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本主义经济
一 资本的形成与扩张
(一)资本的形成及其实质
1.资本的形成
我们已经看到,资本和劳动最初是同一个东西;其次,我们从经济学家自己的阐述中也可以看到,资本是劳动的结果,它在生产过程中立刻又变成了劳动的基质、劳动的材料;可见,资本和劳动的短暂分开,立刻又在两者的统一中消失了;但是,经济学家还是把资本和劳动分开,还是坚持这两者的分裂,他只在资本是“积蓄的劳动”这个定义中承认它们两者的统一。由私有制造成的资本和劳动的分裂,不外是与这种分裂状态相应的并从这种状态产生的劳动本身的分裂。
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资本,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3页。
一些商品即一些交换价值的总和究竟是怎样成为资本的呢?
它成为资本,是由于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即作为一种属于社会一部分的力量,通过交换直接的、活的劳动力而保存并增大自身。除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的阶级的存在是资本的必要前提。
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变为资本。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6页。
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页。
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只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存在还是不够的。为此首先必须有下列双方作为买者和卖者相对立:一方是价值或货币的占有者,另一方是创造价值的实体的占有者;一方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另一方是除了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占有者。所以,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的分离,客观劳动条件和主观劳动力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事实上的基础或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8页。
要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但是,如果不是出现了奇迹,能够转化为资本的,只是在劳动过程中可使用的物品,即生产资料,以及工人用以维持自身的物品,即生活资料。所以,一部分年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们要超过补偿预付资本所需的数量。总之,剩余价值所以能转化为资本,只是因为剩余产品(它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已经包含了新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0页。
货币和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本身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占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他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像奴隶、农奴等等那样,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像自耕农等等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相反地,他们脱离生产资料而自由了,同生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商品市场的这种两极分化,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1页。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8页。
正如人类劳动力并非天然是资本一样,生产资料也并非天然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生产资料才取得这种独特的社会性质,正如只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贵金属才获得货币的独特的社会性质,货币才获得货币资本的独特的社会性质一样。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45页。
2.资本的实质与内涵
(1)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构成资本的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难道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生产出来和积累起来的吗?难道这一切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被用来进行新生产的吗?并且,难道不正是这种一定的社会性质把那种用来进行生产的产品变为资本的吗?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4页。
资本不仅包括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并且还包括交换价值。资本所包括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所以,资本不仅是若干物质产品的总和,并且也是若干商品、若干交换价值、若干社会量的总和。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5页。
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6页。
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地产相对立。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正是劳动条件和生产者之间的这种分离,形成资本的概念;这种分离从原始积累开始,然后在资本的积累和积聚中表现为不断的过程,最后表现为现有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和许多人丧失资本(现在剥夺正向这方面变化)。如果没有相反的趋势总是在向心力之旁又起离心作用,这个过程很快就会使资本主义生产崩溃。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5页。
资本,土地,劳动!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资本不是物质的和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资本是已经转化为资本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就像金或银本身不是货币一样。社会某一部分人所垄断的生产资料,同活劳动力相对立而独立化的这种劳动力的产品和活动条件,通过这种对立在资本上人格化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2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利润率会下降,而利润量会随着所使用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利润率已定的情况下,资本增加的绝对量,就取决于现有的资本量。另一方面,在现有的资本量已定的情况下,它增加的比率,即它的增长率,就取决于利润率。只有生产力的提高(前面已经提到,它总是和现有资本的贬值同时并进的),通过利润率的提高使年产品中再转化为资本的价值部分增加时,它才能直接增加资本的价值量。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页。
(2)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是资本的自然属性和规律
资本的伟大的历史方面就是创造这种剩余劳动,即从单纯使用价值的观点,从单纯生存的观点来看的多余劳动,而一旦到了那样的时候,即一方面,需要发展到这种程度,以致超过必要劳动的剩余劳动本身成为普遍需要,成为从个人需要本身产生的东西。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是通过简单生产过程并在简单生产过程中实现的,这是靠活劳动同它的物质存在要素发生合乎自然的关系。但是,只要活劳动进入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就不是为活劳动本身而存在,而是为资本而存在,活劳动本身已经是资本的要素。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资本的规律是创造剩余劳动,即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本只有推动必要劳动即同工人进行交换,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资本的趋势是要尽量多地创造劳动,资本的趋势也是要把必要劳动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资本的趋势也是:既增加劳动人口,又把劳动人口的一部分不断地变成过剩人口,即在资本能够利用他们之前先把他们变成无用的人口。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
资本创造绝对剩余价值——更多的对象化劳动——要有一个条件,即流通范围要扩大,而且要不断扩大。在一个地点创造出的剩余价值要求在另一个地点创造出它与之交换的剩余价值;要求首先哪怕只是生产出更多的金银,更多的货币。这样,即使剩余价值不能直接再变为资本,它也可以在货币的形式上作为新资本的可能性而存在。因此,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不管是直接扩大这个范围,还是在这个范围内把更多的地点创造为生产地点。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样,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补充趋势;在这里从绝对剩余价值或绝对剩余劳动的角度来看,这也就是造成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作为自身的补充;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如果说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一方面创造出普遍的产业,即剩余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那么,另一方面也创造出一个普遍利用自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甚至科学也同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一样,表现为这个普遍有用性体系的体现者,而在这个社会生产和交换的范围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表现为自在的更高的东西,表现为自为的合理的东西。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资本强制压榨出来的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本身内部表现为剩余劳动,本身具有活劳动的形式,但是,活劳动不可能从无中创造出任何东西,所以它要找到它的客观条件。现在,这种剩余劳动以对象化的形式表现为剩余产品,而这种剩余产品为了作为资本来增殖价值又分为两种形式:劳动的客观条件——材料和工具;劳动的主观条件——现在必须开始工作的活劳动的生活资料。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8—99页。
资本的趋势始终是:一方面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把这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变为剩余劳动。如果它在第一个方面太成功了,那么,它就要吃到生产过剩的苦头,这时必要劳动就会中断,因为资本无法实现剩余劳动。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资本的生产性——即使是仅仅考察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首先在于强迫进行剩余劳动,强迫进行超过直接需要的劳动。这种强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以前的生产方式所共有的,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更加有利于生产的方式实行和采用这种强迫的。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61年8月—1863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3页。
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劳动的剥削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资本使用这一切手段,当然只是为了剥削劳动,但是为了剥削劳动,资本必然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这些手段。所以,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这个发展的条件就表现为资本的行为,在这种行为面前不仅单个工人是被动的,而且这种行为的进行是与单个工人对立的。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61年8月—1863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5页。
因为资本是由商品组成的,所以资本本身具有二重性:
