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低碳经济由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五个要素构成,发展低碳经济有低碳社会、低碳市场、低碳产业三个切入点。所以,低碳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袁男优,2010)。本研究从低碳经济的概念着手,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其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在借鉴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范式进行了界定和分类思考,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此外,本研究对于确保低碳经济实施的宏微观环境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思路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思路图
围绕研究思路,全书共分九章:
第一章,导论。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范式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为本书的研究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低碳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及对其当前存在的误区进行了拨正,并在此基础上,对本书的研究范围——低碳经济发展的范式进行了界定;在对其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时,主要是从资源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气候经济学理论等方面着手展开的,通过这些理论的分析,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章,低碳经济发展的范式及分类。主要是对低碳经济发展范式的概念、演化由来,以及按照生产流程进行的具体模式分类来进行全面的研究,其中对其研究范式的界定及其分类研究,则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第四章,低碳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其现状。一方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划分;另一方面,主要是以英国、日本、欧盟等国为研究对象,对其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便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第五章,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技术路线设计。这一章结合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人口数量以及环保绿化来进行建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以期对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第六章,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本章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入手,从两个维度对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体系进行了建设和分析,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检验,以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七章,低碳经济发展实证研究。这一章结合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多个案例来进行分析,对技术路线的核心内容——作用力进行了论证。
第八章,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建设。本章认为要落实低碳经济发展范式,其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本章通过对影响低碳经济实施的宏微观环境进行研究,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范式的实现。
第九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实施保障的对策。本章认为,低碳经济发展要得以实施和推广,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策制度;二是法律法规;三是技术创新;四是资金支持;五是民众参与;六是国际合作;七是管理服务。
最后,是后记——结束语。对全书的逻辑论证思路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本书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观点;并结合笔者实际,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1.4.2 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规范分析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它首先给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规定,而不是对这些假设是否正确进行讨论,然后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讨论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多数问题的研究需要二者结合起来。因为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突出强调哪些因素,实际上涉及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彼此的侧重点不同,因此经常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对国内外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皆属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于其历程的判断、范式的提出及分类、因素的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宏微观环境的研究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则属于规范研究的范畴。对低碳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建立模型、收集资料、数据加工、得出结论,主要是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而对于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具体理解,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论证和检验,则是通过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来展开的。
2.数理模型分析法
数理模型分析法就是在经济分析过程中,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字算数的推导来研究和表示经济过程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它以表述简洁清晰,推理直观正确,使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更加条理化、逻辑化的特点而在经济学分析中被广泛采纳。基于此,本研究在对低碳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来对其进行分析,就是基于数理模型方法来进行的。本研究通过模型的构建,最后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有了更为明确的了解和把握,这对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3.运用多学科理论,综合地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现实问题不断出现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故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本书力图吸收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气候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一些理论成果,并利用这些理论成果,对低碳经济的范式、环境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观点以及新方法。比如在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上,针对低碳—气候的跨国性问题,提出应借助气候经济学中的国际合作手段来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而在对企业低碳化推进的实证分析中,则明显地吸收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思想,提出应通过长短期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有效地引导企业积极地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