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网络反腐的政治意义
无论是民众借助互联网自下而上揭发、检举腐败官员,表达利益诉求,还是中央通过检举网站了解民情,掌握腐败信息,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就民众对腐败的揭发检举而言,反腐表达了民众对政治制度透明和党员干部公正的期待,有利于政府部门改进工作方式、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就自上而下的反腐来说,网络反腐拉近了党、国家、官员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有利于整顿行政队伍、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政府的社会公信力。总体来说,网络反腐有利于提高和巩固执政合法性与行政合法性。
执政合法性与行政合法性
众所周知,任何政治权力的实施,要想获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可,必须具备合法性基础,由此,权力(power)才具有权威(authority)。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区分了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超凡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基于对悠久传统的神圣性以及根据这些传统行使权威的正当性的牢固信仰;超凡魅力型权威基于对某个个人的罕见神性、英雄品质或者典范特性以及对他所启示或创立的规范模式或秩序的忠诚;法理型权威基于对已制定的规则之合法性的信仰,以及对享有权威、根据这些规则发号施令者之权力的信仰。相比较而言,传统型权威和超凡魅力型权威依赖于具体的时空条件和个人特质,往往难以推而广之。
基于正式法律制度的权力实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也可以说,如果权力的实施缺少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督,便会丧失一定的合法性基础,进而权力实施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就中国社会而言,我们可以把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分为两个层面:执政合法性与行政合法性。所谓“执政合法性”,是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需要通过某些方式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可,这些方式包括推动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认真倾听民众的声音、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等等。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要坚持 ‘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可以看作巩固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步骤。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说,将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并抓好落实。公报称,将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案件。有学者分析指出:“这鲜明地体现了中共的强烈危机意识,腐败现象是对执政地位的严峻挑战,带来生死攸关的合法性危险。”中共十八大报告说,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因此,就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言,当前网络反腐力度之大,是不难理解的。
相比较而言,“执政合法性”是对党而言的,而“行政合法性”则是对政府而言的。所谓“行政合法性”,主要是指: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体都不得自己设立行政权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行事;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规范;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在法律的意义上,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任何违法行政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中央到地方,每一届政府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都会通过某些方式巩固和提升自身的合法性。随着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集体的产生,民众会对政府的改革决策、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有新的期待,而了解和回应民众的期待是提升政府的行政合法性的前提。当然,执政合法性和行政合法性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交织在一起的,可以说,行政合法性是执政合法性的具体体现,而执政合法性是行政合法性的前提基础。“党风廉政”并称,是对二者关系的最好概括。
群众路线与执政合法性
如前所述,权力缺少约束和监督是腐败问题发生的重要根源,新时期网络反腐所指向的问题也在于此。反腐有利于巩固执政合法性,意思是,反腐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很多政府官员又是党员,政治腐败问题往往会有损党的形象,甚至导致质疑中共领导方式和领导地位的声音出现,因此,网络反腐将一些腐败分子和不合格党员“揪出来”,有利于加强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和以往的反腐不同,网络反腐能产生更广泛的舆论影响,容易形成反腐的氛围,也能使广大民众较为充分地了解党的反腐决心。同时,网络反腐使社会各部门和普通民众有机会参与到反腐行动中,这种参与机会使反腐有了更多的“平民色彩”和群众基础,因而更容易获得民众的认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申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这与网络反腐并行是不难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腐败滥权现象就是因为有些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甚至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基础。“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主要内涵。具体而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一切依靠群众则讲的是手段问题,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就应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应该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
