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年鉴(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起点、高水平、重交叉”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学科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组建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2011年11月1日)

尊敬的鲁昕副部长,

尊敬的周远清会长、顾明远会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嘉宾:

大家好!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学的74周年校庆纪念日,我们在庆祝学校生日的这一天举行教育学院组建成立大会,充分表达了学校对教育学院的重视和期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对教育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而又最富有生命力的事业之一,是使人成为区别于动物界的社会意义上的人的基本条件,它新知、育人、育德,具有永恒的价值,是人类社会之至善。今天,中国人民大学能够在已有基础之上,重组学科力量,传承教育薪火,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贡献一己的绵薄之力,可谓一大幸事、喜事、乐事!

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联合大学与华北大学就专设有教育系;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1952年,根据国家院系调整的统一安排,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研究机构转移至兄弟院校,但学校对教育研究的执着追求从未中断。1999年,学校复建教育学科,设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年,设立了高等教育研究室,同年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会。不久前,学校还成立了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设立了教育部文科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基地。在过去的岁月,我们教育研究领域的师生发扬中国人民大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立足国内外的教育实践,通过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研究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走向,服务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注重实践性、前沿性和跨学科性的独具一格的研究特色,为教育学院的成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时代掀开了新的一页,我们进入了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期。党的十七大首次肯定了教育是民生之首,是社会建设之基。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更是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又向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我国当前青少年的创新性?如何在新时期促进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紧扣这些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和国家当前的重大需求进行研究和育人,显然是新时期教育研究应当拥有的品质。但是,要能很好地回应时代的呼声并不容易,这对我们的教育学院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1年4月6日,学校正式发文,宣布组建教育学院,并提出了“高起点、高水平、重交叉”的建院原则。

所谓“高起点”,指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要继续发扬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之传统,并立足于已有的学术基础:(1)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已拥有“教育法学”硕士点,“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学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还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在师资队伍方面,学校一贯重视为教育学科引进人才,培养新生力量,目前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科背景多元互补的教师队伍,其中既包括多位知名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也拥有一批有巨大潜力的中青年骨干。(3)在学术平台的搭建方面,学校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和新创刊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已经成为服务于教育学科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学术平台。教育学院要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超越过往、追求卓越!

所谓“高水平”,是对学校教育学院未来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进一步的高要求。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在本世纪20年代初、中期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一个高水平的教育学院是题中应有之义。教育学院应当成为学校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做到“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制度建院”。(1)“学术立院”,即以学术为本,逐步形成学院的学术视野、学术氛围、学术气度、学术品格、学术胸怀,建立良好的院风、教风和学风,追求真理,做时代和社会的先锋,不逢迎,不媚俗,不随波逐流。(2)“人才强院”,即关注每一位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为每一位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进一步合理扩充教师队伍,面向海内外引进人才,并加大对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3)“特色兴院”,即能打造鲜明的学科特色,积极发展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既重视对教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这是教育研究的基础、前提和后盾;又能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围绕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研究;同时还能树立服务于教育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学科意识,积极促进教育研究的成果转换。(4)“制度建院”,即能够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充分利用建院的良好契机,创新体制机制,建章立制,围绕学术为本和追求卓越,实现学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所谓“重交叉”,则是指教育学院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学科开放性的特点,形成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教育学研究。要解答刚才我们谈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无不需要综合眼光和多学科的视野和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在这个方面恰巧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它依托的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强大的学术实力。因此,教育学院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现教育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充分交叉,从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同时亦能为学科间的交叉、整合、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广阔舞台。

在座的各位嘉宾中,有许多都是教育学界的知名理论工作者或实践者。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你们的悉心关怀与鼎力支持。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与会的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恳请各位能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如既往扶助我们的教育学院。

我相信,在学校、教育部和热心教育的各界人士的帮扶和支持之下,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一定能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衷心祝愿教育学院拥有灿烂的明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