(1)交换价值(货币);但是,它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因为它是价值——创造价值、作为价值而增大、取得一个增量的价值。这归结为一定量对象化劳动同较大量活劳动的交换。
(2)使用价值;这里,资本是按照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一定关系出现的。但是,正是在这里,资本不仅仅是劳动所归属的、把劳动并入自身的劳动材料和劳动资料;资本还把劳动的社会结合以及与这些社会结合相适应的劳动资料的发展,连同劳动一起并入它自身。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61年8月—1863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5页。
如果说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和占有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看来是资本的自然属性,因而表现为从资本的使用价值中产生的属性,那么,反过来说,把劳动自己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把劳动自己的剩余产品表现为资本的剩余价值、资本的自行增殖,看来就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61年8月—1863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8页。
劳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际上转化为资本,但是,这个转化是由货币同劳动能力的最初交换决定的。只是由于劳动直接转化为不属于工人而属于资本家的对象化劳动,货币才转化为资本,就连已经取得生产资料即劳动条件的形式的那一部分货币也是这样。在此以前,货币不论以它本身的形式存在,或者以那种可以充当生产新商品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商品(产品)的形态存在,都只不过从可能性来说是资本。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61年8月—1863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9页。
由于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的这个特有的性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实在形态,资本作为使用价值的形态,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第一,生产资料不仅必须有足够吸收必要劳动,而且也必须有足够吸收剩余劳动的数量。第二,实际劳动过程的强度和外延量改变了。
马克思:《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63年8月—1865年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7页。
(二)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资本的循环
(1)资本循环的过程
资本的循环过程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或者说,经历G-W这个流通行为。
第二阶段: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他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进行活动;他的资本经历生产过程。结果产生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第三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他的商品转化为货币,或者说,经历W-G。
因此,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在这个公式中,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和G′表示由剩余价值增大了的W和G。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2页。
资本价值在过程终结时,又处在它进入过程时的相同的形式中,因而能够重新作为货币资本开始并完成这个过程。正因为这个过程的开始形式和终结形式都是货币资本的形式(G),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循环过程的形式叫做货币资本的循环。在终结时发生变化的,不是预付价值的形式,而只是它的量。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资本的循环,只有不停顿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资本在第一阶段G-W停顿下来,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在生产阶段停顿下来,一方面生产资料就会搁置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劳动力就会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资本在最后阶段W′-G′停顿下来,卖不出去而堆积起来的商品就会把流通的流阻塞。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可见,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和生产的统一,包含二者在内。因为G-W和W′-G′这两个阶段都是流通行为,所以资本流通是一般商品流通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不仅属于流通领域而且属于生产领域的资本循环的职能上确定的段落、阶段,资本是在一般商品流通之内完成自己特有的循环的。一般商品流通,在第一阶段,使资本取得能够执行生产资本职能的形态;在第二阶段,使它抛弃它不能重新进行循环的商品职能,同时为它创造一种可能,使它自己特有的资本循环同资本中增加的剩余价值的流通分离开来。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2)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
第一,资本价值最后再转化为它原来的货币形式,是商品资本的职能。第二,这种职能包含着剩余价值的第一形式转化,即剩余价值由原来的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因此,在这里,货币形式起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原来以货币预付的价值的复归形式,就是说,回到过程开始时的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原来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的价值的第一转化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52页。
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两种形式,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63页。
理所当然的是,循环本身又要求资本在各个循环阶段中在一定的时间内固定下来。在每一个阶段中,产业资本都被束缚在一定的形式上: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只有在完成一种和它当时的形式相适应的职能之后,才取得可以进入一个新的转化阶段的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随着产业资本支配社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组织就会发生变革,从而社会的经济历史类型也会发生变革。那几种在产业资本以前,在已成过去的或正在衰落的社会生产状态中就已出现的资本,不仅要从属于产业资本,并且要改变其职能机制来和产业资本相适应,而且只能在产业资本的基础上运动,从而要和它们的这个基础同生死共存亡。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在它们以其作为特殊营业部门的承担者的职能和产业资本并列出现时,也只是产业资本在流通领域时而采取时而抛弃的不同职能形式由于社会分工而独立化的和片面发展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产业资本的目的和动机——价值增殖,赚钱和积累——表现得最为醒目(为贵卖而买)。因为第一阶段是G—W,所以也表明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来自商品市场,同样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都受流通、商业制约。货币资本的循环不仅是商品生产,这种循环本身只有通过流通才能进行,它是以流通为前提的。这一点已经很清楚,因为属于流通的形式G是预付资本价值的最初的纯粹的形式,而在其他两种循环形式中则不是这样。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只要货币资本的循环始终包含着预付价值的价值增殖,它就始终是产业资本的一般的表现。在p…p中,资本的货币表现,只是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因而只是作为以计算货币表示的价值而出现的,并且是以这种形式登记入账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71页。
只要新出现的资本初次作为货币预付,并以同一形式收回,不论这是发生在产业资本由一个营业部门转移到其他营业部门时,还是发生在产业资本退出营业时,G…G′都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特殊形式。这也包括初次以货币形式预付的剩余价值的资本职能,在剩余价值不是在产生它的营业部门而是在别的营业部门执行这种职能的时候,这一点表现得最明显了。G…G′可以是一个资本的最初循环;它可以是最终循环;它可以看做是社会总资本的形式;它是新投入的资本的形式,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新积累的资本,还是为了由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生产部门而全部转化为货币的旧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页。
以G′=G+g为结果的公式G-W…p…W′-G′,在形式上具有欺骗性,带有一种虚幻的性质,这是由预付的价值和增殖的价值都以货币这个等价形式存在而产生的。这个公式强调的不是价值的增殖,而是这个过程的货币形式,强调的是最终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形式的价值,大于原来预付到流通中去的货币形式的价值,也就是说,强调的是资本家所有的金银数量的增加。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页。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就是为生产商品而购买商品。只有消费是这种生产消费,它才进入资本本身的循环,而这种消费的条件是,通过这样消费掉的商品生产出剩余价值。这和以维持生产者的生存为目的的生产,甚至商品生产,是很不相同的。这样一种由剩余价值的生产所决定的用商品代替商品,和本来的产品交换(只是以货币为中介)完全不同。可是,经济学家们竟以此证明生产过剩是没有可能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生产过程可能扩大的比例不是任意规定的,而是技术上规定的,因此,已经实现的剩余价值虽然要资本化,但往往要经过若干次循环的反复,才能增长到(也就是积累到)它能实际执行追加资本的职能的规模,即能进入处在过程中的资本价值的循环的规模。因此,这个剩余价值凝结为贮藏货币,并在这一形式上形成潜在的货币资本。这种货币资本所以是潜在的,因为在它停留于货币形式时,不能作为资本发生作用。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产业资本在生产领域只能存在于和一般生产过程,从而也和非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构成中,同样,它在流通领域也只能存在于两种和流通领域相适应的形式,即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中。但是,由于劳动力是他人的劳动力,资本家要从劳动力所有者那里购买劳动力,就像要从其他商品所有者那里购买生产资料完全一样,所以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从一开始就表现为生产资本,因而生产过程本身也表现为产业资本的生产职能,同样,货币和商品也表现为同一产业资本的流通形式,因而,它们的职能也表现为产业资本的流通职能,这些职能或者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的先导,或者是从生产资本的职能产生。在这里,货币职能和商品职能所以同时又是货币资本的职能和商品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它们作为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不同阶段上所要完成的职能的形式是互相联系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4页。
贮藏货币形式只是不处在流通中的货币的形式,这种货币的流通中断了,因此就保存在货币形式上。至于货币贮藏的过程本身,它是一切商品生产所共有的,而只有在不发达的、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形式中,才为贮藏货币而贮藏货币。而在这里,贮藏货币表现为货币资本的形式,货币贮藏表现为随着资本积累暂时发生的过程,这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货币在这里充当潜在的货币资本;这是因为,货币贮藏,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的贮藏状态,是一个在资本循环之外完成的、为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所进行的职能上确定的预备阶段。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如果W′—G′过程超出了正常时间,商品资本不正常地停滞在它向货币形式转化的过程中,或者,在这种转化完成之后,比如说,货币资本必须转化成的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超过了循环开始时的水平,这种起着积累资金作用的贮藏货币,就可以用来代替货币资本或它的一部分。这样,货币积累基金就充当准备金,来消除循环中出现的干扰。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8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上,卖者手中的一切商品都必然是商品资本。它们在商人手中仍旧是商品资本,或者,如果原来不是商品资本,到商人手中也就变成商品资本。或者,它们,例如输入品,必然是补偿原有商品资本的商品,因而只是给了原有商品资本另一种存在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
