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花一点时间与长者相处
(2011年2月13日)
春节期间,收到来自美国一位朋友的贺年邮件,附件是制作精美的PPT,标题是:“Tips for Better Life for 2011”(让2011年生活更美好)。其中告诉人们很多生活的道理,有一句是:Spend time with people over the age of 70 & under the age of 6(多花一点时间与70岁以上和6岁以下的人相处)。我在想,这句话的道理可能就是和70岁以上的人相处可以获取他们的人生智慧,和6岁以下的孩子相处,会使自己保持一颗童心。
真是心想事成。上周五上午,王总给我打电话,说要来公司找几位学地质的年轻人谈谈陆相成藏的问题。王总今年75岁,南京地质大学地质系毕业,早年参加大庆地质勘探工作,具有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1999年3月5日,我来北京创业时,和他坐一趟火车。刚来那两年还经常联系,后来就很少沟通了。过年时,我发短信拜年,才又联系上了,原来他现在就住在离公司很近的地方。
当他知道GPT在搞油藏描述软件,就对我说:“蒋司长让我把陆相成藏的理论整理一下,不要带到棺材里去,但我现在这个岁数已经没有动力了,看看能不能对你们公司的年轻人有所启发,找个机会聊聊。”我说:“好哇,我们公司正好缺少您这样的老专家呢!”于是,我和袁总商定下午两点,在奥陶纪与老人进行交流。
他提到的蒋司长是原CNPC科技司司长,1992年我曾随蒋司长去加拿大和美国考察,也是多年没见了,我算了一下,蒋司长也已经79了。我拨通蒋司长的手机,问他新年好,并告诉他王总下午要来我这里。他说:“你把我们出国那几个人召集一下,什么时间到你那儿看看。”我说:“行啊,您看今天怎么样?”老人很爽快,说:“行!”于是,我就开始打电话,巧得很,那次出国考察7个人,我能联系上的和能来的都是70岁以上的。我又给蒋司长回话,告诉他已经联系好了,并问去哪儿接他。他说:“不用,我坐地铁去就行,我的腿脚好着呢!”我从老人的语气中听得出来,他不服老,还是那么自信。但后来考虑了一下,我还是坚持把他接到公司来。
从下午两点,公司几位学地质的年轻人和比他们年长45岁的王总就油藏沉积、对比分层、电法勘探等广泛的话题探讨了将近两个小时,年轻人一些困惑多年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受益颇深。

下午四点左右,蒋司长和原中石油总院网络专家梁老师、原科技司陈总工程师陆续来了。听了我对公司发展历程的介绍和袁总对公司产品的介绍后,蒋司长说:“今天坐在这里,听了你们的情况,感到很亲切,好像我又回到了从前的工作环境之中了。你们的产品很实用,立足采油厂的定位也很好。我现在正负责石油开发志的编纂工作,现在全国有31个油区(管理局),767个油田,2000多个采油厂。我建议:要瞄准采油厂这个市场,按着厂子对油藏管理的需要来完善软件,需求是没完没了的;新进员工要到厂子跟班劳动,了解它的需求;下一步动向是二氧化碳驱、混相驱、三元复合驱技术要大力发展,气的市场也非常广阔,希望在这几方面有所突破。”
接下来陈总说:“GPT抓住油藏描述项目很正确。现在物探局也在外延,也搞油藏。”因为就在年前,公司已经对物探局油藏所推广了GPT软件,我不禁插话:“对,他们也在用我们的软件做油藏描述。”
陈总建议:“要重视平台建设,数据库共享,提供协同工作环境;要广泛合作,同国内油田院校合作,同国际公司合作;公司结构要建好,保证可持续发展。”

蒋司长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公司的发展定位、应该采取的方法以及发展动向说得一清二楚,而且有翔实的数据佐证。而陈总则对公司的发展提出相当专业和有深度的建议。听了之后,我一方面惊奇他们这个年纪怎么还有这样敏锐的思维,另一方面感到确实要多花一点时间和70岁以上的人相处。
晚上,三十年前曾在蒋司长手下工作过的齐先生赶来看望老领导,老人很高兴。在饭桌上,蒋司长的一首诗使我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还这样思维敏捷了。诗曰:“三年辛苦为书忙,编写审校费思量。七十只当一十七,白发犹似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