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图式与时空观念比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西绘画时空模式文化溯源

赫尔曼·哈肯在他的协同学研究中提到一种现象,也就是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由混沌达至有序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常常来自一个小小的涨落以至意外,并且,这一小小的涨落常常决定选择的性质,并由此成为事物的一种无法逆转的发展朝向……

诚然,哈肯研究的是大自然构成的奥秘,我们不能把他的理论机械地套用,也不能将复杂的文化现象与其简单地类比,但这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中西绘画图式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明显的视觉差异,与两种文化最初处于“混沌”状态之时的选择有关,形成这一选择的“涨落”之手,便是各自时代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由此,成为两种文化形态孕育、生成、积蓄、发展、绵延、衍化、成熟以至不可逆转,愈加分离鲜明的特色。而构成这一不同的涨落之点,便是中西文化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以及认知态度,它决定着两种文明形态的几乎所有方面。在两种文化语境下成形的绘画图式面貌,正是纠结于这种方式和态度下的产物……

时间、空间的观念,作为人们对自身和对其所处外部世界感知的一种抽象,成为人们理解和把握存在的一种认知方式,这在世界各种文化中,都是共有的。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于时间、空间感知的起因、角度以及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以致对某一因素的偏重或弱化,也由于对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理解有别而形成的时空观念上的差异,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感知,也即是说,同一个世界在持不同时空观念的人眼里,是有区别的,同样的物象在他们内心的“映象”,也是不同的,这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得最为直接明显,这也是中西绘画时空图式呈现出不同面貌的根本原因所在。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可以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中寻到其生发的脉络和动因,中西绘画的不同时空模式,同样可以从中西文化在时空观念上的差异中找到答案。

在世界诸文化中,若将中西文化放在一起作一观照,其各自的差异及特点彰显得尤为明显。中国文化数千年来呈大一统之势,成功地应对、融合了外来文化的挑战,保持了自身特性的相对稳定。阴阳感应,儒道互补,绵绵不息,从未间断。至20世纪之前,总体上看,圆融、和缓、循环,是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西方文化落基于“两希”,希腊科学理性和希伯莱道德信仰的龃龉,始终是其文化发展的基本内在动因,并且,其科学精神的传承,亦成为西方文化中一支最生动、活泼的力量。由此,西方文化的总体形象,与中国文化相比则呈现出一种起落激荡,直线式突进的态势。“圆”和“直”之别,成为我们对中西文化特色一个最直观的印象。

对时间、空间的认识及其观念的嬗变与发展,不仅在各自艺术创作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各自文化的映现。如果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来形象地比喻中西时空观念的基本特色的话,字母“O”和“X”可以说是对中西时空观念以及二者之间差异的一种虽简约,却是十分生动形象的比喻,同时,也显示出中西文化的基本面貌。文化作为一种人类内在精神的产物,其悠长的历史和庞繁的容涵,显然是很难以一个简单的符号来加以指代的,在此权且将其约略比作“O”和“X”,是为了更简洁明晰地表述和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符号的形象特点入手,对中西时空观念以及文化模式作一相应概括和简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