,则唾血如红缕者是也。胁下痛,唾鲜血者,此肝经有损,故左关脉微芤者是也。但是唾血,脉沉弱者生,牢实者死也。

上气浮肿肩息频,浮滑之脉即相成。

忽然微细应难救,神功用尽也无生。

详见“水气”。浮大得延生,沉细应是死别之证。

中恶腹胀紧细生,若得浮大命逡巡。

《病源》曰:中恶者精神衰,为鬼邪之气卒中之也。夫人阴阳顺理,荣卫调和,神守则强,邪不干正;若调摄失宜,精神衰弱,使中鬼毒之气,其状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凡卒中恶,腹大而满,脉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生。

金疮血盛虚细活,急实大数必危身。

金疮,因刀伤破而成疮。大凡失血,皆以脉沉细为顺,数大为凶。吐血、衄血、尿血、唾血者皆同。

凡脉尺寸紧数形,又似钗直吐转增。

此患蛊毒急须救,速求神药命难停。

中毒洪大命应生,细微之脉必急倾。

吐血但出不能止,命应难返没痊平。

《病源》曰:蛊,是合聚三虫之类,以器皿盛之在其中,相敌食,余一存者名曰蛊,以其毒能害人,食人腑脏。其状心痛如被物咬,或时面目青黄,变化无常。先伤于膈上则吐血也,不即治之,食腑脏至尽则死矣。

大凡要看生死门,太冲脉在即为凭。

若动应神魂魄在,止便干休命不停。

太冲穴,在两足大指本节后三寸陷中动脉,是足厥阴之所生。诊太冲脉,可以决男子之生死。凡诸病,必诊看太冲脉。其脉若在,应神而动者必生,若止而不动者必死。伤寒病亦可诊冲阳脉。足阳明胃之经,一名会源,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去陷谷三寸。朱氏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与五脏六腑,脏腑皆受气于胃。其清者为荣,荣,血也。浊者为卫,卫,气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胃为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生死之要会。故伤寒必诊冲阳,以察其胃气之有无也。有即生,无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