社会资本=单个资本(包括股份资本;如果政府在采矿业、铁路等等上面使用生产的雇佣劳动,起产业资本家的作用,那也包括国家资本)之和,社会资本的总运动=各单个资本的运动的代数和,这一事实并不排除:这个运动,作为一个孤立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来看,和同一个运动,作为社会资本总运动的一部分来看,即和社会资本的其他部分的运动联系起来看,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同时,这个运动还会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考察一个单独的单个资本的循环时必须事先已经解决,而不是要由这种考察去解决。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但是,它之所以能够成为这种统一,只是由于资本的每个不同部分能够依次经过相继进行的各个循环阶段,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到另一种职能形式,因而,只是由于产业资本作为这些部分的整体同时处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和职能中,从而同时经过所有这三个循环。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在实行分工的工厂体系内,产品不断地处在它的形成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上,同时又不断地由一个生产阶段转到另一个生产阶段。因为单个产业资本代表着一定的量,而这个量又取决于资本家的资金,并且对每个产业部门来说都有一定的最低限量,所以资本的分割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数字进行。现有资本的量决定生产过程的规模,而生产过程的规模又决定同生产过程并列执行职能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量。但是,决定生产连续性的并列存在之所以可能,只是由于资本的各部分依次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运动。并列存在本身只是相继进行的结果。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120页。
资本作为整体是同时地、在空间上并列地处在它的各个不同阶段上。但是,每一个部分都不断地依次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由一种职能形式过渡到另一种职能形式,从而依次在一切阶段和一切职能形式中执行职能。因此,这些形式都是流动的形式,它们的同时性是以它们的相继进行为中介的。每一种形式都跟随在另一种形式之后,而又发生在它之前,因而,一个资本部分回到一种形式,是由另一个资本部分回到另一种形式而决定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断进行着它自己的循环,然而处在这种形式中的总是资本的另一个部分,而这些特殊的循环只是形成总过程的各个同时存在而又依次进行的要素。
只有在三个循环的统一中,才能实现总过程的连续性,而不致发生上述的中断。社会总资本始终具有这种连续性,而它的过程始终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
就各个单个资本来说,再生产的连续性有时或多或少地会发生中断。第一,价值总量在不同的时期往往以不等的部分分配在各个不同阶段和职能形式中。第二,这些部分可以按照所生产的商品的性质,即按照资本投入的特殊的生产领域,进行不同的分配。第三,在有季节性的生产部门,不论是由于自然条件(如农业、捕鲸鱼等),还是由于习惯(例如在所谓季节劳动上),连续性可能或多或少地发生中断。在工厂和矿山中,过程是最规则地、最划一地进行的。但是,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这种差别,不会引起循环过程的一般形式的差别。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
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
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大,也就是说,每个单个资本经过它的商品或货币的形态变化序列越快,同一货币量(比如500镑)就越是使更多的产业资本(或商品资本形式的单个资本)相继进入流通。因此,货币越是作为支付手段执行职能,也就是说,例如,在一个商品资本由它的生产资料补偿时越是只需要支付抵账后的差额,支付期(例如工资的支付期)越短,同量资本价值的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越小。另一方面,假定流通速度和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必须作为货币资本流通的货币量,就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价格乘以商品总量)决定,或者,假定商品的总量和价值已定,就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页。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从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一方面,生产资本的形成要素必须来自商品市场,并且不断从这个市场得到更新,作为商品买进来,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产品则作为商品从劳动过程产生出来,并且必须不断作为商品重新卖出去。例如,我们把苏格兰低地的现代租地农场主和欧洲大陆的旧式小农比较一下。前者出售他的全部产品,因而必须在市场上补偿它的全部要素,甚至包括种子;后者则是直接消费他的产品的绝大部分,尽量少买少卖,只要有可能,就自己造工具、做衣服等等。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2页。
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投入流通的价值,小于他从流通中取出的价值,这是因为他以商品形式投入流通的价值,大于他以商品形式从流通中取出的价值。既然他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只是作为产业资本家执行职能,他供给的商品价值,总是大于他需求的商品价值。如果在这一方面他的供给和需求相抵,那就是他的资本没有增殖;他的资本就没有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就转化为没有生出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就没有从劳动力取得商品形式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执行资本的职能。他实际上必定是“贱买贵卖”,但是,他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他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把他所购买的价值较小因而较廉价的商品,转化为价值较大因而较贵的商品。他之所以卖得贵,不是因为高于他的商品价值出售,而是因为所卖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组成部分的价值总额。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134页。
无论如何,用在买卖上的时间,是一种不会增加转化了的价值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是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所必要的。如果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者是流通当事人,那么,他同直接的商品生产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他的买卖规模较大,因而他作为流通当事人执行职能的范围较大。一旦他的营业范围使他必须购买或者能够购买(雇用)作为雇佣工人的他的流通当事人,事情的本质也不会发生变化。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必须以某种程度耗费在流通过程(就它只是形式转化来说)上。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页。
现在这种耗费表现为追加的资本支出,可变资本的一部分必须用来购买这种仅仅在流通中执行职能的劳动力。资本的这种预付,既不创造产品,也不创造价值。它相应地缩小预付资本生产地执行职能的范围。这就好像是把产品的一部分转化为一种机器,用来买卖产品的其余部分。这种机器是产品的一种扣除。它虽然能够减少在流通中耗费的劳动力等等,但不参加生产过程。它只是流通费用的一部分。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页。
使商品变贵而不追加商品使用价值的费用,对社会来说,属于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对单个资本家来说,则可以成为发财致富的源泉。另一方面,既然这些费用加到商品价格中去的这种加价,只是均衡地分配这些费用,所以这些费用的非生产性质不会因此而消失。例如,保险公司把单个资本家的损失在资本家阶级中间分配。尽管如此,就社会总资本考察,这样平均化的损失仍然是损失。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155页。
一般的规律是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都不会把价值追加到商品上。这仅仅是实现价值或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所需的费用。投在这种费用上的资本(包括它所支配的劳动),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费用必须从剩余产品中得到补偿,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是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就像对工人来说,购买生活资料所需的时间是损失掉的时间一样。但是,运输费用起很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由于运输积聚(规模扩大),使单个商品的运输费用减少。它使耗费在商品运输上的那部分社会劳动——活劳动和对象化劳动——增加,首先因为把一切产品的绝大多数转化为商品,其次又因为远方的市场代替了当地的市场。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9—170页。
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运输业一方面形成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从而形成生产资本的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如下的特征:它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并且为了流通过程而继续。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信用制度也同时发展起来。资本家还不能在自己的企业中使用的货币资本,会被别人使用,而他从别人那里得到利息。对他来说,这种货币资本是作为特殊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就是作为一种与生产资本不同的资本执行着职能。但是它在别人手里却作为资本起作用。很明显,当剩余价值的实现更加频繁,剩余价值生产的规模更加扩大时,新的货币资本即作为资本的货币投入货币市场的比例也会增加,其中至少有一大部分会重新被吸收来扩大生产。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是:如果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提高——不论价格总额的这种增加是发生在同一个商品量上,还是发生在一个已经增大的商品量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流通货币的量就会增大。因此,结果和原因相混了。工资随着必要生活资料价格的提高而提高(虽然按比例提高的现象是罕见的,仅仅是例外)。工资提高是商品价格提高的结果,不是它的原因。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7页。
银行家把借贷货币资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致与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相对立的,不是单个的贷出者,而是作为所有贷出者的代表的银行家。银行家成了货币资本的总管理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为整个商业界而借款,他们也把借入者集中起来,与所有贷出者相对立。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银行的利润一般地说在于:它们借入时的利息率低于贷出时的利息率。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3页。
对货币本身的渴求,始终只在于这样一种愿望:把价值由商品或债权的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因此,即使把危机撇开不说,借入资本和贴现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贴现只是促成货币索取权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转化为现实的货币。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3—484页。
