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总经理与员工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看得见的,全力以赴

(2010年1月15日)

2010年1月12日,我来到中国台湾看望在这个岛上生活了60多年的舅舅,我成了六十年来第一个来看望他的大陆亲人。老人家今年89岁了,听说我来非常高兴,和表弟一起亲自来车站接我,来到家中,亲人相见,知心的话儿聊不完,直到晚上11点多,表弟送我到酒店入住。

表弟叫陈文亮,小我两岁,我们第一次见面还是在1991年。那时,我去美国考察到了纽约,而他正好在那里留学。一晃19年过去了,他已经成为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教授,并兼任建筑系主任。

文亮很有个性,见多识广。他从纽约大学毕业后,曾向父母借钱独自到欧洲游历了三个月,主要为了考察欧洲的建筑。令我不知的是他还曾经到上海同济大学进修了一年。

当谈起GPT软件时,他很感兴趣,我和他讲了占市场、创品牌、建标准的发展战略。他说:“创自己的品牌很重要,在台湾,因为太小,企业都做不出自己的牌子,大都是替人家生产加工,有的产品我们加工出来只能挣到30美元,而贴上国外的牌子,人家什么都不干就赚200美元。这样的事情在台湾太多了。而你们则不同,你们有大陆这个广阔的市场和后盾,有创品牌的基础。”

文亮的这番话,更使我感到我们处在一个很有优势的地理位置,又赶上了国家振兴的好时代。我们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倾其全力打造出一块中国的软件品牌。

文亮又说:“三哥,我还建议你要把创品牌和建标准同时进行,因为在一开始就考虑好标准的问题,才能更容易扩大市场份额,也可以更早地打响品牌。”

听了这话,我对文亮很佩服,建筑系的教授,对做软件公司还很有见地。我说:“是呀,我们今年专门设立了‘一体化委员会’,就是要在软件的结构和标准化方面多下些功夫,使其能够将来成为业界的标准。”

文亮又问:“你考虑没考虑国外的市场?”

我说:“有所考虑,尤其前一段时间,一位从国外回来的资深的专家看了我们的软件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位专家曾经看过我们软件的第一版,那时他认为和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但看了我们的最新版本后,他感到有了很大飞跃,有望达到国际水平。”

文亮说:“噢,这样你们心里就有底了。”

我说:“是的,我们很受鼓舞。当年联想就是先在国内站稳市场,之后走向世界的,那是我们的榜样。”

文亮说:“这就是你们在大陆的优势,你们有坚强的后盾,能够做成!”

文亮走后,我打开邮箱,看到振旺的邮件,题目是:Just do it!其中一段是:

……昨天我先从庆城赶回到西安参加超低渗项目部的软件论证会,总共有三家,我们安排在第三家汇报交流。彭勤五点半的火车去银川,时间原因不能一起并肩到最后,但临走时说:“你看,我们从气势上已经胜过了对方。”我和彭勤都是穿着正装,带着公司的Logo过去的,形象气势上自我感觉还可以。

GPT现在是一个软件品牌,我们是这么认为的,更重要的是客户也开始这么认为了。……

看后,我心里想:现在,GPT各个部门,上上下下都在积极地努力着,GPT离知名软件品牌还会远吗?

第二天早上,我走出宾馆,在大街上看到了一块广告牌,广告词很振奋人心。我拍了下来,与GPT全体同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