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这本书从总体上讨论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一般理论。读者可以是这个专业在读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是正在从事或者将要从事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这里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指对母语为非汉语的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主要指通常说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包括在海外进行的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
为什么一本讨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书要冠以“应用语言学”之名呢?这要从语言教学的应用性质以及“应用语言学”这个术语的最初使用说起。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因此对语言的教学过程不可能脱离语言理论对语言的解释。其实,如果我们追溯历史就不难发现,语言学的研究初衷往往也是和语言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字学曾被称为“小学”,它最初的目的就是帮助当时的人阅读前代典籍。其他语言研究究其根源又何尝不是如此,根据《普遍唯理语法》一书译者介绍,第一部法语语法著作《法语学习》(L'Aprise de Francais)的编写目的就是为了教英国人学法语(安托尼,克洛德,2001,译者说明)。语言学史告诉我们,任何语言学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解释一定的语言现象,要解决语言使用中产生的问题。无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学科之林脱颖而出,还是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语言学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革命,其根本目的都是要给予语言现象一个更恰当的解释。从这一点来讲,语言教学将语言理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应用到语言教学的实践中正好切合语言研究的初衷。
语言教学要应用语言理论,但是又不限于只应用语言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等等都是它可能涉猎的领域。在这一点上,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尤甚。由于把语言作为教学内容,它不仅要关注理论语言学对语言的一般性解释,还要关注所教语言的本体研究对该语言的阐释;由于面对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它就不仅要关注心理学及其语言学习理论对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还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此外,语言教学绝不仅仅只是使用某种理论,在对各种理论应用的基础上,它要形成自己的研究视角、研究特色、研究领域和基本理论框架,因此,它自身就是一个学科,而这个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就称之为“应用语言学”。
1946年,美国的学者开始把英语第二语言教学及其研究称之为“应用语言学”(桂诗春,1988, p.10)。从那时以来,英语、德语、法语等大多数语言的第二语言教学及研究都冠以“应用语言学”这个名称。这些研究所采集的数据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对外来学习者所进行的本国语言的教学实践。也就是说,这些教学与研究也可以被称为“对外英语教学”、“对外德语教学”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学习者进行的汉语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特别是教学所处的语言环境方面跟国际上通称的“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内涵相当。所以,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活动和研究归属于应用语言学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对外汉语教学”是个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它的研究还要或者正在借鉴其他语言的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成果,鉴于本书所要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使用这个称谓也有利于我们对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加以阐述而不至于引起误解。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各方面交流的迅速发展,在海外进行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即在某个国家境内进行的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也不断扩展,形成了国际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汉语教师和研究者共同探讨、协力合作的局面(朱志平,2006)。这些研究当然也属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即属于本书要讨论的范畴,但是却很难将它们涵盖在“对外”二字之下。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本书在“应用语言学”这个书名之下进一步标明本书的主题: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以便说明本书将要涉及的具体范围。实际上,跟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相关的内容相当广泛,很难仅靠一本书囊括全部,所以,本书将在应用语言学的框架内,从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体系出发,相对系统地引入一些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进一步探讨。
据此,本书的范围主要涉及跟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的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及其他一些与第二语言教学互动的理论。全书共分六章,第1章着重介绍“应用语言学”概念的源起、研究范围,特别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发展、成熟、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第2章集中讨论语言性质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其落足点在于如何看待第二语言学习;第3章着重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视角讨论跟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的语言理论;第4章主要介绍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研究方法;第5章集中阐述语言教学传统、介绍教学流派及其方法,并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讨论其优劣;第6章重点讨论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传统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
朱志平
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