银行家已经习惯于通过贷放来充当货币形式上的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本的分配人,以致他每执行一次付出货币的职能,对他来说都表现为贷放。他付出的一切货币,在他看来都是贷款。如果货币直接用于贷放,那当然是完全正确的。如果货币用于汇票贴现,那么,在汇票到期以前,这对他自己来说实际上是贷款。因此,他的头脑里就形成了固定的看法,似乎他的一切支付无不都是贷款。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4页。
如果贷款采取汇票贴现的形式,那就连贷款的形式也消失了。这是一种纯粹的买卖。汇票通过背书转为银行所有,货币则转为客户所有,客户方面已没有偿还的问题。如果顾客用一张汇票或类似的信用工具来购买现款,那么,这就像他用他的其他商品如棉花、铁、谷物来购买现款一样,不是贷款。在这里,更加谈不上什么资本的贷放。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5页。
只有在汇票是一种融通汇票,根本不代表任何已经卖掉的商品的时候,对这种汇票的贴现才是资本的贷放;一旦银行家识破了它,他就不会要它。因此,在正常的贴现业务中,银行客户得到的决不是贷款,既不是资本贷款也不是货币贷款,他得到的是由卖掉的商品换来的货币。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5—486页。
在这里,信用的最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最充分的运用,也就是等于产业资本的再生产能力不顾消费界限而达到极度紧张。这些消费界限也会因再生产过程本身的紧张而扩大:一方面这种紧张会增加工人和资本家对收入的消费,另一方面这种紧张和生产消费的紧张是一回事。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6页。
只要再生产过程顺畅地进行,从而资本回流确有保障,这种信用就会持续下去和扩大起来,并且它的扩大是以再生产过程本身的扩大为基础的。一旦由于回流延迟,市场商品过剩,价格下降而出现停滞,产业资本就会过剩,不过这种过剩是在产业资本不能执行自己的各种职能的形式上表现出来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6页。
那种以所谓国家银行为中心,并且有大的货币贷放者和高利贷者围绕在国家银行周围的信用制度,就是一个巨大的集中,并且它给予这个寄生者阶级一种神话般的权力,使他们不仅能周期地消灭一部分产业资本家,而且能用一种非常危险的方法来干涉现实生产——而这伙匪帮既不懂生产,又同生产没有关系。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8页。
2.资本的周转与价值增殖
如果我们从劳动过程的观点来考察生产过程,那么工人并不是把生产资料当做资本,而只是把它当做自己有目的的生产活动的手段和材料。例如在制革厂,工人只是把皮革当做自己的劳动对象。他不是鞣资本家的皮。可是,只要我们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观点来考察生产过程,情形就不同了。生产资料立即转化为吮吸他人劳动的手段。不再是工人使用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使用工人了。不是工人把生产资料当做自己生产活动的物质要素来消费,而是生产资料把工人当做自己的生活过程的酵母来消费,并且资本的生活过程只是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的运动。夜间停止不用、不吮吸活劳动的熔炉和厂房,对资本家说来是一种“纯粹的损失”。因此,熔炉和厂房就造成了要劳动力“做夜工的要求”。货币单纯地转化为生产过程的物质因素,转化为生产资料,就使生产资料转化为占有他人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合法权和强制权。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360页。
要使资本价值的循环继续下去,要使资本家消费剩余价值,W′—G′行为所要求的只是W′转化为货币,被卖掉。当然,W′被购买,只是因为这种物品是一种使用价值,可供某种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但是如果W′继续流通,比如在购买纱的商人手中继续流通,那对于把纱生产出来并卖给商人的单个资本的循环的继续进行,起初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整个过程继续进行,与此同时,由此决定的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也继续进行。这一点在考察危机时很重要。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资本的循环,不是当做孤立的过程,而是当做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这种周转的持续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之和决定。这个时间之和形成资本的周转时间。因此,资本的周转时间计量总资本价值从一个循环周期到下一个循环周期的那段时间,计量资本生活过程经历的周期,或者说,计量同一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或生产过程更新、重复的时间。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4页。
固定在劳动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和其他任何部分一样要进行流通。我们曾经一般地说过,全部资本价值是处在不断流通之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资本都是流动资本。但这里考察的这个资本部分的流通是独特的流通。首先,这个资本部分不是在它的使用形式上进行流通,进行流通的只是它的价值,并且这种流通是逐步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的,和从它那里转移到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的产品中去的价值相一致。在它执行职能的全部时间内,它的价值总有一部分固定在它里面,和它帮助生产的商品相对立,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由于这种特性,这部分不变资本取得了固定资本的形式。在生产过程中预付的资本的其他一切物质组成部分,则与此相反,形成流动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178页。
不管劳动过程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进行,每一个劳动过程中的生产资料都分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但是,二者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成为资本,成为前一篇所说的“生产资本”。这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个以劳动过程的性质为基础的区别,就以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新形式的区别再现出来。只是因为如此,那种执行劳动资料职能的东西,才成为固定资本。如果按照物质属性,它除了执行劳动资料的职能之外,还能执行别的职能,那么它是不是固定资本,就要根据它的职能的不同来决定。牲畜作为役畜,是固定资本,作为肥育的牲畜,则是原料,它最后会作为产品进入流通,因此不是固定资本,而是流动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一切资本在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时,都固定在生产过程中,因而生产资本的一切要素,不管它们的物质形式、职能和价值流通方式如何,也都是如此。由于生产过程的种类不同或预期的有用效果不同,资本的这种固定存在,在时间上是长短不等的,但这并不造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投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上的流动资本的价值,只是按制成产品所需要的时间而预付的,它要和由固定资本的大小所决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这个价值全部加入产品,因此通过产品的出售又全部从流通中返回,并且能够重新预付。流动资本组成部分借以存在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按照形成和出售成品所需要的量,从流通中被取出,但它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再购买,通过由货币形式到生产要素的再转化,而被替换和更新。和固定资本要素相比,它们一下子从市场上被取出的量比较小,但也就要更加频繁地一再被取出,并且投在它们上面的资本预付的更新所需要的期间比较短。这种不断的更新,是通过把它们的全部价值带入流通的产品的不断出售来进行的。最后,它们不仅在它们的价值上,而且在它们的物质形式上,不断地完成形态变化的全部循环,它们不断地由商品再转化为同种商品的生产要素。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页。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形式规定性之所以产生,只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价值或生产资本有不同的周转。而周转之所以不同,又是由于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是按照不同的方式把它们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而不是由于它们在产品价值的生产中有不同的作用,或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各有独特的作用。最后,价值转给产品的方式——从而这个价值通过产品而流通的方式和通过产品的形态变化而以原来的实物形式更新的方式——之所以有差别,又是由于生产资本借以存在的物质形态有差别,这个物质形态的一部分在形成单个产品时全部消费掉,另一部分只是逐渐消耗掉。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187页。
因此,只有生产资本能够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相反,这种对立,对产业资本的其他两种存在方式来说,也就是,不论对商品资本还是对货币资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它也不是这两种资本和生产资本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只有对生产资本并且在生产资本之内才是存在的。不管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怎样执行资本的职能,怎样顺畅地流通,它们只有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才能够变为和固定资本相对立的流动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固定资本组成部分的周转,从而它的必要的周转时间,包括流动资本组成部分的多次周转。在固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内,流动资本周转多次。生产资本的一个价值组成部分,只是由于它借以存在的生产资料在产品制成并作为商品离开生产过程的时间未被全部消耗掉,才取得固定资本的形式规定。它的价值的一部分必须仍旧束缚在继续保存下来的旧的使用形式上;另一部分则被完成的产品带入流通,而完成的产品的流通,却同时会把流动资本组成部分的全部价值带入流通。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投在固定资本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的价值,是为构成固定资本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料执行职能的整个期间全部一次预付的。因此,这个价值是由资本家一次投入流通的;但它只是通过固定资本一部分一部分地加进商品的价值部分的实现,而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地再从流通中取出的。另一方面,一部分生产资本借以固定的生产资料本身,则一次从流通中取出,在它们执行职能的整个期间并入生产过程,不过在同一时间之内,不需要由同一种新的物品替换,不需要再生产。它们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内,继续参加投入流通的商品的形成,但并不从流通中取出自身更新的要素。因此,在这个时间内,它们也不要求资本家重新预付。最后,投在固定资本上的资本价值,在它借以存在的生产资料执行职能的期间,不是在物质上,而只是在价值上经过它的各种形式的循环,并且这也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地进行的。这就是说,它的价值不断地有一部分作为商品的价值部分而流通,并转化为货币,但不由货币再转化为它原来的实物形式。这种由货币到生产资料的实物形式的再转化,要到生产资料执行职能的期间结束,即生产资料完全不能用的时候,才会发生。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188页。
要使生产过程连续进行,流动资本的各种要素就要和固定资本的各种要素一样,不断地固定在生产过程中。不过这样固定下来的流动资本要素,要不断地在实物形式上更新(生产资料是通过同一种新的物品,劳动力是通过不断更新的购买);而固定资本的各种要素,在它们存在的整个期间内,本身既不更新,它们的购买也不需要更新。原料和辅助材料不断存在于生产过程中,但是当旧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在完成的产品的形成上用掉时,总是用同一种新的物品来更新。劳动力也不断存在于生产过程中,但这只是由于劳动力的购买的不断更新,而且往往有人员的变动。相反地,同一建筑物、机器等等,却在流动资本反复周转时,在反复进行的相同的生产过程中继续执行职能。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劳动资料大部分都因为产业进步而不断变革。因此,它们不是以原来的形式,而是以变革了的形式进行补偿。一方面,大量固定资本投在一定的实物形式上,并且必须在这个形式上达到一定的平均寿命,这一点就成了只能逐渐采用新机器等等的一个原因,从而就成了迅速普遍采用改良的劳动资料的一个障碍。另一方面,竞争斗争,特别是在发生决定性变革的时候,又迫使旧的劳动资料在它们的自然寿命完结之前,用新的劳动资料来替换。迫使企业设备提前按照更大的社会规模实行更新的,主要是大灾难即危机。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191页。
