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未来说(第1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辑 童年如镜

远方的车站/王婧航

从我生命的圆心出发/陈家祺

童年如镜/施佳宜

等待/刘雅兮

爱的选择/孟婧婷

太多/王子言

榴花殷红/胡佳

望远镜/林可悦

纸之梦/艾君昊

当风轻轻拂向海……/周汉唐

题榴花/周汉唐

古琴/史佳睿

起风以前/史佳睿

蝶/周逸

一朵盛放的荆棘花/王桓江

“童年如镜”所收诗歌,犹如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了一份份清澈和纯洁的童心。小诗人们用富有想象力、充分形象化且凝练诗意的词句,认知并表述着他们眼中的世界,袒露着他们在成长路上的犹疑、困惑和奋发等种种内心波澜。

在这里,小蝴蝶会“像花儿一般绽开了笑”,蝴蝶妈妈“递给她一副望远镜”(林可悦:《望远镜》);白燕和彩咬鹃会相爱,白燕“爱恋得真切”却又“挑剔与多变”,彩咬鹃由此“怅然”“迷乱”(孟婧婷:《爱的选择》);风太大会是“阴险的黑色”,“嘿嘿冷笑”(王子言:《太多》);纸“给小恐龙们穿上盔甲”“给人们发放枪械”(艾君昊:《纸之梦》);榴花“即便散落在地/仍面带红光/不怨不恨地笑面阳光”(胡佳:《榴花殷红》);“风继续高歌/海继续欢唱。/风卷起一把把细沙/兴奋地一吹/天女散花……”(周汉唐:《当风轻轻拂向海……》);“蚊子,苍蝇,可真会享受/——天天来蹭空调”(史佳睿:《起风以前》);车站旁的花儿、树荫下的绿草“可曾忆起,/可曾感到,/分别时的痛苦?”(刘雅兮:《等待》)。外在的万事万物在小诗人们的眼中,是如此“物我合一”的可爱、有趣。自然而毫无违和感的人格化手法,让诗歌充满了童真童趣。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逐渐建立自我意识的时候。在这些诗歌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份份青春萌动、自我确立的宣言书。施佳宜在《童年如镜》中着意于“我说”“多想使这面镜子/透明如初”。陈家祺“从我生命的圆心出发”,对大人们所说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最快”提出质疑,认为“禁锢了种种奇思妙想”,勇敢地选择自己的路,诗歌最后一句“眼看着别人走着,跑着,跳着,甚至爬着。/带着笑,或带着泪,/经过他躺着的地方。”与“躺着”相对,对充满不确定的成长之路自我选择而又敢于自我担当,竟是这般令人震撼。王桓江笔下的荆棘花,“不听、不顾、不理会”朋友和家人的不解、嘲笑、担忧与劝阻的那种坚韧、傲然,何尝不是自我的一种期许呢?

令人惊喜的是,尽管雏莺初啼,但小诗人们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着种种诗意表达的可能性。有的诗歌已有意识地化用、整合各种阅读知识,隐约有着“知识性写作”的雏形。如王婧航的《远方的车站》,起首一句“小时候,父母给我们一张小小的车票”,恍然有余光中的“乡愁”感,“窗外的人在看着我们,/我们也在看着他们,/他们中有人想上车,/我们中有人想下车。”又让人感到卞之琳的“看风景”和钱锺书“围城”的气象。而这些阅读经验在整体表达中是和谐自然的,已超越了简单的模仿层面,是在驶向自己的“青春号”列车上的一份情思,是“有的人在笑,/有的人在闹,/有的人,/你想给她一个拥抱”这种童趣盎然中的一种小小的哲思。有的诗歌已擅长在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如王桓江的《一朵盛放的荆棘花》,从南方到北方,从青山烟雨到荒芜贫瘠,随着一颗种子的迁徙,游刃有余地讲活了一个故事、一种精神。而像“花香,清淡可好,/丁香紫是完美的配对,/要像珠子滚过丝绸那般轻柔。”(王子言:《太多》)从嗅觉上的“清淡”花香,到“丁香紫”的观感,再到珠子、丝绸的触感,短短几句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诗意空间,充分调动起读者的想象,读后令人不禁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