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针对社会组织或个人主体的审计监督行为及审计学科的发展均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仅是一个社会范畴的行为,而且还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活动。和会计具有悠久的历史一样,审计有着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自审计产生之时起,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完善和演化,一直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机能比较完善的运行系统,内容结构比较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促进各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国家和社会经济主体的主要鉴证与监督部门,伴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进步,审计在中外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实际上自从有了社会经济管理活动,就必然在一定意义上存在了。所不同的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管理方式不同,审计的广度、深度和形式也有所差异。

一、审计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审计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出现了分离,形成委托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之后,在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因监督、评价受托责任履行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受托责任内容的扩展而演进。

这里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所谓“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当财产管理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管理权委托给财产管理者而形成的一种委托和受托关系。这种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便产生了委托与受托的关系,也即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财产所有者为了保护其财产的安全、完整,就需要对受托管理者承担和履行管理财产收支和结果的经济责任实行监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财产所有者只有要求与责任双方不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立的第三者对财产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和评价,才能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解除财产管理者的经济责任,于是便产生了审计。这是因为如果彼此之间存在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财产所有者自身对财产管理者的监督、检查便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对财产管理者的监督检查,客观上要求与财产所有者和财产管理者都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来进行,这便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也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

二、审计的历史发展轨迹

出于满足社会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以维系受托经济责任为基础,以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为动力,以提高受托单位经济效益和效果为目的,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遵循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在丰富的社会经济实践中得以逐渐成熟与不断向前发展。

(一)审计主体的历史发展

在西方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早期的政府审计也应运而生。据考证,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古埃及和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建立了官厅审计机构——审计局,设有监督官一职。法国在中产阶级大革命前就设立了审计厅。英国1314年任命了第一任国库审计长。美国则于1921年公布了《预算及会计条例》,并设立了美国审计总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而我国在西周时设有“宰夫”,秦汉时设有“御史大夫”,隋唐时设有“比部”,宋代设有审计司(院)并最早提出“审计”一词,元、明、清的封建政权中同样也设有兼管审计的部门,民国时期则先后设有审计处、审计院、审计部等政府审计部门,目前我国设有国家审计署。

随着官厅审计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寺院审计、行会审计、庄园审计也得以不断发展。随着欧美等国跨国公司、连锁商店及大型和特大型铁路、电报、电话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公司内部审计也得以进行与发展。而我国于1984年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开始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并在1985年10月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在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各级主管部门的经济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得到了蓬勃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Certified Pubic Accountant Audit, CPAA)最早产生于英国。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审计处在一个痛苦且充满革新活力的转折过程中。新旧经济观念的冲突和混合,导致以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为重要特征的股份公司的发展蔚为热潮。这不仅意味着旧的经济范式陷入危机,崭新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秩序的形成,也标志着股东和债权人与企业管理当局之间新型的经济责任关系的最终确立,这种责任关系正是英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和演化的最深层的内驱力。[1]英国南海泡沫事件充分说明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必要性,而且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就是为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通过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缺少注册会计师审计,经营者就会为所欲为,严重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从而破坏整个社会的稳定性。

西方注册会计师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开始于1883年,由英国会计师传入。1886年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成立,1916年该协会改组为美国会计师协会,到1957年发展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团体。

进入21世纪,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跨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154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317亿元,翻了一番;从6年前仅8家会计师事务所年收入过亿元,到现在34家会计师事务所年收入过亿元,50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者成员机构;从把行业发展命运全系在法定审计业务一根生命线上,到各类新业务百花齐放;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到与国际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新局面;从人才资源匮乏到现在人才战略蓬勃开展,高端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可以说,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飞速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更是来自注册会计师行业上下一起共同的努力奋斗和改革创新的结果。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始于1918年9月,当时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也获批准成立。之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也相继成立了许多会计师事务所。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会计师公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来由于推行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便悄然退出了经济舞台。直到1978年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党和政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重建创造了客观条件。1980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始复苏;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1988年年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hinese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ICPA)成立;1991年,恢复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1993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从此我国审计行业开始得到迅速发展。

(二)审计内容的历史发展

现代审计在审查内容上主要经历了检查财务收支、证明交易事项、鉴证财务报表、审查经济管理活动四个阶段。早期的审计是为了核实一些重要的收支事项,揭露会计差错与舞弊,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使会计重点转移到了所有者权益的计算,此时的审计便将重点放在交易事项的证明上。20世纪初,为了满足债权人与投资者了解其发放的贷款和投资是否能够收回的要求,审计重点就转移到以判明企业有无偿债能力为目的的资产负债表审计。20世纪30年代,由于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也在不断扩大,审计的内容就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还包括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客观上需要对这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于是就出现了经济管理审计。

(三)审计目标的历史发展

现代审计在审查目标上主要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损益表审计、会计报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五个阶段。在早期的详细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主要为了是查处被审单位会计的错误和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在稍后的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主要是为债权人提供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大小的依据。在损益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主要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评价被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依据。在经济效益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主要是为了加强被审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

(四)审计方法的历史发展

在审计方法上,审计是沿着“账面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的轨迹来发展的。账目基础审计就是以账目和凭证为审查的出发点,检查各项会计记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账簿加总和过账的正确性、总账和明细账及其会计凭证的一致性。它在审计方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仍被不同程度地采用。制度基础审计就是在了解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进而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这种方法减少了直接对凭证、账表进行检查和验证的时间和精力,突出了审计的重点,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它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之一。风险基础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该种方法能够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行为更加科学。

热身练习

1.下列关于审计模式沿革的表述正确的是()。(2007年中级审计师真题)

A.审计方法必然由账项基础审计走向制度基础审计,最终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

B.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出现意味着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消失

C.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审计起点不同,前者的审计起点是企业的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后者的审计起点是财务报表或企业的内部控制

D.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对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扬弃

【参考答案】AC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2008年初级审计师真题)

A.1994年1月1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6年5月1日

D.2000年1月1日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