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国内外对此“四书”手稿的研究
最早注意到此手稿的是德礼贤(Pasquale D'Elia,1890—1963),他认为罗明坚的汉语水平不足以胜任“四书”的翻译工作,因而推论罗明坚将利玛窦的“四书”翻译手稿带回意大利并重新抄写编纂。注43但随后在《利玛窦全集》第43页注释2中,德礼贤又推翻之前的论断,认为这部手稿的译者应为罗明坚并非利玛窦。注44
基于德礼贤的考察,意大利学者弗朗切斯科·达雷利(Francesco D'Arelli)对罗明坚拉丁文“四书”手稿FG[3314]1185进行考察,其文《耶稣会士利玛窦与四书的拉丁译文:从传统历史编撰到新研究》推断此手稿可能为罗明坚将利玛窦的拉丁文“四书”译文抄写之后的手稿,或者至少手稿第一、二、三、五部分的作者为利玛窦,仅有第四部分的作者为罗明坚。注45
近年来,伴随着西学东渐及汉学西传研究的兴起,海内外已有其他学者注意到此手稿。对于明末来华耶稣会士的“四书”译稿的考察主要有张西平、孟德卫(David E. Mungello)等。张西平在《西方汉学的奠基人罗明坚》一文中考证了最早进入中国内陆地区的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返回欧洲所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其中《大学》部分译文发表在波塞维诺(Antonio Possevino,1533—1611)的百科全书Bibliotheca selecta。注46孟德卫在《奇异的国度:耶稣会适应政策及汉学的起源》一书中也提到“罗明坚可能是尝试将‘四书’翻译成欧洲语言的第一人”。注47他们都提到罗明坚的《大学》译稿为“四书”的最早拉丁文译本。对于这部手稿中的《中庸》部分,罗莹在《耶稣会士罗明坚〈中庸〉拉丁文译本手稿研究初探》一文中采用语言学的方法考察了此部手稿的翻译底本为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并以《中庸》为例分析此手稿有漏译、一词多译以及中西文化意象互释等翻译特点。注48但对于此手稿的作者问题,罗莹在文中将作了悬搁,没有深入考察。梅谦立(Thierry Meynard)在Ricci and three early Jesuit translations of the Lunyu一文中就此“四书”手稿《论语》部分中的“鬼神”概念作了分析,认为其中的“鬼神”与利玛窦《天主实义》存在意义上的差异。注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