损耗(无形损耗除外)是指固定资本被消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部分。这种转移是按照固定资本丧失使用价值的平均程度进行的。
这种损耗有一部分是这样的:固定资本有一定的平均寿命,它为这段时间而全部预付;过了这段时间,就要全部替换。就活的劳动资料来说,例如马,再生产时间是由自然本身规定的。它们作为劳动资料的平均寿命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这段时间一过,损耗掉的头数就必须用新的来替换。一匹马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替换,只能用另一匹马来替换。
固定资本的另一些要素,可以周期地或局部地更新。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页。
虽然固定资本,如上所述,继续以实物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但它的价值的一部分,按照平均损耗,已经和产品一起进入流通,转化为货币,成为货币准备金的要素,以便在资本需要以实物形式进行再生产时来补偿资本。固定资本价值中这个转化为货币的部分,可以用来扩大企业,或改良机器以提高机器效率。这样,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就有了再生产,并且从社会的观点看,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这种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不是由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引起的,而是由从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再转化为追加的或效率更大的同一种固定资本而引起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真正的修理或修补劳动,需要支出资本和劳动。这种支出不包括在原来预付的资本内,因此,它至少并不总是能通过固定资本的逐渐的价值补偿而得到补偿和弥补。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195页。
一方面,用在修理上的劳动力和劳动资料的实际支出,和造成这种修理的必要性的情况本身一样,是偶然的;必要修理量在固定资本寿命的不同时期分配的情况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在估计固定资本的平均寿命时,必须把下述情况考虑在内,这就是有的通过擦洗(包括清扫场地),有的通过每有必要时进行的修理始终把固定资本保持在工作状态中。由固定资本损耗而引起的价值转移,是按固定资本的平均寿命计算的,而确定这个平均寿命本身,又是以维修所需要的追加资本的不断预付为前提的。
另一方面,同样很清楚,通过资本和劳动的这种追加支出而追加的价值,不能随实际支出而同时加入到商品价格中去。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196页。
这种由一些互相联结的周转组成的长达若干年的周期(资本被它的固定组成部分束缚在这种周期之内),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在周期性的危机中,营业要依次通过松弛、中等活跃、急剧上升和危机这几个时期。虽然资本投入的那段期间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页。
不管各周转的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如何,它们各自在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比率,总是由各该资本在各平均期间(例如,平均每周或每天)内提供的剩余价值率来决定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6页。
如果从一方面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会缩短一定量商品的流通时间,那么反过来说,这种进步以及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发展而提供的可能性,又引起了开拓越来越远的市场,简言之,开拓世界市场的必要性。运输中的并且是运往远地的商品会大大增长,因而,在较长时间内不断处在商品资本阶段、处在流通时间内的那部分社会资本,也会绝对地和相对地增加。与此同时,不是直接用做生产资料,而是投在交通运输工具以及为运用这些工具所必需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上的那部分社会财富,也会增加。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9页。
为了使资本的一部分能够在其他部分处在流通期间的时候不断处在劳动期间,必须把资本分为不同的部分。这些不同的部分,犹如不同的独立的私人资本,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互相交替。1.在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相等,即周转期间分为相同的两部分的时候,2.在流通期间比劳动期间长,但同时又是劳动期间的简单倍数,从而流通期间=n倍劳动期间,而n又是整数的时候。在这些情况下,依次预付的资本没有一个部分游离出来。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0页。
在下述情况下,(1)在流通期间大于劳动期间,但不是劳动期间的简单倍数的时候,(2)在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的时候,全部流动资本从第二个周转起,在每个劳动期间结束时,就有一部分不断地、周期地游离出来。并且这个游离出来的资本,在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的时候,和总资本中为流通期间预付的那部分资本相等,在流通期间大于劳动期间的时候,则和那个把流通期间超过劳动期间(或其倍数)的那段期间填补起来的资本部分相等。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0页。
对社会总资本来说——就其流动部分而言——,资本游离必然是通例,而在生产过程中依次执行职能的资本部分的单纯交替的现象必然是例外。因为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相等,或者流通期间同劳动期间的简单倍数相等,即周转期间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这种均匀的比例性,和事物的性质完全无关,因此,大体说来,也只能是例外的现象。因此,一年周转多次的社会流动资本有相当大的部分,在年周转周期中,周期地处于游离资本的形式。其次很清楚,假定其他一切条件不变,这种游离资本的量和劳动过程的范围或生产的规模一起增大。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1页。
由单纯的周转运动这一机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还有由固定资本依次流回而形成的货币资本,以及在每个劳动过程中可变资本所需的货币资本),只要信用制度发展起来,必然会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必然是信用制度的基础之一。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页。
货币资本过剩是能够发生的,并且这不仅是指货币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这种过剩始终只是相对的过剩,例如在危机结束后开始一个新周期的“忧郁时期”内发生的过剩,就是这样。而且这是指:预付资本价值的一定部分对于经营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流通过程),变得多余了,因而要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分离出来,这是一种在生产规模不变,价格也不变时单纯由于周转期间缩短而造成的过剩。流通中现有的货币量——不论大小——都对这点毫无影响。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4页。
周转时间的缩短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对利润的生产的直接影响,在于使可变资本部分由此提高效率。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固定资本的价值,由此会在一个较短的周转期间系列中再生产出来,因而,这种资本为获得一定利润所必须预付的时间缩短了。因此,甚至在额外时间支付报酬,而且在一定限度内甚至比正常劳动时间支付较高报酬的情况下,工作日的延长都会提高利润。因此,现代工业制度下不断增长的增加固定资本的必要性,也就成了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一个主要动力。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商品经营资本——撇开可以和它结合在一起的一切异质的职能,如保管、发送、运输、分类、分装等,只说它的真正的为卖而买的职能——,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它只是对它们的实现起中介作用,因而同时也对商品的实际交换,对商品从一个人手里到另一个人手里的转让,对社会的物质变换起中介作用。但是,因为产业资本的流通阶段,和生产一样,形成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独立地执行职能的资本,也必须和在各不同生产部门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一样,提供年平均利润。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4页。
(三)虚拟资本和金融资本
1.虚拟资本及其作用
公债不过是增加税收和满足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所造成的新需要的一种新方式。
马克思:《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在法国,国民生产水平与国家债务相比是低得不相称的,国家的息金是投机生意的最重要的对象,而交易所是希图以非生产方法增殖的资本的主要投资市场,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整个资产阶级和半资产阶级中的数不尽的人,不能不参与国家的借贷活动、交易所投机生意和金融活动。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49年底—1850年3月底和1850年10月—11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6页。
恐怕世上没有什么比所谓财政更带欺骗性了。擅长这门神秘科学的术士们把有关预算和国债的最简单的业务蒙上一层难懂术语的外衣,掩盖着种种浅薄的花招:发行名目繁多的证券,旧证券兑换新证券,降低利息而增加本金的票面总额,提高利息而减少本金总额,设立奖金、补贴和优惠股票,把年度债券分为可兑换的和不可兑换的,把各种证券的转换人为地区分等级。所有这些令人厌恶的生意经和一大堆不胜枚举的烦琐规定,把公众完全弄糊涂了;而每一种这样的新的计划,却为高利贷者提供一次求之不得的加紧进行害人的掠夺活动的机会。
马克思:《内阁的成就》(1853年4月1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页。
动产信用公司既不要求成为一个银行公司,也不要求成为一个工业公司,而是要求成为——最好能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其他一些银行公司和工业公司的代表。该公司的宗旨就是要成为这种代表机构。所以,它的业务并不受它本身的资本和通常由资本引起的信贷的限制,而完全取决于它实际代表的或者企图代表的权益的多寡。如果它的资本和它的业务之间的悬殊状况消失了,因而它的“特殊”利润也消失了,那么它就不但会降格为一家普通的银行,而且会可怜地破产。
马克思:《动产信用公司》(1857年5月12日和1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5页。
动产信用公司凭着它特有的大胆构想,认为金融危机正是放手施展金融骗术的最佳时机。在一片混乱中,一次冲击就可以攻克用正规行动好几年攻不下来的堡垒。
马克思:《动产信用公司》(1857年5月12日和1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8页。
再来谈谈交易所税,我们完全用不着去否定交易所的“不道德行为”和诈骗行为,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如实地描绘成资本主义赢利的顶峰,在那里所有权简直变成了盗窃;不过还应当作出进一步的结论:摧毁现代经济的这个表现得最清楚的顶峰,绝对不利于无产阶级,相反,应当让它充分地自由发展,以便使最蠢的人也能明白,现代经济会造成什么后果。
恩格斯:《致爱德华·伯恩施坦》(1883年2月10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8页。
货币市场也是如此。货币贸易同商品贸易一分离,它就有了——在生产和商品贸易所决定的一定条件下和在这一范围内——它自己的发展,它自己的本性所决定的特殊规律和独特阶段。此外,货币贸易在这种进一步的发展中扩大到证券贸易,这些证券不仅是国家证券,而且也包括工业和运输业的股票,因而总的说来支配着货币贸易的生产,有一部分就为货币贸易所直接支配,这样货币贸易对于生产的反作用就变得更为厉害而复杂了。
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5—596页。
这种资本,即把国家付款看成是自己的幼仔(利息)的资本,是幻想的虚拟的资本。这不仅是说贷给国家的金额已经不再存在。这个金额从来不是要作为资本支出的,不是要作为资本投下的,而只有作为资本投下,它才能转化为一个自行保存的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页。
