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表现
1.正常×线表现
气管在平片上可以显示,表现为柱状低密度区域;其位于上纵隔中部,由于其左侧有主动脉,因此可轻度右偏;气管分叉部略偏右侧,其下壁形成隆嵴。断层摄影,尤其是数字断层摄影(DTS)能够更加清晰和直观地显示管腔内部有无狭窄及占位。
2.正常CT表现
气管管腔内空气呈明显低密度,管壁为等密度,气管在短轴断面表现为环状影,在长轴断面管壁呈两条平行线状影。
气管分为颈段气管及胸段气管两部分。颈段气管CT上呈马蹄形、椭圆形或圆形。约50%正常人后方的气管膜部轻度突入到气柱内,勿误认为是肿物。颈段气管下方紧贴的甲状腺密度高于邻近的肌肉组织,尤其是强化扫描时,密度更高。胸段气管在CT上基本位于中线位置,常呈圆形或轻度卵圆形,但亦可呈马蹄形甚或倒梨状,儿童呈圆形。由于气管前方及两侧通常有较低密度的纵隔脂肪包绕,在纵隔窗上气管与周围大血管结构分界多较清楚,但后壁为纤维膜,多呈均匀的线状影,与椎前软组织无法区分。气管壁的软骨40岁以后可发生钙化,表现为不连续的高密度影。在肺窗上,气管壁与周围结构难于区分,仅显示低密度的气管腔。在上腔静脉起始至奇静脉弓层面,气管的右侧后壁通常与右上肺相邻,此处气管壁厚度如超过4mm,要注意有无气管壁或气管旁病变存在。
3.正常MRI表现
气管腔内为气体,其质子稀少,因而不产生MRI信号。气管管壁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且较薄,通常在MRI图像上不易分辨,管腔由于周围脂肪的高信号所衬托而勾画出其大小和走行,气管的右侧壁及右主支气管与肺相邻的部位有时可见管壁呈中等强度信号。由于胸段气管自上而下的走行过程中向后倾斜,因此只有平行于气管长轴的倾斜冠状面或矢状面检查才能显示气管的全程。
二、气管正常值
气管全长10~12cm。在正常的成年男性中,气管的横径为1.3~2.5cm,前后径为1.3~2.7cm;在正常的成年女性中,气管的横径为1.0~2.1cm,前后径为1.0~2.3cm。左、右主支气管的分叉角约为90°。右主支气管较直而短粗,与气管中线成30°角,长约2.5cm,内径1.5~2.3cm;左主支气管稍细长,与中线成50°~60°角,长约5cm,内径1~1.5cm。气管的前壁和两侧壁用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的马蹄形软骨宽3~4mm,厚1~1.5mm。气管分为颈段或胸外段气管及胸内段气管两部分。颈段气管全长2~4cm,胸内段气管全长6~9cm。
三、有价值的解剖标志
气管隆嵴:
左右两侧主支气管交角处的气管环呈三角形突起,组成气管分叉,其内形成一边缘光滑锐利的矢状嵴突称气管隆嵴,为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标志。气管分叉相当于第4胸椎下缘水平,胸骨角和第二肋软骨为其体表标志。该平面也为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水平。
四、注意事项
1.扫描范围自环状软骨至气管隆嵴。
2.由于常规吸气相变为呼气相后,胸内气管的横断面积相应减小23%左右,故气管的扫描常规是仰卧位吸气末屏气扫描,以便气管能最大程度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