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老](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35/23667535/b_23667535.jpg)
三 人口老龄化基本特征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将突出表现在21世纪上半期。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总人口规模及各年龄组的人口规模和相对比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形状等都会发生巨大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将由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两端相对较少、劳动年龄人口供给丰富的“枣核形”,向老年人口相对较多、年龄越年轻人口数量越少的“倒三角形”转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特征可以概括为:规模大、速度快、健康水平低、地区差异大。
(一)老年人口规模大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保持世界第一老年人口大国的背景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从目前的2.02亿增至2053年4.87亿,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1.4倍。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高速膨胀、人口老龄化急速推进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性。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很高,但是老年人口规模有限。原因如下:第一,我国在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老年人口规模是最大的,这个特征将一直持续到2080年;第二,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从目前的2亿多增长到21世纪中叶超过4亿,然后长期保持在4.0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3上下。同时,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和比重先升后降。21世纪前半叶,少年儿童人口规模变动幅度相对较小,逐步增加至2024年达到最大值2.62亿;之后,少年儿童人口规模开始缩减,2050年将减至2.16亿。21世纪后半叶,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加速减少,2060年将降到2.00亿,2100年将降到1.63亿;比峰值时减少约1亿人,人口规模将缩减38%;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50年将跌至15.4%。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将再保持20年,但是世界第一老年人口大国的地位将维持55~60年。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关系将大为改变。目前,我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我国用占世界21%的劳动年龄人口赡养占世界22%的老年人口;到2050年,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将降至1/7,我国将面临仅用占世界13%的劳动年龄人口抚养占世界24%的老年人口的局面。
(二)老龄化速度快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99年,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999年10%增长到2022年18.5%。之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进一步将提升到25.3%。2044年将超过30%,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的平台期,2050年将增至34.1%, 2054年将达到峰值34.9%。21世纪下半叶,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一直在34%上下。换言之,大概情况是:1999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0,目前为1/7, 2020年为1/6, 2025年为1/5, 2030年为1/4, 2050年达到1/3,且一直保持到21世纪末。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我国仅用41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我国是除日本外的世界人口大国在崛起过程中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尤其是21世纪20~30年代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是人类人口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与其他年龄段人口比较,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在各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和总人口增长速度中是最快的。
(三)老龄化程度深
老龄化程度深,是指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增长最快,高龄化进程迅速。表现如下:其一,整个21世纪,我国始终是世界上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面临的压力超过任何国家。2010年高龄人口规模为1904万人,2023年将超过3000万,2033年将超过5000万,2049年将超过1亿,平均不足5年就增加约1000万高龄老年人,年均约增长210万人,高龄老年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这个数量相当于21世纪中期发达国家高龄老年人的总和,占世界高龄老年人总量的1/4多,约是预期寿命最长的日本高龄老年人总和的7倍。2073年我国高龄老年人数量将达到峰值1.28亿。其二,高龄化进展快速。高龄化水平(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目前是11.0%,到2050年将翻一番,达到22.7%, 2100将达到32.3%,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3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我国高龄老年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和高龄化过程是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十分罕见的。
(四)健康水平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总体偏低。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规模大。按照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老年人口中“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平均发生率高达15.03%。以此推算,2010年全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为2612万人,2028年将超过5000万人, 2050年达到7000万人以上。如此大规模的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既需要大量的医疗、康复等投入,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照护。
第二,老年人口慢性病患者规模大。据2006年调查,老年人口慢性病平均患病率为74.80%。以此推算,目前就有1.3亿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这个数字2023年将扩大到3亿, 2034年将突破3亿。如此大规模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对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老年残疾人口规模大。2006年各类残疾人总数8296万人,残疾率6.3%;其中,老年残疾人数4416万人,老年残疾率24.4%。老年残疾人数占全国残疾人数的53.2%,老年残疾率是总人口残疾率的近4倍。与1987年比较,2006年老年残疾人数增加2365万人,占全国新增残疾人总数的75.5%。
(五)地区差异大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各异,经济发展形势差异巨大。地理和经济分布的规律,决定了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这加剧了城乡与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差异的程度。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亿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21世纪内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始终高于城镇。2010年,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4.72%,比城镇高3.64个百分点;2018年农村老龄化水平提前突破20%,比城镇高6.22个百分点;2018年农村老龄化水平达到30%,比城镇高10.44个百分点;21世纪30年代,当全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达到最快时,农村和城镇老龄化程度的差距也达到最大,相差12~13个百分点。21世纪后半叶,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差异虽然不断缩小,但是城乡老龄化程度却在持续加重,2050年城乡老龄化水平分别为31.07% 和40.18%, 2075年为32.54% 和38.60%, 2100年为33.77%和35.14%。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最高时将超过40%,甚至高于发达国家在21世纪中叶的老龄化水平。可以说,解决好农村的老龄问题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之所在。
2.老年人口的地区差异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省际差异巨大,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地域分布差异最大的国家。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天津、山东、重庆、辽宁、安徽、四川、湖南、广西、河南和河北等14个省份先于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30年,将有10个省份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20%, 11个省份达到15%~20%, 9个省份达到10%~14%,只有西藏略低于10%。2050年,将有7个省份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30%, 10个省份达到25%~30%, 10个省份为20%~24%, 4个省份达到14%~19%。上海市和西藏进入老龄化的时间相差40年。
表3 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老龄化水平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E9F12/12421576403606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7_0001.jpg?sign=1738916483-QBhnT2kQX4CqqkaohJ6cC549cOtAWlmw-0-462e0daa01d30953d208f225c78d66dd)
资料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