不管这种交易反复进行多少次,国债的资本仍然是纯粹的虚拟资本,一旦债券不能卖出,这个资本的假象就会消失。然而,我们马上就会知道,这种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的运动。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页。
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做资本化。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做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一个资本会提供的收益,这样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9页。
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债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在这里,不要忘记,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债券),或者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要求权,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要求权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各种不同的人手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3页。
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可以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它们的价值额,也就是,它们在证券交易所内的行情,会随着利息率的下降——就这种下降与货币资本特有的运动无关,只不过是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结果来说——而必然出现上涨的趋势,所以,单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个想象的财富,就其原来具有一定名义价值的每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表现来说,也会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进程中扩大起来。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
由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变动而造成的盈亏,以及这种证书在铁路大王等人手里的集中,就其本质来说,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赌博已经取代劳动,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本来的方法,并且也取代了直接的暴力。这种想象的货币财产,不仅构成私人货币财产的很大的部分,并且正如我们讲过的,也构成银行家资本的很大的部分。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
全部信用,都被他们当做自己的私有资本来利用。这些人总是以货币的形式或对货币的直接索取权的形式占有资本和收入。这类人的财产的积累,可以按极不同于现实积累的方向进行,但是无论如何都证明,他们攫取了现实积累的很大一部分。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542页。
虚拟资本,生息的证券,就它们本身作为货币资本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而言,也是如此。它们的价格随着利息的提高而下降。其次,它们的价格还会由于信用的普遍缺乏而下降,这种信用的缺乏迫使证券所有者在市场上大量抛售这种证券,以便获得货币。最后,就股票来说,它的价格下降,部分地是由于股票有权要求的收入减少了,部分地是由于它们代表的往往是那种带有欺诈性质的企业。在危机时期,这种虚拟的货币资本大大减少,从而它的所有者凭它在市场上获得货币的力量也大大减少。这些有价证券的行情的下降,虽然和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无关,但是和它们的所有者的支付能力关系极大。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559页。
2.金融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从历史上说,生息资本是作为一种现成的、遗留下来的形式存在的,因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资本观念和利润观念存在以前很久,利息就作为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现成的从属形式存在了。因此,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货币资本,生息资本,至今仍被看做资本本身,看做真正的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页。
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这种性质是直接地表现出来的,没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做中介。资本表现为利息的即资本自身增殖的神秘的和富有自我创造力的源泉。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1页。
在生息资本上,这个自动的物神,自行增殖的价值,会生出货币的货币,纯粹地表现出来了,并且在这个形式上再也看不到它的起源的任何痕迹了。社会关系最终成为一种物即货币同它自身的关系。这里显示的,不是货币到资本的实际转化,而只是这种转化的没有内容的形式。像在劳动力的场合一样,在这里,货币的使用价值是创造价值,创造一个比它本身所包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1页。
银行,这些把各地的资本收集起来并贷给资本家的资本大仓库,逐渐从国家银行变成了国际银行,它们把各国资本收集起来,分配给欧洲和美洲的资本家。
列宁:《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1895年和1896年),《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4页。
典型的世界“主宰”已经是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特别机动灵活,在国内和国际上都特别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它特别没有个性而且脱离直接生产,特别容易集中而且已经特别高度地集中,因此整个世界的命运简直就掌握在几百个亿万富翁和百万富翁的手中。
列宁:《为尼·布哈林〈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写的序言》(1915年12月21日[1916年1月3日]以前),《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页。
金融资本可以把某一个国家排挤出而且必将排挤出大国的行列,夺走其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对英国开战的德国就在这样威胁着英国),夺走小资产阶级所享有的“大国的”特权和额外的收入。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5页。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及其集中于少数机构,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它们支配着所有资本家和小业主的几乎全部的货币资本,以及本国和许多国家的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原料产地。为数众多的普通中介人成为极少数垄断者的这种转变,是资本主义发展成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基本过程之一。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页。
我们看到,银行渠道的密网扩展得多么迅速,它布满全国,集中所有的资本和货币收入,把成千上万分散的经济变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并进而变成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124页。
随着资本的集中和银行周转额的增加,银行的作用根本改变了。分散的资本家合成了一个集体的资本家。银行为某些资本家办理往来账,似乎是在从事一种纯粹技术性的、完全辅助性的业务。而当这种业务的范围扩展到很大的时候,极少数垄断者就能控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商业业务,就能通过银行的联系,通过往来账以及其他金融业务,首先确切地了解各个资本家的业务状况,然后加以监督,用扩大或减少、便利或阻难信贷的办法来影响他们,以至最后完全决定他们的命运,决定他们的收入,夺去他们的资本,或者使他们有可能迅速而大量地增加资本等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生产资料的公共分配”,从形式上看,是从现代银行中生长出来的;这种最大的银行在法国不过3家到6家,在德国有6家到8家,它们支配着几十亿几十亿的款额。但是,生产资料的这种分配,就其内容来说,决不是“公共的”,而是私人的,也就是说,是符合大资本(首先是最大的、垄断的资本)的利益的,因为大资本正是在民众挨饿,农业的整个发展无可救药地落后于工业的发展,工业中“重工业”向其他一切工业部门收取贡赋的条件下活动的。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
储金局的几十亿资本,实际上归根到底是由同一些银行资本巨头们支配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国家的垄断不过是提高和保证某个工业部门快要破产的百万富翁的收入的一种手段罢了。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页。
总之,20世纪是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从一般资本统治到金融资本统治的转折点。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页。
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页。
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并且享有实际垄断权的金融资本,由于创办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办理公债等等而获得大量的、愈来愈多的利润,巩固了金融寡头的统治,替垄断者向整个社会征收贡赋。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2页。
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时候,这种分离达到了极大的程度。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页。
金融资本造成了垄断组织的时代。而垄断组织则到处实行垄断的原则……金融资本的密网可以说确实是布满了全世界。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的,是设在殖民地的银行及其分行。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154页。
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不过,对金融资本最“方便”最有利的当然是使从属的国家和民族丧失政治独立这样的支配。半殖民地国家是这方面的“中间”形式的典型。显然,在金融资本时代,当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争夺这些半附属国的斗争也就必然特别尖锐起来。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9页。
对于金融资本来说,不仅已经发现的原料产地,而且可能有原料的地方,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当代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今天无用的土地,要是明天找到新的方法(为了这个目的,大银行可以配备工程师和农艺师等等去进行专门的考察),要是投入大量资本,就会变成有用的土地。矿藏的勘探,加工和利用各种原料的新方法等等,也是如此。因此,金融资本必然力图扩大经济领土,甚至一般领土。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金融资本也估计到可能获得的原料产地,唯恐在争夺世界上尚未瓜分的最后几块土地或重新瓜分已经瓜分了的一些土地的疯狂斗争中落后于人,总想尽量夺取更多的土地,不管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土地,不管这些土地在什么地方,也不管采取什么手段。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非经济的上层建筑,即金融资本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加强了夺取殖民地的趋向。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金融资本和同它相适应的国际政策,即归根到底是大国为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瓜分而斗争的国际政策,造成了许多过渡的国家依附形式。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19世纪的最后30多年,是向帝国主义新时代过渡的时期,这时享有垄断的已经不是一国的金融资本,而是为数很少的几个大国的金融资本。(在日本和俄国,对军事力量的垄断,对极广大领土和掠夺异族——如中国等等——的极便利条件的垄断,部分地填补了,部分地代替了现代最新金融资本的垄断。)由于这种不同的情况,从前英国的垄断能够存在几十年而无人争夺。现代金融资本的垄断却遇到了疯狂的争夺;帝国主义战争的时代开始了。