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他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2013年6月18日,由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官方网站——群众路线网开通。群众路线网是教育实践活动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群众参与、开门搞活动的重要载体。网站开设多个少数民族语言版块,具有新闻宣传、案例展示、学习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将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化反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可以说,网络反腐与通过互联网贯彻群众路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的共同目的是在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化解社会矛盾与行政合法性
网络反腐有利于巩固行政合法性体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需要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而且,民众也会对新一届政府有很多新的期待,其中很重要的期待就是希望官员严于律己、亲民爱民、清廉自重、为人民服务。网络反腐回应了民众的期待和呼声,有利于行政合法性的巩固。对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的中国而言,行政合法性的巩固还依赖于各级政府合理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在众多社会矛盾中,有一部分是官民矛盾,而往往是官员腐败引发了官民矛盾。在这个背景下,网络反腐能够起到化解矛盾、疏导民众情绪的作用。
例如,2013年10月17日早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证实江苏省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据媒体报道,2009年8月26日,季建业就任南京市副市长、代理市长职务,他一边高调宣称“进了中山门,就是南京人”,一边迅速启动“三中路改造”,南京这座古城不断被“开膛破肚”。有南京市民称全城“秋叶与灰土齐飞,苍天共黄土一色”。4年间,不时激发民怨,并不断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2011年,南京曾因修建地铁大肆砍伐梧桐树引来市民抗议,网民随之发起“拯救南京梧桐树”活动,声明参加者很快过万。一位颇有名望的南京大学教授甚至公开提议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启动特别程序,弹劾季建业。当时网上骂声一片,对季建业施政提出质疑。有官员私下说,自从季建业任市长以来,所做的系列政绩工程“无一不是败笔”。因此,季建业被调查,南京市民无不拍手称快。“拍手称快”既表达了民众对不称职官员的鄙视和奚落,也表明了对政府整治行政队伍的举措的肯定与认同。
有利于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按照德国社会理论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空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属于公共领域的事务,公共领域既对政治权力具有批判性,也是其合法性来源。可以说,网络反腐正是公民在网络公共领域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民众积极参与网络反腐,体现了公共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执政合法性。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网络反腐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奠定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网络反腐在公民的政治参与和促进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网络反腐的关键一环是无数网民对网络信息的转发或评论,没有这种参与,网络报料的反腐信息可能无疾而终。
此外,网络举报人已经不限于直接利益相关者,普通网民可能基于正义感或各自的专业知识自愿参与网络反腐。例如,2008年11月26日,上海网友、一名普通的IT技术人员“魑魅魍魉2009”在“天涯社区”公布了新余和温州“官员出国考察团”清单,瞬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据报道,2008年11月21日晚上9点,他下班回家,在地铁站的候车椅上刚坐下来,就看到临近的座位上有一个粉红色的环保购物袋,站在那里等了一会儿,但一直没见人来。几分钟后,他只好拿着袋子上了地铁。他心想,也许打开袋子,里面会有丢失者的联系方式,于是打开了袋子,里面有个带拉链的塑料文件袋,装着厚厚的一沓文件。他抽出来一看,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一份政府出国考察的材料,说是出国考察,却连一点公务安排都没有。他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要让这个东西曝光。11月26日早上9点多,“魑魅魍魉2009”开始发帖,由于网速较慢,一直发到11点。
网络的力量完全出乎了“魑魅魍魉2009”的意料。在江西新余对出国考察团作出处理的当天,他才寄出给江西省纪委的材料,也就是说,江西省完全是根据网络上的强大反应作出处理的。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1月28日晚,央视《新闻1+1》栏目播出了他发的那个帖子,并引发了“官员出国考察该怎样规范和监督?政府公共财政又该如何更加透明”的话题。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魑魅魍魉2009”的一句话掷地有声,“既然被我捡到了,我就应当尽到我的责任”。
网民的这种参与行为是一种不讲报酬、以事实为准绳的理性参与,其参与动机主要来自作为现代公民的责任感和反腐爱国的使命感,是热爱国家、信任政府的重要体现。网络反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与政治、协助治理的过程,这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大有裨益。此外,在大多数的网络反腐事件中,绝大多数的网民能够遵纪守法,在合法的范围内开展反腐,这体现了一种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样有利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