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第十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亚洲传播学报》:搭建国际化学术平台

演讲嘉宾:郝晓鸣(《亚洲传播学报》主编)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亚洲传播学报》的基本情况。《亚洲传播学报》是一个英文学刊,英文学刊和中文学刊有很多差异。我们这个学刊首先是超出中国的国界,甚至超出亚洲,我们的文章并不完全是给亚洲学者看的,而是想把亚洲学者的文章推向国际,让全世界的人都来看。搭建一个国际化学术平台是我们的目标。同时,《亚洲传播学报》也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简称SSCI期刊)。在亚洲只有2家杂志是SSCI期刊,但是SSCI并不是一个标准。

《亚洲传播学报》在选稿时有哪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像《亚洲传播学报》这样的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学术期刊在稿件的评选要求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其实,我们杂志选稿的标准和国内的学术期刊都是一样的,我们学刊唯一的一个特殊要求就是论文一定要与亚太地区的传播问题或现象有关。如果仅仅是研究的采集样本所在地在亚洲,但是关注的问题并不是亚太地区存在的传播问题,也不符合我们杂志的要求。

我要特别强调一下《亚洲传播学报》选稿的两个必要前提。第一个,要有理论。我们这门学科是非常强调理论的,《亚洲传播学报》的评审员一般都是学界的研究者,如果你的论文中没有理论,也是很难被我们杂志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探索,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是你进行研究的前提,文献分析很重要。第二个,国内、国外的学术研究路径不同,《亚洲传播学报》杂志非常强调实证研究。我们也在国内的刊物上看到一些文章有很好的思想,读完之后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国内研究不强调你把这个观点、想法证明给我看,在国际上做学术一定会要求你要证明自己的这个观点,并要说明你提出的理论、观点具有存在价值的依据。在国内的学术研究中,理论和对现实的描述都很重要。但是,我们不会把对现实的描述作为学术文章发表,除非你描述的现实具有前瞻性,我们会把它发成研究报告,这个不属于学术文章。

我们杂志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相比,刊登的学生文章数量较多,可以说《亚洲传播学报》上80%左右的文章都是来自于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是博士生或者是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以及刚刚任教的青年学者。并不是说没有学界权威给我们投文章,而是有些名家投给我们的文章也会由于质量问题被拒绝,因为我们杂志实行和国内学术期刊完全不一样的编审制度,我们实行严格的匿名评审制,每篇论文都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走。这个程序就是,论文投进来之后,我首先看一下文章是否符合我们《亚洲传播学报》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文章基本当场拒绝,这部分文章大概有20%左右,其中有10%的文章根本不属于我们这个学科,还有10%的文章质量根本无法达到要求。然后我把其他文章分发给我们杂志的副主编们,由他们决定选择一些学者作为评委对这些稿子进行匿名评阅。我们这些评委完全都是义务劳动,当然,大部分学者是从学术发展的角度考虑,你经常做期刊的评审员,可以更快、更深入地了解这门学科当前的发展进度,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很多学者乐意做义工,担任我们期刊的评审员。由于《亚洲传播学报》是一本英文刊物,我们的评审员不局限于懂中文的人,也不局限于亚洲人,我们邀请全世界所有与题目相关的学者做评审,完全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进行评定,但同时需要一些具有亚洲国家背景或者和文章写作背景有关的评审员。我们要求期刊的文章不但要被亚洲认可,还要能被国际认可,这是我们与其他学刊不太一样的地方。

匿名评审制度的好处就是,评审员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评审是谁,论文是否被录用完全由论文的质量来决定,而不是看作者的出身。文章的最终录用和评审的结果有非常大的关系,基本上评审员的意见占了90%,之后会有一个副主编审阅,提出他的意见,最后由我来做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评审员都不认可的文章是没有机会发表的。这个程序是非常严格的。在这种匿名评审的制度体系之下,即使是学生或者青年学者,在我们杂志发表论文的机会也是很大的。

在刊物的发行运作方面,我们现在与一家商业出版社合作,因此不会被刊物的印刷、出版等资金问题和其他一些繁杂的事务困扰,我们只需专心负责论文的选稿、编辑,文章编好之后排版等其他所有的事务均由出版社解决。出版社有非常强大的发行系统,能够建立起更大的出版发行网络,比如,他们与多家图书馆联系,不只进行纸质版出版,还同时把电子文本卖给图书馆,借此我们杂志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

前面讲到我们这本杂志是进入SSCI数据库的期刊,SSCI并不是评估一个杂志刊物水平高低的依据,因为进入门槛没有任何标准,它唯一关心的问题是杂志的生存,这个杂志能发行多长时间,它将来是不是能够继续发行下去,它有多少读者。当然它也希望收录的杂志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进入SSCI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杂志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投稿量一定会增加,我们从进入SSCI之前每年不到200篇的文章投稿量增长到现在每年达到300篇以上。投稿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我们编辑工作量的加大,但是总体来说,我们杂志的学术水平应该会越来越好的。

总之,国际学术研究和国内学术研究是在两条轨道上跑。可以说,在国内的学术研究轨道上很难跟国际的学术研究跑到一起。一些海外学者以及我的学生反映,跑国内学术研究这条轨道比较容易上轨,但是国内学者要想跑到国际学术研究的轨道上来,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在座的传媒学子们有这个志向的话,可以向这方面努力,但前提是你要看国际学术期刊,不是简单地翻译论文,而是认真地阅读,作为一个研究范本认真学习,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式,你写的论文才可能比较接近这些国际期刊的要求。