列宁:《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1916年8月9日[22日]以前),《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0页。
金融资本是最大的、发展到垄断地步的、同银行资本融合起来的工业资本。大银行正在同交易所融合起来,吞并交易所。
列宁:《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1916年8—9月),《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兼并靠的是金融资本,银行资本,帝国主义资本的各种联系。兼并的现代经济基础就在于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兼并就是“投入”被兼并国家的千万个企业的亿万资本获得政治上有保证的利润。
列宁:《路易·勃朗主义》(1917年4月8日[21日]),《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页。
英国银行比其他各国银行更先形成为数极少的——就那么三五个——大银行集团,支配着几千亿卢布,而且这种支配,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已经使得地球上没有一块土地不处在这个资本的魔掌之中,没有一块土地不被英国资本的千百条绳索缠住。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个资本已大大增长,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某些国家的界限,造成了拥有空前巨大财富的大银行集团。这个资本造成了为数极少的几家银行,于是用了几千亿卢布使这个银行网布满了全世界。
列宁:《战争与革命》(1917年5月14日[27日]的演讲),《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拥有几亿卢布的银行建立起来了,这些银行在全世界建立了银行掠夺网,它们在殊死的搏斗中冲突起来,这是谁的罪过呢?去找罪人吧!罪过在于半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要摆脱这种情况,除了推翻资本家的统治和进行工人革命,没有别的出路。
列宁:《战争与革命》(1917年5月14日[27日]的演讲),《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整个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谈“调节经济生活”而避开银行国有化问题,就等于暴露自己的极端无知,或者是用华丽的词句和事先就拿定主意不准备履行的漂亮诺言来欺骗“老百姓”。
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1917年9月10—14日[23—27日]),《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由银行统治生产的现代资本主义,又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发展到了最高峰。银行和各大工商业部门不可分割地长合在一起。一方面就是说,不采取步骤对工商业辛迪加(糖业、煤业、铁业、石油业等等辛迪加)实行国家垄断,不把这些辛迪加收归国有,而只把银行收归国有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就是说,要认真调节经济生活,就要把银行和辛迪加同时收归国有。
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1917年9月10—14日[23—27日]),《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页。
现代大资本主义到处都在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正是它消除了商业秘密的任何合理性,使商业秘密成为虚伪的东西,成为只是掩盖大资本的金融诈骗行为和惊人利润的手段。
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1917年9月10—14日[23—27日]),《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6页。
在资产阶级和有产阶级这些比较少数的人手里集中和隐藏了大量的货币,这些货币由于大量发行纸币而大大贬值,但目前仍然是一种有权向劳动居民索取贡赋的凭证。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6页。
(四)资本的对外扩张
1.资产阶级的贸易政策
这些战争也表明:贸易和掠夺一样,是以强权为基础的;人们只要认为哪些条约最有利,他们就甚至会昧着良心使用诡计或暴力强行订立这些条约。
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18世纪民族间的相互敌视、可憎的妒忌以及商业角逐,都是贸易本身的必然结果。
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页。
让我们来作个总结: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自由发展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不管商品相互交换的条件如何有利,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
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1848年1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6—757页。
自由贸易制度正在瓦解迄今为止的各个民族,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对立达到了顶点。总而言之,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
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1848年1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9页。
显然,资产阶级贸易政策的两个方面,即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都同样地无力消除那些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必然和自然结果的现象。
马克思:《贫困和自由贸易。——日益迫近的商业危机》(大约1852年10月9日—12日之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9页。
必须向资产阶级的幻想家永远肯定地指出这一点,他们一方面把只不过是商业循环中每个繁荣时期所必然伴随的东西看作自由贸易的结果,或者,另一方面指望从资产阶级的繁荣中得到这种繁荣所不可能带来的东西。
马克思:《贫困和自由贸易。——日益迫近的商业危机》(大约1852年10月9日—12日之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9页。
上述的“富有骑士精神的”、以坚持不懈地反对政府干涉而闻名的自由贸易论者,这些宣扬资产阶级“自由放任”学说、主张让每件事和每个人都置于为个人利益的斗争中的使徒们,一当工人的个人利益同他们自己的阶级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第一个起来要求政府进行干涉。一遇到这种冲突,他们就以公开艳羡的目光注视着大陆国家,这些国家里的专制政府尽管确实不让资产阶级执政,但至少也不容许工人进行反抗。
马克思:《英国的繁荣。——罢工。——土耳其问题。——印度》(1853年6月1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东印度公司和英格兰银行一样,是靠着向政府行贿而获得权势的,它也不能不像英格兰银行那样继续用行贿来保持这种权势。每当它的垄断权期满时,它只有向政府贡献新的贷款,奉送新的礼物,才能更换特许状。
马克思:《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1853年6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2页。
2.资本的对外扩张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0—541页。
尽管有这些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竞争是实际的贸易自由;保护关税在竞争中只是治标的办法,是贸易自由范围内的防卫手段),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货币制度得到发展)、资本集中。大工业通过普遍的竞争迫使所有个人的全部精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它尽可能地消灭意识形态、宗教、道德等等,而在它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地方,它就把它们变成赤裸裸的谎言。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它使自然科学从属于资本,并使分工丧失了自己自然形成的性质的最后一点假象。它把自然形成的性质一概消灭掉(只要在劳动的范围内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它还把所有自然形成的关系变成货币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页。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金融寡头把印度变成自己的领地,寡头政治用武力征服印度,工业巨头使自己的纺织品充斥印度,他们的利益在此以前是一致的。但是,英国工业界越是依靠印度市场,他们就越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一味向某个国家倾销自己的工业品,而不让它也能够向你销售一些它的产品,那是不行的。
马克思:《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1853年6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169页。
英国工业界发现,他们的生意没有增加,反而衰退了。……工业界发现,印度对他们的商品的消费力已降到最低点;……此外,他们还看到,他们对印度投资的一切企图都遭到印度当局的阻挠和暗中破坏。于是,印度就成了工业界同金融寡头和寡头政治作斗争的战场。工厂主们意识到自己在英国的权势,现在正要求消灭在印度的这些敌对势力,铲除在印度的全部古老的管理机构,彻底消除东印度公司的权势。
马克思:《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1853年6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9页。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1853年7月22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6页。
大不列颠的各个统治阶级过去只是偶尔地、暂时地和例外地对印度的发展问题表示兴趣。贵族只是想征服它,金融寡头只是想掠夺它,工业巨头只是想通过廉价销售商品来压垮它。但是现在情势改变了。工业巨头们发现,使印度变成一个生产国对他们大有好处,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要供给印度水利设备和国内交往手段。现在他们正打算用铁路网覆盖整个印度。他们会这样做。其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1853年7月22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7页。
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任务是建成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确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马克思:《致恩格斯》(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页。
经过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以后,英国的工业资本家取得了胜利,他们在当时实际上就已经是全民族的领导阶级,这个阶级的利益当时成为主要的民族利益。土地贵族被迫让步。谷物税和其他原料税被废除了。自由贸易成了风行一时的口号。当时英国工厂主及其代言人即政治经济学家的下一个任务是,使所有其他国家都改奉自由贸易的教义,从而建立一个以英国为大工业中心的世界,所有其他国家都成为依附于它的农业区。
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卡尔·马克思的小册子〈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的序言》(1888年4月底—5月上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
(而)由于自由贸易是这种历史演进的自然的、正常的环境,是最迅速地使不可避免的社会革命所必需的条件得以造成的经济培养基——由于这个原因,而且只是由于这个原因,马克思才宣布赞成自由贸易。
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卡尔·马克思的小册子〈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的序言》(1888年4月底—5月上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6页。
不过,在将来,任何一个国家从保护关税制度转向自由贸易都不可能再有当时英国所拥有的那种条件,即一切工业部门,或者说几乎一切工业部门,都能够在自由市场上同外国竞争相抗衡。
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卡尔·马克思的小册子〈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的序言》(1888年4月底—5月上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1页。
这种为工厂主实行的荒唐的保护关税制度,不过是抛给工业资本家的一种贿赂,以诱使他们支持一种更惊人的给予土地所有者的垄断权。不仅所有农产品要征收与年俱增的高额进口税,而且在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大块土地上经营的某些农村企业,实际上也由公众掏钱津贴。……这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导致破产的政策,对于一个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自己的工业在中立市场上的地位的国家来说,会加倍地导致破产。
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卡尔·马克思的小册子〈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的序言》(1888年4月底—5月上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5页。
但是,它(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制度的问题)间接使我们感到兴趣,原因在于我们应该希望现代生产制度尽可能自由地、迅速地发展和扩大,因为与它同步,作为它的必然后果并且必定要把这整个制度加以摧毁的经济现象也将发展起来,这些现象就是:生产过剩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贫困;这种生产过剩不是引起周期性的市场商品充斥和与恐慌相伴随的抽逃资金,就是引起贸易的长期停滞;社会分裂为人数很少的大资本家阶级和人数众多的实际是世袭的雇佣奴隶——无产者阶级,这些无产者的人数不断增长,同时不断受到节约劳动的新机器的排挤;一句话,社会走进了死胡同,除了彻底重新塑造构成这个社会的基础的经济结构以外,没有别的出路。
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卡尔·马克思的小册子〈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的序言》(1888年4月底—5月上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9页。
如果目前有一个国家接受自由贸易,它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让社会主义者高兴。它这样做是因为自由贸易已经成了工业资本家的一种必要。但是,如果这个国家拒绝自由贸易而抓住保护关税制度不放,好让期待社会灾难的社会主义者大失所望,那么这也丝毫无损于社会主义的前途。保护关税制度是人为地制造工厂主的办法,因此也是人为地制造雇佣工人的办法。不可能造成前者而不造成后者。
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卡尔·马克思的小册子〈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的序言》(1888年4月底—5月上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9页。
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在1500—1800年间侵占印度,目的是要从印度输入,谁也没有想到要向那里输出。但是这些纯粹由贸易利益促成的发现和侵略,终归还是对工业起了极大的反作用:只是由于有向这些国家输出的需要,才创立和发展了大工业。
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5页。
这个世界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大部分过剩原产品,同时又满足它们对工业品的大部分需要。因此,无怪乎英国工业获得了这样巨大的和空前的发展,以致1844年的状况现在看来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几乎可以说是原始的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1892年7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7页。
……自由贸易意味着改革英国全部对内对外的贸易和财政政策,以适应工业资本家即现在代表着国家的阶级的利益。于是这个阶级就努力地行动起来。工业生产上的每一个障碍都被毫不容情地扫除。关税率和整个税收制度实行了根本的改革。一切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也就是服从工业资本家眼中最为重要的目的:降低各种原料特别是工人阶级的一切生活资料的价格,减少原料费用,压住(即使还不能压低)工资。英国应当成为‘世界工厂’;对于英国来说,其他一切国家都应当同爱尔兰一样,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同时又是其原料和粮食的供应地……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1892年7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2页。
对外贸易一方面使不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一方面使可变资本转变成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就这一点说,它具有提高利润率的作用,因为它使剩余价值率提高,使不变资本价值降低。一般说来,它在这方面起作用,是因为它可以使生产规模扩大。因此,它一方面加速积累,但是另一方面也加速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的相对减少,从而加速利润率的下降。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4页。
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4页。
至于投在殖民地等处的资本,它们能提供较高的利润率,是因为在那里,由于发展程度较低,利润率一般较高,由于使用奴隶和苦力等等,劳动的剥削程度也较高。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5页。
同一对外贸易在国内会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发展,从而使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对国外来说,它引起生产过剩,因而以后又会起反作用。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6页。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波动才能达到;生产规模越大,它所依靠的消费者范围越广,这些波动也就越厉害。因此很明显,当资产阶级的生产达到很高的发展程度时,它就不可能局限于本国的范围: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并为自己找寻大量推销产品的国外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有国外市场,显然丝毫不违背下述这个规律,即市场不过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因而它也和分工一样能够无止境地发展;这正如危机丝毫不违背价值规律一样。
列宁:《论所谓市场问题》(1893年秋),《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0—81页。
各个国家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广泛;资本不断从一个国家流入另一个国家。
列宁:《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1895年和1896年),《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社会生产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按价值和按实物形式),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必须有的假定,并且事实上只是从一系列经常波动中得出的平均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为不知道的市场而生产的各个生产者的孤立性,这种相适应经常遭到破坏。彼此互为“市场”的各种生产部门,不是平衡发展,而是互相超越,因此较为发达的生产部门就寻求国外市场。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没有对外贸易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能设想的,而且也没有这样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必然超出村社、地方市场、地区以至国家的界限。因为国家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已被商品流通所破坏,所以每个资本主义生产部门的自然趋向使它必须“寻求国外市场”。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5页。
必须寻求国外市场,决不像民粹派经济学家所爱描述的那样,是证明资本主义无力维持下去。完全相反。这种需要明显地表明资本主义进步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破坏了旧时经济体系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因而也破坏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狭隘性),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资本主义之所以必须有国外市场,决不是由于产品不能在国内市场实现,而是由于资本主义不能够在不变的条件下以原有的规模重复同样的生产过程(如象在前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生的那样),它必然会引起生产的无限制的增长,而超过原有经济单位的旧的狭隘的界限。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4页。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资本主义的这种特性,在改革后的俄国已经非常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并且继续表现出来。因此,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过程表现在两方面:资本主义向深度发展,即资本主义农业与资本主义工业在现有的、一定的、闭关自守的领土内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向广度发展,即资本主义统治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土。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7页。
国外市场所以需要,是因为与一切受村社、世袭领地、部落、地域或国家的范围所限制的旧的生产方式相反,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向。同时,在一切旧的经济制度下,每次生产更新的形式和规模都和从前一样,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同一形式的更新是不可能的,无限扩大和不断前进成为生产的规律。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1896年8月—1897年3月),《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3—134页。
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个最高阶段。社会的生产力和资本的规模业已超出单个民族国家的狭隘范围。这一切促使大国竭力去奴役其他民族,去抢夺殖民地作为原料来源和资本输出场所。整个世界正在融合为一个单一的经济机体,整个世界已被少数大国瓜分完毕。
列宁:《左派社会民主党人为国际社会党第一次代表会议准备的决议草案》(1915年7月9日[22日]),《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4页。
发展的不平衡和民众半饥半饱的生活水平,是这种生产方式的根本的、必然的条件和前提。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而会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页。
资本家的垄断同盟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首先瓜分国内市场,把本国的生产差不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内市场必然是同国外市场相联系的。资本主义早已造成了世界市场。所以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随着最大垄断同盟的国外联系、殖民地联系和“势力范围”的极力扩大,这些垄断同盟就“自然地”走向达成世界性的协议,形成国际卡特尔。这是全世界资本和生产集中的一个新的、比过去高得多的阶段。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5页。
资本输出的利益也同样地在推动人们去夺取殖民地,因为在殖民地市场上,更容易(有时甚至只有在那里才可能)用垄断的手段派出竞争者,保证由自己来供应,巩固相应的“联系”等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172页。
从经济上说,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为了垄断一切,不仅要从国内市场(本国市场)上,同时还要从国外市场上,从全世界上把竞争者排除掉。
列宁:《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1916年8—9月),《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页。
“资本家阶级的工人帮办”。这是一种最新式、最“摩登”的背叛社会主义的行为,因为一切先进文明国家的资产阶级所掠夺(不论是实行殖民压迫,还是用金融手段从形式上独立的弱小民族身上榨取“油水”)的世界人口要超过“本”国人口许多倍。因此,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有可能得到“超额利润”,并用其中的一部分来收买无产阶级的某些上层分子,把他们变成改良主义的、机会主义的、害怕革命的小资产阶级。
列宁:《给欧美工人的信》(1919年1月21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